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免责声明签字有法律效力吗

免责声明签字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1-03-06 18:37:10

『壹』 免责声明有没有法律效力,需不需公证

合同法》抄第五十二条袭对确认免责条款无效作出了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是造成对方人身伤害;二是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的。”之所以规定这两种免责条款无效,是因为它不仅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而且也侵害和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和合法权益,所以必须坚决禁止。除了这两种情形,只要双方认可免责内容就不需要公证。

『贰』 免责声明有法律效力吗

要具体分析,如果没有如下情形,是合法有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采用版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第四十条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权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第四十一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条式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要写免责声明的话,需要符合国家规定如果免责声明的内容,包括对他人的人身造成伤害,或者因为故意或重大过失对他人的财产造成损失的,就没有法律效力。

『叁』 个人信息免责声明有法律效应吗

有效的
1、免责条款具有约定性。无论是普通合同还是格式合同,都是双方当事回人依据意思自治的原则答协商同意的,合同中约定的免责内容和范围,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包括被动或盲目认可),因此具有明显的约定性。
2、免责条款具有规定性,即免责条款必须是以明示的方示作出,任何以默示方式作出的免责都是无效的。
3、免责条款具有约束性。合同订立后,一旦出现免责条款规定的情形和条件时,即可排除或者限制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部分或全部责任),这样既约束了享受免责条件一方当事人承担的主要义务,又约束了另一方当事人要求对方履行主要义务的权力。
4、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组织者没有从中获取利益,在事故过程中没有过错,可以相应减轻其责任。

『肆』 这样的情况签免责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1、合同是否是合法有效,其核心衡量原则是该合同是否依法成立。
2、合同是否存在合同法52条及54条规定的,符合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等符合无效或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情形。
如果合同不存在上述情形,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则合同依法成立,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具备法律效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应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3、对于合同之中的免责条款或免责协议是否合法有效,在订立该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等符合无效、可撤销、可变更合同的情形下。
合同之中的免责条款或免责协议还需要符合合同法53条的规定,
如果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人身损害、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害的免责条款,即便该免责协议依法成立。亦不受法律保护,相对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4、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应符合合同法55条规定的情形。符合合同法56条规定的,合同内容部分无效,无效部分不影响其它部分的,合同部分无效。
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52条、53条、54条、55条、56条
补充部分的回答:
1、你们不必与对方签订免责协议,只要对方是成年人,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果对方遇到人身伤害并非你们的过错所导致,你们就不必对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如果对方是未成年人、不能辨识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或间歇性精神病人,你们未经其法定监护人授权许可,将其带走,出现任何问题,你们才需要承担责任

『伍』 免责声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需要看声明内容是否有违法律规定,比如:活动组织者在免责声明中写版到“协会权不对活动中发生的事故和伤害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这份声明就是无效的。组织者是否承担责任要看在事故发生中是否存在过错,有没有尽到救助义务等等。

『陆』 个人免责声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个人免责声明具有法律效力。

中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主要有:

1、不可抗力:《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延迟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货物的合理损耗:《合同法》第311条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债权人的过错:《合同法》第311条规定、第370条规定: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有瑕疵或者按照保管物的性质需要采取特殊保管措施的,寄存人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保管人。

寄存人未告知,致使保管物受损失的,保管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保管人因此受损失的,除保管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并且未采取补救措施的以外,寄存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6)免责声明签字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1、免责条款是一种合同条款,它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2、免责条款是事先约定的。

3、免责条款旨在免除或限制当事人未来所应负的责任。

基于不同的目的,免责条款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限制责任条款,即将当事人的法律责任限制在某种范围内的条款。例如,在合同中规定,卖方的赔偿责任不超过货款的总额。

二是免除责任条款,如某些商店在其柜台上标明“货物出门,恕不退换”,就属于免除责任条款。严格地说,限制和免除责任的条款还是有区别的。

『柒』 个人免责声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有效的

『捌』 这份《免责声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免责条款,就是当事人以协议排除或限制其未来责任的合同条款。
其一,免责条版款是合权同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合同条款;
其二,免责条款的提出必须是明示的,不允许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许法官推定免责条款的存在。
免责条款以意思表示为要约,以限制或免除当事人未来责任为目的,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免责条款具有以下特征:
1、免责条款具有约定性。无论是普通合同还是格式合同,都是双方当事人依据意思自治的原则协商同意的,合同中约定的免责内容和范围,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包括被动或盲目认可),因此具有明显的约定性。
2、免责条款具有规定性,即免责条款必须是以明示的方示作出,任何以默示方式作出的免责都是无效的。
3、免责条款具有约束性。合同订立后,一旦出现免责条款规定的情形和条件时,即可排除或者限制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部分或全部责任),这样既约束了享受免责条件一方当事人承担的主要义务,又约束了另一方当事人要求对方履行主要义务的权力。

『玖』 请问网上的免责声明有法律效力吗

这种网上的免责声明是无效的。

不管他说自己是智障或是联系原作者都没用,是无效的声明。

“先授权、后使用”这是著作权法基本的原则,所以一切未经授权的刊载理论上都是侵权的,无论声明与否。

很多人在使用网络资源时,常常认为,从网络上可以自由下载的东西就是免费的,可以任意使用。

事实上,此类“来自互联网”式的免责声明在法律上毫无意义。

这是因为,《著作权法》上的“表明作品来源”,并非使用者获取他人作品的大致环境和场所,而是要表明作品与原创作者的渊源,即不能侵犯作品的署名权。

因此,在网络上使用他人影视作品及其字幕等构成作品的资源时,要标明相关作品名称、作者姓名等基本信息,不能任意侵犯作者的署名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9)免责声明签字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次修正)于(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获得通过)。

2012年3月31日,国家版权局在官方网站公布了《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并征求公众意见。侵犯著作权的赔偿标准从原来的50万元上限提高到100万元,并明确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功能。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热点内容
小学教师法律知识考试简报 发布:2025-09-27 00:42:37 浏览:130
南开大学法律硕士法学综合 发布:2025-09-27 00:21:09 浏览:821
法院防疫宣传 发布:2025-09-27 00:07:45 浏览:728
合同法实务与案例分析题 发布:2025-09-27 00:06:13 浏览:22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26 23:54:44 浏览:447
动物中的法官 发布:2025-09-26 23:25:21 浏览:316
吉大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9-26 23:13:54 浏览:352
庆云法院六子 发布:2025-09-26 23:02:54 浏览:407
经济法著名案例分析ppt 发布:2025-09-26 23:00:56 浏览:367
法规与标准的区别 发布:2025-09-26 22:56:45 浏览: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