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食品社会责任
A. 和食品相关的所有法律法规有哪些
和食品相关的所有法律法规有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2002-4-28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01年10月27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由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修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07月08日发布,自1993年09月01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乙类传染病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可以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然只被纳入乙类,但由于其传染性强、危害大,如果先要报批、公布才能实施,难免贻误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的法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已经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
B. 作为一名法律人应担起哪些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八大社会责任:
明礼诚信
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责任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诚信缺失正在破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营,由于企业的不守信,造成假冒商品随时可见,消费者因此而造成的福利损失每年在2500―2700亿元,占GDP比重的3-3.5%。很多企业因商品造假的干扰和打假难度过大,导致企业难以为继,岌岌可危。为了维护市场的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企业必须承担起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社会责任。
科学发展
企业的任务是发展和赢利,并担负着增加税收和国家发展的使命。企业必须承担起发展的责任,搞好经济发展,要以发展为中心,以发展为前提,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扩大纳税份额,完成纳税任务,为国家发展做出大贡献。但是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任何企业都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也不能只顾局部,不顾全局,更不能只顾自身,而不顾友邻。所以无论哪个企业,都要高度重视在“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特别紧缺的国家,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节约资源相适应。企业不能顾此失彼,不顾全局。作为企业家,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场上,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节约资源。并要下决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响应中央号召,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以保证经济的运行安全。这样,我们的发展才能持续,再翻两番的目标才能实现。
保护环境
随着全球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大气、水、海洋的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面临危机,森林与矿产过度开采,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威胁,环境问题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企业一定要担当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
文化建设
医疗卫生,公共教育与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特别是公共教育,对一个国家的脱除贫困、走向富强就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医疗卫生工作不仅影响全民族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社会劳力资源的供应保障。文化建设则可以通过休闲娱乐,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我们的国家,由于前一个时期对这些方面投入较少,欠债较多、存在问题比较严重。而公共产品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固然是国家的责任,但在国家对这些方面的扶植困难、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分出一些财力和精力担当起发展医疗卫生、教育和文化建设的责任。
发展慈善事业
虽然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还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农村的困难就更为繁重,更有一些穷人需要扶贫济困。这些责任固然需要政府去努力,但也需要企业为国分忧,参于社会的扶贫济困。为了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我们的广大企业,更应该重视扶贫济困,更好承担起扶贫济困的责任。
保护职工健康
人力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健康和确保职工的工作与收入待遇,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为了应对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也为了使中央关于“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我们的企业必须承担起保护职工生命、健康和确保护工待遇的责任。作为企业要坚决作好尊纪守法,爱护企业的员工,搞好劳动保护,不断提高工人工资水平和保证按时发放。企业要多与员工沟通,多为员工着想。
发展科技
当前,就总的情况看,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较差的,资源投入产出率也十分低。为解决效益低下问题,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降低煤、电、油、运的消耗,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尽快改变技术落后状况,实行了拿来主义,使经济发展走了捷径。但时至今日,我们的引进风依然越刮越大,越刮越严重,很多工厂几乎都成了外国生产线的博览会,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确没有引起注意。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引进技术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发,加大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努力做到创新以企业为主体。
C.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食品安全法》第三条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D. 中国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有多少
一、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回法》《中华答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
二、法规: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粮食收购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等。
E.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
社会和公众
食品
社会
出自《食品安全法》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F. 法律和社会责任的区别
法律和社复会责任是不同范畴的问制题。
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范,它是对社会生活进行调整的一种工具,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而社会责任则不是,社会责任是社会对个人的一种道义要求,它不具有强制力。
法律对人的要求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而社会责任对人的要求则是相对比较高的层面,是站在比较高的高度对人的一种道德等精神层面的要求。
区别:
1,责任具有主动性,而义务则是被动的;
2,违反义务就会产生责任,不负责任与义务没有必然的关系;
3,责任具有道德性,而义务没有属于完全的法律概念。
G. 食品安全法中的民事条款
一、食品安全法中的三种特殊民事责任
1、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责任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中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2、虚假广告中的责任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明星代言的某些食品出现了问题,明星也要一起承担民事责任。
3、出租人的责任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食品经营者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上述规定义务,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二、如何避免食品安全事故
第一,落实企业和政府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负有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认真履行职责,搞好监督指导。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责任制度与问责制度,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进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敬业尽责,以对百姓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对食品市场加大检查频率,拓宽覆盖范围,最好做到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保证食品安全市场的“零死角”。 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监管不力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第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整合食品卫生监督、质检、工商为主的政府职能部门资源,使各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让市场监管到位。同时以食品行业协会为主导,带领企业坚定不移的执行与参与政府发布的各种类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活动。
第四,还需努力提升社会的道德良心水准。不为自身获利而去害人,这是最底线的道德标准,然而在利益至上的喧嚣时代,道德底线总是被轻易地放弃。在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我们显然更多强调市场的逐利性,而忽略了其道德性,很多时候,道德性的呼吁甚至被认为与市场的经济性格格不入,这不能不说是个认识上的偏差。
H. 履行社会责任、保障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基础是什么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只有从法律制度上确保食品生产经营者切实做到依法生产经营,诚实守信,对食品安全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才能建立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为此,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同时确立了以下制度,以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保证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义务:
一、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目前全国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4.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万家,食品市场占有率72%;规模以下、10人以上企业6.9万家,食品市场占有率18.7%;10人以下企业35.3万家,食品市场占有率9.3%.食品生产经营事关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其中,从事食品生产活动的,应当到所在地的县级质量监督部门申请食品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流通活动的,应当到所在地的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食品流通许可;从事餐饮服务活动的,应当到所在地的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餐饮服务许可;经许可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这里应当指出三点:
一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二是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实施多年的食品卫生许可,在食品安全法施行后,分别被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所取代,今后卫生行政部门也不再颁发食品卫生许可.所以,拟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不需要再到卫生部门办理食品卫生许可.
三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法施行前已经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等相应许可证的,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许可证过了有效期后,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到有关的监管部门办理新的许可证.
I. 食品安全法如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你好: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版经营者应当依照法权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国,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同时确立了以下制度,以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保证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义务: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索票索证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经营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经营,积极建立良好生产规范,并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