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案例和指导案例法律效力
Ⅰ 而在我国指导性案例又具有怎样的法源地位以及法律效力
只在法院内部有效力,给法官判案时一个指导而已。我国不承认
判例法
,不可以当法律用。
Ⅱ 最高法院公报中关于法律原则的适用案例
“亲吻权受伤害”案
“性权利受损害”案
违反“忠诚协议”内案
“第三者”容遗赠案
http://rmfyb.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04132
Ⅲ 指导性案例具有法律效力吗
目前在我国其实是一种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
指导性意味着权威性和一般性;指导性案例目前在我国其实是一种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作为一种法律渊源它既具有形式合法性,也具有实质合法性。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它具有辅助性,即效力上的说服性和参考性、功能上的从属性、效力位阶上的次级性和产生方法的有限性。
《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明确规定检察院参照指导性案例办理案件可以引述相关指导性案例作为释法说理根据,但不得代替法律或者司法解释作为案件处理决定的直接法律依据。
最高检于2010年建立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迄今为止,最高检共发布了六批共23个指导性案例。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规范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指导性案例的选编程序、适用效力、作用发挥、失效机制等方面不规范、不完善等问题。
对此,规定明确提出,检察机关的指导性案例只能由最高检统一发布,且应当符合已经生效、具有良好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对办理类似案件具有指导意义等要求。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表示,指导性案例虽然不具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强制适用效力,但对各级检察院办理类似案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Ⅳ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是否能作为审判参照依据
不能,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法院裁判只能依据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地方政府行政法规、单行条例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的案例不属于上述范围。
Ⅳ 最高院公报案例 是不是应当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
适用法律条文时,一般不引用指导性案例编号,引用案例中适用的法律条文。
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自2010年11月26日公布并施行,法发〔2010〕51号)
第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
Ⅵ 高院公布的典型案例有法律效力吗
高院公布的典型案例有不具有法律效力,但通过发布的典型案例,按回照典型案例的评判对各级法院答法官审理类似案件,提供参照标准。。
典型案例:法律界具有较强典型意义及较大社会影响的法律纠纷案例。典型案例的评判对各级法院法官审理类似案件,提供参照标准。对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每年审理的案件1200万余件,法律又赋予了法官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和公序良俗的裁判标准。然而自由裁量权和公序良俗的尺度又如何把握,大多由法官自身的经历和认知来判断,这就难免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实施了案例指导制度,已经发布了4批指导性案例[1] ,但发布的周期较长,数量较少,很难囊括各类法律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每年都会不定期发布一些社会影响大,具有较强典型意义的典型案例。通过发布的典型案例,按照典型案例的评判对各级法院法官审理类似案件,提供参照标准。同时对于社会公众的类似行为产生导向引导作用,对自己的类似行为作出预期,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Ⅶ 法院公报案例是否有指导作用
当然有指导作用了,它可以给下级法院判案提供参照和参考。但是没有强制约束力。
Ⅷ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能被法院裁判引用吗
只能是指导,不能直接作为依据来引用,毕竟不是司法解释。
Ⅸ 指导性案例在我国各级法院的审判实务中具有法律效力吗
我认为,我国没有实行判例法的制度,判例的作用是柔性的,不是刚性的。
即,指导性案例对审判工作有参考,但不要求完全套用。
Ⅹ 最高法院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的区别
最高法院典型案例: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严重的、重点案例。
指导性案例:碰到同类案件可以做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