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普通话法律责任

普通话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3-09 01:53:43

① 普通话的知识(简介)

1、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1)普通话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1、普通话的推广过程:

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由于不同方言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沟通交流,因此存在“区域文化岛”的现象,这些“区域文化岛”保留了不同地区的先进文化和民间智慧的精华,但是由于语言障碍无法很好的交流和互相取补,因此,需要有一种共同语来消除“区域文化岛”,将中国广袤土地上所有的智慧黏合起来。

不过推广一门语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宜操之过急,要恰当处理好地方语言的发展和普通话推广之间的协调性。推广普通话的目标不是要消灭地方语言,而是要消除沟通障碍,但是在推广当中的确出现了消灭方言的现象(例如南宁的平话与白话),所以在推广的时候要把握好力度,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

因为语言多样性一直是中华文明的宝贵文化积淀之一,就和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一样,因为多样性,这个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因为多样性,生物圈才能维持平衡,保证物质流动和能量传递能够正常的进展下去。语言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语言多样性,才彰显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因为多样性,才不会所有的人都用一种同样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北京话、大陆普通话、台湾国语、新加坡华语、马来西亚华语等在语音、词汇等方面有少许差异。要注意的是北京话并不属于一种标准语,因为它是未经整理和标准化的北京城区方言。以上的几种标准语都是以北京话这种方言为基础来进行标准化的产物。

2、周总理谈推广:

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就阐明:“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禁止或者消灭方言?自然不是的。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推广普通话,要区别老年和青年,要区别全国性活动和地方性活动,要区别今天和明天,不能一概而论。相反地,只会说普通话的人,也要学点各地方言,才能深入各个方言区的劳动群众。”

② 为什么要说普通话

因为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中华56个民族相互交流沟通的通用语,《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法律地位,确立了其国家语言的法律性质。普通话与其他民族语言和各个地区的方言形成了我国丰富的语音、词汇、语义的文化典藏和文化遗产博宝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了普通话使用的人员和适用范围。详见后列《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

一、推广普通话的原因

推广使用普通话是为了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人民更好地交流和理解,并不是要消灭方言和民族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国家,山梁沟壑纵横交错。这样的地形阻隔在交通尚不发达的时期,造成了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乡的状态长期存在,导致我国仅方言区域就有七大方言区之多。各个方言区语音各具特色,有的方言区语音如果没有翻译几乎听不懂。如客家话、闽南话和广东话。再加上少数民族语言众多,这样的状态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普通话可以有效发挥其通用语言的作用。本区域或方言区的人们可以使用自己本区域的方言或本区域的民族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同个方言区或少数民族区域的人们之间可以使用普通话进行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不会产生歧义和误解。

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和融合。当代的新词汇,如网络、微信、支付宝、铁路、高铁、飞机等词汇也相继进入到少数民族的语汇当中,有些直接使用普通话的语音。

这正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所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我国早在50年代就已经开始推广普通话了。当时我国提出的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1992年国家语委正式将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三、我国的七大方言区

1. 北方方言区

(1)华北、东北次方言区

(2)西北次方言区

(3)西南次方言区

(4)江淮次方言区

2. 吴方言区

3. 湘方言区

4. 赣方言区

5. 客家方言区

6. 闽方言区

7. 粤方言区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三条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四条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第五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六条 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第七条 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第八条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第二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九条 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第十一条 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第十二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第十三条 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第十四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三)招牌、广告用字;(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第十五条 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第十六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第十七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第十八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第十九条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第二十条 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章 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本系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二十二条 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第二十五条 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审定。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

③ 在县级的人民法院开庭时是用普通话还是当地方言呢

县级人民法院开庭时用的是普通话。
摘录<<宪法>>内容: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一百二十一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第一百三十四条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施行至今请你给我写一下里面的三条规定。

叶赫那拉闻多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⑤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义务还是权利亦或责任

是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⑥ 买国家级证书要负法律责任吗

你好,根据你的陈述,购买国家级证书是违法行为,但是,由于你本人并没有拿到证书,也没有进行不法活动,所以,一般问题不大不必担心。

⑦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什么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内容如下:

第九条

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

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第十二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招牌、广告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第十五条

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六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

(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

(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

(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第十七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

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7)普通话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

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⑧ 读了三年拿到的却只有普通话等级证书和幼儿园阿姨都能拿到的证书,学校应该承担一些法律责任吗

先可以去找学校沟通ヽ保证自己的权益 在对方不合作的情况下 你是可以采取一定措施的ヽ至于法律责任 你可以查一查他们的行为是否已经构成犯法 并对他们提出诉讼

热点内容
成人本科能考司法考试吗 发布:2025-09-26 11:17:05 浏览:36
2015婚姻法修改 发布:2025-09-26 10:47:33 浏览:347
法院快递退回 发布:2025-09-26 10:46:05 浏览:791
林永交律师 发布:2025-09-26 10:37:03 浏览:904
劳动合同法可分为哪四类 发布:2025-09-26 10:09:08 浏览:94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拖欠 发布:2025-09-26 10:08:22 浏览:960
法院推介词 发布:2025-09-26 10:08:20 浏览:849
盱眙律师 发布:2025-09-26 10:06:55 浏览:909
道德审判案件 发布:2025-09-26 10:03:05 浏览:50
菲律宾法律婚姻法 发布:2025-09-26 09:49:34 浏览: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