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手抄报关于法律知识
1. 法制宣传手抄报内容
导语:弘扬法制精神、知法、守法、护法是每个公民的崇高义务。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法制宣传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法制宣传手抄报1
法制宣传手抄报2
法制宣传手抄报3
法制宣传手抄报4
法制宣传手抄报5
法制宣传手抄报6
法制宣传手抄报7
法制宣传手抄报8
法制宣传手抄报9
法制宣传手抄报10
法制宣传日的意义 (一)
1、确立“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进行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因此,将现行宪法的实施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充分体现了宪法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2、确立“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有助于营造全社会浓厚的法制氛围,让“12.4” 全国法制宣传日成为全体公民熟悉法律、认知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节日,成为展示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节日,成为树立我国良好法治形象的节日,使现代法治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打下牢固的社会思想基础。
3、确立“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式的一种创新。通过这一形式来引起广大公民对社会法律环境的关注,提高公民履行法定义务、维护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和能力,增强参与社会管理和监督的责任感,从而适应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期发展的需要。
法制历年主题 (二)
2001年
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002年
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003年
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2004年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005年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7年
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2008年
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2009年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
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2011年
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2012年
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2013年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关于法制的作文 (三)
什么是法?法就在于人们平时的一举一动,法制就是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是无情的,只要你触犯了法律,法律就会毫不留情面的对待你!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时时刻刻都在约束着我们。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俗话说“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有一次,我和妈妈走在十字路口,看到前面是红灯,我就和妈妈说:“我们等一会吧,绿灯亮了再走吧!”我和妈妈在那儿静静的等待,但就在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人,从我们身后飞速驶过。我非常不开心,心里气愤的不得了,差点没骂出来。这个人真是太没有道德了,没看见红灯吗?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他走到路中时,一辆飞驰而来的轿车和他亲密接触,一瞬间一切都没有了,这个人被汽车撞到了天上又“砰”的一声掉下来,鲜血染红的她的`衣裳,看得我直心疼,()现在我都不知道该同情他成了那样,还是该祝贺他的报应!至于那个汽车司机,也会得到相应的惩罚,骑自行车的人也少不了法律的制裁!
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像这个人一样不遵守法律的人满大街都是,而不守规矩的人,换来的就是法律的制裁。让我们携起手来:自觉守法尊法用法,为做一个成熟的公民而努力吧!
法制十分重要,请让“法律”这个名词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吧!
法制宣传语 (四)
1、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4、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
5、贯彻宪法精神,建设法治重庆!
6、用法律武装人、提高人!
7、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8、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9、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10、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2. 法律手抄报
法律手抄报
1、绊人的桩不在高,违法的事不在小。
2、诚是做人之道,法乃治国之本。
3、诚信缔造和谐社会,法治铸就平安生活。
4、诚信在于心,法治在于行。
5、崇德明礼民安定,尚法守制国昌隆。
6、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
7、法律不是保护崇高,而是保护一般。
8、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9、宣传宪法知识,维护宪法权威!
10、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12、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3、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大力推进依法治市!
14、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5、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实现!
3. 普法宣传手抄报内容
生活中不能不懂法律。你知道多少法律知识呢?法制手抄报怎么做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普法宣传标语1、学法守法,爱我中华。
2、做人要诚信,做事要守法。
3、一朝学法,终生受益。
桐银段闭4、树怕不发芽,人怕不懂法。
5、守法时时乐;违规日日忧。
6、紫薇说法,给你说法。
7、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8、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9、幸福水城,和谐如画。
10、同沐法治阳光,共建幸福水城。
普法宣传手抄报的图片
普法宣传手抄报图一
普法宣传手抄报图二
普法宣传手抄报图三
普法教育宣传资料1.法的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所谓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式贯彻和实现法律的活动。所谓司法,也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好法定程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2.法律适用的要求和原则
法律适用的要求:1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2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3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局燃宴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3.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3法律关系的构成
法律关系的主体: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结果;精神产品;人身。
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违法行为、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1违法行为:违反现行法律规定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行为。
构成:违法主体,违法客体,违法的主观要件,违法的客观要件。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2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所产生的由相关主体所应承担的具有法定强制性的不利后果。
与政治责任、道义责任等其他社会责任相比,法律责任有如下特点:第一,法律责任是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法律上的义务包括法定义务、约定义务以及正确行使权力、权利的义务;第二,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该责任或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式,以直接强制手段实施;或由当事人协商主动承担,但以国家强制力作为潜在的保证。
3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指由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制裁主要有以下几种: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以上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收藏。
4. 法治社会手抄报中关于法律的内容
我们与法: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青少年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名人名言:
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鲁赫
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
―劳伦?却伯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未成年人保护法>摘录
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第二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适合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并加强管理。
第三十七条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第三十八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