未经评估的股权转让的法律效力
A. 国有股权转让未经评估,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无效
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及内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容国有资产拍卖、转让时,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因此,国有股权的转让应当先经过评估确认参考价格,再进行股权转让。
未经资产评估就转让国有股权的,股权转让合同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如果因此产生纠纷,能在纠结解决之前或纠结解决过程中补全并办理了相关手续或者履行了其他法律程序的,股权转让合同发生法律效力。
因此,国有股权的转让,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未经评估就转让国有股权的,股权转让合同无效。只有在股权转让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履行了相关手续后,合同才正式生效。
B. 未经审批,股权转让协议是无效还是未生效
公司或其他股东可以通过不予办理股权登记。诉讼中,未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或者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股权转让合同,若条件不具备。股权转让合同何时生效。而股权转让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涉及公司内外部多方利益,以受让人实际接受公司控制权而自行办理了登记手续等情形,公司和其他股东可以主张合同无效,需具体分析。
因此,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问题有一定的特殊性:一种是无效说。股权移转需要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并非无效;股权变更登记是股权转让合同的履行内容。但其他股东过半数不同意转让或者行使优先购买权。
二是效力待定说,既未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或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股权转让行为。确定违反法定程序的股权转让合同效力问题。无效说虽然对于转让人和受让人过于苛刻,受让人已经实际进人公司,达不到阻遏登记的效果,应认定合同未生效,应视为同意转让,即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和行使优先购买权是法定条件,还应考虑现实生活和实际的需要,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行为,可以认定为合同有效,与转让人和受让人的意思表示无关,法院可以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当事人应当遵守,或者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目前理论和实务争议较大,并行使股权,不仅应从法律规定和法理方面进行分析,而属于可撤销行为,确认为效力待定,但不排除公司登记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阻遏股权转让合同的实际效力,包括股东名册变更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因条件法定,应适用我国《合同法》第47条规定。
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与股权转让是相对分离的,股权转让未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或放弃优先购买权股权转让合同与股权转移或者股权实际交付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该权利应受法律保护,股权转让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与一般合同有所区别,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与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或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关系如何,其他股东不表示反对或者不愿意购买股权的,但对于保护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同意权和优先购买权还是有益的;
三是附生效条件说,而非转让合同的生效要件,股权转让合同自成立起生效。我国《公司法》未规定股权转让合同需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方才生效,股权转让合同自双方协商一致即成立,即股权转让未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或放弃优先购买权,应属无效行为;
四是可撤销说。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及行使优先购买权是法律强制性规定。
C. 股权转让的法律效力是怎样的
1、股抄权转让后,原股东袭的出资证明书进行注销,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修改相应章程和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的记载。
2、股权转让后,新股东代替原股东的身份,享有公司的股权,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享有了解权,有权查阅公司的财务等,享有公司章程中股东的相应权利,同时需要履行公司章程中约定的义务 。
D. 私下订立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就是私下签订转让协议。。
股权转让分为股东之间转让和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两种,但是无论哪种私下订立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都要查看公司章程的规定,章程中规定可以就可以,不可以就不可以,如果没有规定则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既有效
2、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
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既有效,但可撤销。
(4)未经评估的股权转让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股权转让协议是以股权转让为内容的合同,股权转让是合同项下债的履行。股权转让协议生效与股权转让生效时间是不一致的,股权转让生效是在协议生效之后。股权转让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转让股权,实质是处分其所有的股权。
公司法对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作出了限制,这是对股东处分股权作了限制。
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实际是一份标的为股权的特殊合同。
协议首先应符合一般合同的生效的要件,即具备:协议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标的须确定和可能。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故股权转让合同也自成立时生效。
但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并不等同于股权转让生效。
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是指对合同各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的问题,而股权转让行为的生效是指股权何时发生转移,即受让方何时取得股东身份的问题,
即需要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股东变更之后,该股权转让协议的受让一方才能取得股东身份。
E. 股权未经评估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股权未经评估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正常情况下,有效!
股权转让已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股权转让可以协商约定对价,双方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我们通过一个实例,对此问题予以解决,供你参考。
[案情简介]:原、被告等六人经工商核准登记,成立了一家公司,其中原告认缴出资额和实缴出资额为62.5万元,占持股比例12.5%,被告认缴出资额和实缴出资额为35万元,占持股比例7%。经营期间,该公司股东又分别增资,其中:原告增资至132万元,但增资部分没有在工商进行变更,只是该公司股东持有公司出具的收据为证。
2012年8月28日,原、被告经协商,原告将其在公司拥有的全部132万元的股权全部转让给被告。由被告向原告出具132万元的借条,约定年息贰分。为在工商变更方便,原、被告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的内容是:原告将拥有公司的12.5%的62.5万元股权转让给被告。被告到工商登记部门办理了股权变更,将原告在工商注册占有的股份全部变更至被告名下。
2013年2月5日,被告归还了原告40万元,2013年4月28日,被告又归还了原告5万元。由于被告没有还款,原告诉至法院。被告却以没有对股权价进行评估,公司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为由反诉,要求撤销股权转让协议。
[法院观点]:原告将工商注册的和未工商注册的共132万元股权转让给被告,被告接受了转让,这可以分别从工商变更登记和被告出具的借条证实。原、被告之间的股权转让是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没有违反法律规定,也无须对股价评估,双方进行股权转让不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形,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法院判决]:判决被告胡某某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给原告江某某人民币870000元及利息(按年息2分计算)。
F. 未经评估的国有股权转让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股权未经评估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正常情况下,有效!
股权转让已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股权转让可以协商约定对价,双方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我们通过一个实例,对此问题予以解决,供你参考。
[案情简介]:原、被告等六人经工商核准登记,成立了一家公司,其中原告认缴出资额和实缴出资额为62.5万元,占持股比例12.5%,被告认缴出资额和实缴出资额为35万元,占持股比例7%。经营期间,该公司股东又分别增资,其中:原告增资至132万元,但增资部分没有在工商进行变更,只是该公司股东持有公司出具的收据为证。
2012年8月28日,原、被告经协商,原告将其在公司拥有的全部132万元的股权全部转让给被告。由被告向原告出具132万元的借条,约定年息贰分。为在工商变更方便,原、被告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的内容是:原告将拥有公司的12.5%的62.5万元股权转让给被告。被告到工商登记部门办理了股权变更,将原告在工商注册占有的股份全部变更至被告名下。
2013年2月5日,被告归还了原告40万元,2013年4月28日,被告又归还了原告5万元。由于被告没有还款,原告诉至法院。被告却以没有对股权价进行评估,公司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为由反诉,要求撤销股权转让协议。
[法院观点]:原告将工商注册的和未工商注册的共132万元股权转让给被告,被告接受了转让,这可以分别从工商变更登记和被告出具的借条证实。原、被告之间的股权转让是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没有违反法律规定,也无须对股价评估,双方进行股权转让不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形,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法院判决]:判决被告胡某某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给原告江某某人民币870000元及利息(按年息2分计算)。
G. 最高院:未经配偶同意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
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属于婚前公司,未经配偶同意的股权转让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说是婚后公司就没有法律效力。
H. 最高院:未经配偶同意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
股权转让是双方当事人的民事交易活动,如协议双方民事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明确,协议内容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该股权转让协议应认定有效。
股权转让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调整股权转让交易的法律规范,而不适用调整婚姻及其财产关系的法律规定。
股权作为一项特殊的财产权,除其具有的财产权益内容外,还具有与股东个人的社会属性及其特质、品格密不可分的人格权、身份权等内容。如无特别约定(公司章程),对于自然人股东而言,股权仍属于商法规范内的私权范畴,其各项具体权能应由股东本人独立行使,不受他人干涉。在股权流转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确认的合法转让主体也是股东本人,而不是其所在的家庭。
相关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条、第七十一条
第四条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第七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婚姻法第十七条关于“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的规定,应当理解为:(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以一方名义在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额,另一方不是该公司股东的,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将出资额部分或者全部转让给该股东的配偶,过半数股东同意、其他股东明确表示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该股东的配偶可以成为该公司股东;
(二)夫妻双方就出资额转让份额和转让价格等事项协商一致后,过半数股东不同意转让,但愿意以同等价格购买该出资额的,人民法院可以对转让出资所得财产进行分割。过半数股东不同意转让,也不愿意以同等价格购买该出资额的,视为其同意转让,该股东的配偶可以成为该公司股东。
用于证明前款规定的过半数股东同意的证据,可以是股东会决议,也可以是当事人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取得的股东的书面声明材料。
4.《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
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