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合规增强法律知识
A. 如何提高中国银行员工风险合规意识
提高中国银行员工风险合规意识有以下方法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千多年前,中国大思想家荀子留下的这番论述,运用在我们今天的银行业依然受用至极。木绳一弹,斧锯一动,一切都得按规矩行事。老百姓说的更加直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七年的工作实践让我充分认识到依法合规经营对我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到违规经营,案件高发的危害性。作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我深知依法合规经营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的保证,更是金融企业自我发展、自我保护及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所在。
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俗话说:一年的企业靠运气,十年的企业靠经营,百年的企业靠文化。只有建立合规文化,才能防范金融风险。古时候,在战场上,士兵们总是会举着坚固的盾牌来抵挡弓箭,以起到保护作用。而合规文化,正是我们在现代金融战场上必不可少的一面抵挡风险,化解危机的盾牌。我们工作的农合行就像一棵大树,业务是叶,管理是枝,体制是干,文化是根!根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根深了,叶才能茂盛,枝干才能粗壮,树才能健康成长。加强合规文化教育,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一方面,统一各级领导对加强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使之成为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策划者、推动者。
B. 如何做好银行合规工作
银行合规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合规管理理念,不断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员工才能从思想上认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接受合规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合规管理能否健康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因此,宣传教育尤为重要,应贯穿于合规管理的全过程。银行要通过开展合规宣传讨论活动,形成合规宣传教育的常态化机制。
可以加强对银行员工的内控合规内容和制度培训,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和基层银行的情况制定培训内容和进度。该计划应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与银行员工工作内容相结合的特点,特别是在出现操作失误时,如何判断和改变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银行工作人员对实施目标的认识和理解,以便今后更好地完成工作。
C. 关于银行合规建设的建议
呵呵 建议如下:
(一) 商业银行应树立全面合规建设理念
首先,合规制度内容不仅应重视专业性,更要兼顾全面性。
根据监管要求,合规的“规”,既包括对现有的外部法律法规、行业准则和自律组织的规定,也包括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合规建设,属于广义的范畴,相对于合法而言,范围更广,要求更高,既要合“外规”,也应合“内规”。因此,银行同业不仅需立足金融机构的特殊角度,强化专业性的合规制度建设;也要从企业管理角度重视规章制度设置,建立完备的合规制度体系。从合规建设内容角度,商业银行应重视全面性,不仅要涵盖所有业务、各后台部门、各分支机构,更要涵盖全体工作人员;不仅重视专业合规,还应涵盖非专业合规。
其次,合规管理体系应注重完整性。
合规管理体系从内容角度,表现为商业银行企业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合规和员工执业行为合规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效整合;从执行力角度,合规管理应涉及商业银行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不同工作环节;因此,合规建设及管理应成为商业银行全行的工作,而不仅是合规部门及其高管的任务。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并没有实现自上而下、完全渗透到全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的理想状态。主要表现为:事前决策和事中执行的合规抓得紧,而事中监督和事后反馈环节的合规力度相对较弱;侧重预先的风险防范,但对于合规绩效考核、合规问责制度、诚信举报制度等需持续改进的后续制度建设体系,相对弱化甚至不完整;合规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有待深化。
(二)商业银行应注意法律与业务人才在合规管理工作中的的协作
根据银监会监管要求,银行合规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多面手”的特点,即法律知识和银行专业知识并重。合规管理人才既要理解法律内涵,也应了解本行业务,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这一要求,也反映了合规与合法的关系,银行合规内含了对合法性审查的要求,合法是合规管理的基础。银行要做好合规管理工作,就必须重视法律人才与业务人才的相互融合、充分协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具有高度执行性的全面合理合规管理机制。
目前,某些商业银行依然处于法律与合规部门分设状态。法律部人员主要由法律专业人士组成,一般负责诉讼与合同条款的审查,基本属于银行合规管理的事后处理部分。合规部门的员工基本由风险控制部、业务部门的金融专业人员组成,这些人员普遍具有业务专业知识强,而法律常识相对欠缺的特点。也有的银行虽然部门合设,但法律人才与业务人才的分工也依然过分清晰,与部门分设环境下的工作效果类似。在这种模式下,合规建设与管理人员,既要判断业务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判断是否符合行业的规则、自律规则和内部制度。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角度,形成对金融专业人员的法律素质要求高于法律专业人员的不合理状态。
上述工作模式,将“合法”,这一合规管理的基础工作安置在合规建设的后期,导致银行实务工作中,合法性判断与合规性审查难以有效对接,不利于提高银行整体工作效率。
(三)商业银行应优化合规监管机制,实现全行协作合规监管效果
要实现合规管理的最佳执行效果,需要商业银行全行协作,各有侧重,建立合规管理的层层防线,提高合规风险的管控能力。要达到上述效果,要求银行合规监管制度建设细化,实现责任和义务的统一。
从合规制度建设角度,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及其部门业务负责人,普遍被赋予了对其管辖范围内经营活动的首要合规监管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业务主管人员只履行合规监管报告职责而弱化合规监管的初步识别任务。究其原因,从合规监管机制角度,合规部门是负责合规性审查的最终机构,业务主管人员并不是合规监管的主要负责者。业务主管经常因更重视商业机会而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合规责任的履行。
(四)商业银行应重视合规人才的培育和发展
银行业务创新是银行业摆脱同质化竞争,进行市场拓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也对合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合规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导致其对合规风险的判断难以把握:一方面因忽略风险而埋下风控隐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过分夸大风险而影响本行的发展。从这一实务角度,对银行合规人员提出比银行监管机构更高的要求,除具备法律、业务知识以外,还要求其具有很好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合格的合规工作人员,应能够做到及时、正确把握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内涵,分析其对银行业经营的影响,并及时提出规避风险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合规人员水平有很大提高,但依然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应重视在合规人才的吸收、培养方面加大投入。
(五)利用合规管理电子化加强执行力
很多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成型的制度、流程,但依然存在执行难现象。例如,按照商业银行的相关制度,要求借力中介机构必须采用竞标的方式,而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忽略此步骤,最终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只是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针对上述情况,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利用合规管理电子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降低人为干预等因素的负面影响。通过信息化途径,建立融合制度检索、合同审查、授权管理、合规互动问答、合规讲堂、监管动态、反洗钱监控等工作为一体的合规管理电子信息化系统,既促进了业务部门和合规管理部门之间的流程化配合、衔接,实现了银行内部实时互动与合规管理的可持续改进目标,又对加速银行的运营模式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D. 银行合规工作应该如何做好
引言:当代的大学生就是希望自己在就业的方面能够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在大学期间也会努力的学习,在生活中也不放过任何面试的机会。这样在自己实习的过程中也能更加充分的发挥自己,让公司发现自己的能力是非常不错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将自己以前所获得的一些学士和学位都拿出来。这样才能够让对方更加的器重自己,相信大家都比较倾向于去银行或者公司去上班,因为这些是比较轻松而且是非常体面的。但是想要去这些公司就业的话,在能力上也需要加强自己,那么银行合规工作应该如何做好呢?在这里小编有以下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也需要保障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知识能够普及到,因为像不同的银行对于合规它就有不同的措施。因为每一个部门他的岗位和名称都是不相同的,像一些大的银行它的工作划分是比较细致的,也会涉及到一些其他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