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舆论上人身攻击收法律责任吧

舆论上人身攻击收法律责任吧

发布时间: 2021-03-13 07:47:27

Ⅰ 百度贴吧被人身攻击,发贴人负什么法律责任

在网络上遭到人身攻击,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因为网络是虚拟的,所以要确定对方的实际身份会比较困难。受害人也可以通过将网上人身攻击的证据收集起来到公安机关去报案,请公安机关帮忙找出人身攻击的人。如果受害人已经知道对方的身份,可以直接将证据收集好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恢复名誉并承担相关赔偿。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Ⅱ 人身攻击怎么判刑!

关于“人身攻击”在法律上并没有一个定义,理论上也好像找不到一个界限。但从众多事实依据来看,人身攻击应该是以舆论为导向,无法律效力,却多半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意愿,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文字或言论;此文字、言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且内容词性为贬义、攻击性强;这样我们应该可以给它下个定义:人身攻击即某人或某些人因主观意愿针对他人及身体以无差别文字、言论攻击。
诽谤罪的刑法条文: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诽谤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Ⅲ 微信群诽谤,造谣,人身攻击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当然需要的,留好证据法院起诉就是了

Ⅳ 从法律上说怎么才算人身攻击

关于复“人身攻击”在法律上制并没有一个定义,理论上也好像找不到一个界限。但从众多事实依据来看,人身攻击应该是以舆论为导向,无法律效力,却多半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意愿,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文字或言论;此文字、言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且内容词性为贬义、攻击性强;这样我们应该可以给它下个定义:人身攻击即某人或某些人因主观意愿针对他人及身体以无差别文字、言论攻击。
其实这个问题从法律角度来讲应该叫侵犯人身权。
每个人都有人身权,包括身份权和人格权。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而身份权包括了荣誉权、着作权、发明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等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以及监护权、亲属权。
所谓人身攻击就是侮辱他人、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而使得他人在精神上、生活中受到了侵害并造成了严重后果,这种行为法律上称之为侵犯名誉权,当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损害赔偿、赔礼道歉。

Ⅳ 人身攻击具体应该怎么界定

侮辱、诽谤罪是需要造成严重后果的,且该罪除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外,属于自诉案件,所以举证责任是在你这边的。
严重后果一般没有严格界定,但司法实践中判下来的一般都要求有诸如精神失常、自杀、严重经济损失等才会做有罪认定。
但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民事案件中对证据的要求没那么高,只要证明有侮辱行为,侵犯了你的人格权或名誉权即可。
截图需要完整的证据保全手续才能作为证据使用,建议若准备提起诉讼,请律师帮你截取并办理保全手续

Ⅵ 人身攻击法律怎么判

1、《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内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容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对于造成的人身伤害被害人可以提出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Ⅶ 网上人身攻击算不算违法。

关于网络上人身攻击的问题,今年初最高法院有司法解释,列明了什么情况下是恶意攻击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这个规定很清楚,可以参阅。但不是所有的网上人身攻击都是严重到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的。

Ⅷ 网上骂别人、人身攻击别人到什么程度需负法律责任

有明确的被指责对象,只要是人身攻击,因为网络是针对不特定的用户,所以有类似言语就需要负法律责任。但法律责任本身需要区分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等。

Ⅸ 辱骂他人,是否构成人身攻击

根据情节,严重可能涉嫌侮辱罪,诽谤罪。

关于"人身攻击"在法律上并没有一个定义,理论上也好像找不到一个界限。但从众多事实依据来看,人身攻击应该是以舆论为导向,无法律效力,却多半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意愿,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文字或言论;此文字、言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且内容词性为贬义、攻击性强;这样我们应该可以给它下个定义:人身攻击即某人或某些人因主观意愿针对他人及身体以无差别文字、言论攻击。

什么是人身攻击?

其实这个问题从法律角度来讲应该叫侵犯人身权。

每个人都有人身权,包括身份权和人格权。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而身份权包括了荣誉权、著作权、发明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等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以及监护权、亲属权。

所谓人身攻击就是侮辱他人、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而使得他人在精神上、生活中受到了侵害并造成了严重后果,这种行为法律上称之为侵犯名誉权,当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损害赔偿、赔礼道歉。

"人身攻击"是一种话语强权,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一些所谓"假洋鬼子"开始使用"人身攻击"一词,如鲁迅不仅是最早使用"人身攻击"一词的人,同时也是被指责"人身攻击"最多的人。后来这一词被官方和民间的广泛使用。

"攻击"在法学上是指肢体性接触、物理表现,它在汉语中"攻击"和英语里attack的本义都是明确无误,绝不等同于侮辱、诋毁、诽谤、中伤、abuse。一般人使用"人身攻击"上瘾,大部分习惯把"人格侮辱personal abuse"与"人身攻击personal attack"混为一谈,它显然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理性程度、法理意识、口德水准,因为任何辩论、批评、争歧都不构成人身攻击的实质,充其量是侮辱、毁谤、谩骂的精神范围。

Ⅹ 对人身攻击和诽谤如何在法律上解决

你要是起诉的话``法院会先进行调解`调解不行在由法院定夺

热点内容
依法治校必要性 发布:2025-09-25 10:01:58 浏览:464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四十六条 发布:2025-09-25 09:57:33 浏览:393
关于域名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25 09:44:02 浏览:844
中国婚姻法2015新规定一妻多夫制 发布:2025-09-25 09:22:10 浏览:7
国企干部是否适用劳动法 发布:2025-09-25 09:20:53 浏览:881
2015年10月新颁布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25 09:10:50 浏览:8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依据 发布:2025-09-25 09:02:58 浏览:32
我法规造句 发布:2025-09-25 09:01:41 浏览:303
依法治界 发布:2025-09-25 08:59:58 浏览:627
幺宁做律师 发布:2025-09-25 08:49:36 浏览: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