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违法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违法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1-27 14:39:57

Ⅰ “行政责任是指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句话对吗

行政责任
(1)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规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2)行政责任是政府及其公务员因其公共权力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就是行政责任制。所以,行政责任制度是关于行政主体执行国家行政权力应该承担的政治、法律和道义责任制度。

这才是他的含义 你那个不对

Ⅱ 行政案中行政机关行政行行为违法将受何法律责任

一般属于行政责任,即对相关责任人或负责人给予行政处罚,如果情节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涉嫌违法犯罪,承担相关的刑事责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行。

Ⅲ 试论行政机关违法处罚应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七章法律责任对此有专章规定。
第五十五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
(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五十六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九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Ⅳ 行政强制执行违法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行政诉讼没规定院强制执行行政强制规定面具体条文 华民共行政强制 (20116月30第十届委第二十议通 同公布 自20121月1起施 第十二条行政强制执行式: ()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二)划拨存款、汇款; (三)拍卖或者依处理查封、扣押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四)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五)代履行; (六)其强制执行式 第五章申请民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三条事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履行行政决定没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机关自期限届满起三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民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四条行政机关申请民院强制执行前应催告事履行义务催告书送达十事仍未履行义务行政机关向所管辖权民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象产向产所管辖权民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十五条行政机关向民院申请强制执行应提供列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 (二)行政决定书及作决定事实、理由依据; (三)事意见及行政机关催告情况; (四)申请强制执行标情况; (五)律、行政规规定其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由行政机关负责签名加盖行政机关印章并注明期 第五十六条民院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申请应五内受理 行政机关民院予受理裁定异议十五内向级民院申请复议级民院应自收复议申请起十五内作否受理裁定 第五十七条民院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申请进行书面审查符合本第五十五条规定且行政决定具备定执行效力除本第五十八条规定情形外民院应自受理起七内作执行裁定 第五十八条民院发现列情形作裁定前听取执行行政机关意见: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二)明显缺乏律、规依据; (三)其明显违并损害执行合权益 民院应自受理起三十内作否执行裁定裁定予执行应说明理由并五内予执行裁定送达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民院予执行裁定异议自收裁定起十五内向级民院申请复议级民院应自收复议申请起三十内作否执行裁定 第五十九条情况紧中国保障公共安全行政机关申请民院立即执行经民院院批准民院应自作执行裁定起五内执行 第六十条行政机关申请民院强制执行缴纳申请费强制执行费用由执行承担 民院划拨、拍卖式强制执行划拨、拍卖强制执行费用扣除 依拍卖财物由民院委托拍卖机构依照《华民共拍卖》规定办理 划拨存款、汇款及拍卖依处理所款项应缴库或者划入财政专户任何形式截留、私或者变相私 第六章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民院及其工作员强制执行违行或者扩强制执行范围直接负责主管员其直接责任员依给予处

Ⅳ 行政责任是指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句话正确吗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法律法规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版政责任是指公民、法权人因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规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履行和承担的义务。

Ⅵ 行政机关的行政法律责任包括什么

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人因违反行政法规范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它版主要是行政违法引权起的法律后果。
行政法律责任的种类分两种:
一、制裁性责任,包括通报批评,没收、追缴或责令退赔违法所得,行政处分
二、补救性责任,包括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返还权益、履行职责、撤销违法决定、行政赔偿

Ⅶ 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所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

依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详见下面第五十五到第六十二条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五十五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
(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五十六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九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Ⅷ 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

对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警告直至撤职)、赔偿责任、补偿责任、刑事责任。
只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省级政府规章才有权设定行政许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
第十四条 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第十五条 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热点内容
吉林长春法院 发布:2025-09-21 23:53:03 浏览:295
山西省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21 23:43:54 浏览:847
杞县人民法院法官名单都谁 发布:2025-09-21 23:34:58 浏览:766
视听教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1 23:33:39 浏览:745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1 23:30:38 浏览:777
杭州劳动法咨询热线12335 发布:2025-09-21 23:24:30 浏览:932
鲁山法院开庭 发布:2025-09-21 23:15:48 浏览:791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发布:2025-09-21 23:14:04 浏览:199
民事案件我国诉讼法 发布:2025-09-21 23:10:20 浏览:863
最高人民法院赵 发布:2025-09-21 23:10:01 浏览: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