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见义勇为的法律知识题

见义勇为的法律知识题

发布时间: 2021-12-03 04:00:00

❶ 见义勇为的法律术语

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主要有:
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内责或者义务的自容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
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
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者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 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
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
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❷ 中国法律对见义勇为的定义是什么

“见义勇为”这一行为是在社会上应当得到大力提倡,是寓情寓理寓专法寓德的,是中华民族属的传统美德,是弘扬正义的体现,“见义勇为”在我国刑法上并没有这一概念,但是刑法上的正当防卫与“见义勇为”有着密切关系,“见义勇为”在立法上仅仅体现在地方法规中,在地方法规中“见义勇为”的法律概念都不一致,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待于国家立法部门进行完善,在实施“见义勇为”这一过程中,四川超跃律师事务所曹明江律师认为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实施“见义勇为”的过程中,罪犯已失去抵抗力(例如昏迷等),见义勇为 者若继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人身侵害,刑侦、公诉机关可能会根据见义勇为者的手段、情节、目的、后果等进行指控,由人民法院依法认定是否构成犯罪。
2、在实施“见义勇为”的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手持凶器负隅顽抗,极大可能伤害见义勇为者及其他人员,见义勇为者可从正当防卫角度出发,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防卫行为致犯罪嫌疑人伤亡,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律知识竞赛题(答案)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B )年。

A、1949年B、1954年C、1950年D、1982年

2.( B)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刑法B、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A )。

A、人民B、中国共产党

4.中华人民共和国(B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人民B、公民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B )尊严不受侵犯。

A、人身B、人格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于(C )正式施行的。

A、1991年1月1曰B、1991年9月4曰

C、1992年1月1曰D、1999年11月1曰

7.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B )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武力B、法律

8.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B )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A、赡养B、抚养

9.( A)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A、任何组织和个人B、学校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在(A )颁布的。

A、1986年B、1978年

11.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B ),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A、任何时候B、国家法定节假曰外

12.禁止在( C)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

A、居民住宅区B、厂矿企业C、中小学校D、商业区

1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 A)责任。

A、直接B、间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要把青少年培养成(B )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A、 品德、智力、体质、美育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5.法律规定:父母、监护人必须保证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如果未成年人自己不愿意上学,(A )就违法了。

A、未成年人B、父母、监护人

二.判断题(请在括号内填入对或错)

1.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3.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

4. 违反了校纪,但我没有违反法律,学校对我没有办法进行处理,如果学校对我进行处理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条款,是要求大人的,我们知道了也没用。(× )

7.当”我”独自在家时,要锁好防盗门;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入夜开灯后要拉好窗帘;如果窃贼已进屋,没有发现”我”时,要迅速躲好,伺机逃走求救。( √)

10. 我被人家抢过钱,所以我必须再从他人身上抢回来,这也是一种正当防卫的手段。( ×)

11.同学在公共场交谈时,千万不要将自己家地址、电话号码等一些具体情况大声说出来,更不要轻易把家里的电话号友告诉陌生人。(√ )

12.李刚经常欺负我同学并把我同学打伤,同学让我帮助解决,我才去打了李刚,这应该说是见义勇为。(× )

13.放学路上遇到有人拦劫,尽量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可以先把钱物给他们,然后报告老师、家长。同学们上下学最好结伴一起走。(√ )

三、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父母不让子女上学,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监护人的义务有(监护义务)和( 抚养义务)两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

4.为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有些公共场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例如(营业性舞厅)、(歌厅 )等场所。

5.每年6月26曰,是国际(禁毒)曰。

❹ 辩析题:"见义勇为"是正义行为"见义巧为"是非正义行为

见义勇为与见义巧为的区别;两者都是正义行为,只是方法不同。1,见义巧为一般指的是未成年人。2见义巧为要求我们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❺ 关于见义勇为入法。辩论赛,我方的观点是:当代中国不应将见义勇为纳入法律

额,个人认为哈,你们的观点挖掘的方向有点偏了。纠正一个错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连用的,就算有事实证明见义勇为所言非虚,没有立法明文规定也无法事实和细化。
辩论要先有个体系,就是一辩一般的先前工作。如果只是每个队友对发表想法却不系统的话根本没有赢面,漏洞太多。体系要从最核心的观点展开,我觉得你们队友的观点太浅了。
先破题嘛。
思路如下:
见义勇为是啥?入法是啥?如法意义何在?当代中国现状?合适吗?这其中排列组合,吧能想出来的问题全部都想了。
其实吧,见义勇为入法,对方辩友会说这样鼓励大家做好事啊对社会进步有帮助啊之类,你们就说说你们说的好呀但是难免肤浅。制定法律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并非只是鼓励某种行为,还会规定不见义勇为会如何惩罚。甚至,会规定见义勇为不成却导致他们死亡的会承担法律后果。
分析到这里答案就很明显了,你说人家见义勇为了半天还被惩罚了,太坑爹了吧?更深入点,这不是促使大家见义勇个为还要瞻前顾后啊?这不是违背了立法初衷嘛!
关键在“入法”哈。立法绝对不是只鼓励啥,还有惩罚啥(还有方向是惩罚不见义勇为的人,万一有病呢?有特殊情况呢?法律的刚正不阿在这里就是害人了)。如果只有鼓励啥那现行的行政规章就够了哈。

❻ 关于见义勇为的一条法律条文。

你这里偷换了概念,你这里的条文写了是“不施救”的处理条文。但是抢劫会危及你的自身安全,所以你有权利不实施救援,而这里的第三人指的是与此次时间不相干的其他人员,劫匪作为参与抢劫的罪犯,不能成为第三人。此条法律是为了惩处在别人处于危难之中而袖手旁观的人。不如在国外有人不慎掉入坑中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必须施救,但是为了救援而伤害其他人,这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

❼ 从法律知识出发结合社会现实,应如何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勇二字,撑起了中华美德的一片天。救死扶伤和见义勇为的故事跃入眼帘,任何一个的良知的公民,都会被这种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用他们无私的爱心构建起我们的和谐社会。他们让我们看到:世界就是美好的,人心就是正义的灵魂所在。和平年代,谁是真正的英雄?见义勇为者当之无愧,他们是社会正义的代名词,是平安建设的中流砥柱,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情怀,就有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无私精神。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时代呼唤英雄,社会需要英雄,更应该传承这种精神,把我们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个个令人冷汗直流的冷漠镜头会时有闪现:有人在街上与劫匪搏斗,没人帮忙,没人报警,看热闹的人倒是不少;孩子掉进了湖中,上百人站在岸上观看而无人搭救;有人要跳楼自杀,围观者不是想方设法施救,反而起哄“鼓励”跳楼者“快跳”;马路上,有人出车祸倒在血泊中,无人救助,任其鲜红的血悲哀地流淌……这些冷漠的场面让我们痛心。我不知道,当这些道德缺失的人看到“见义勇为”这几个字时,会不会脸红。也许有人会说,见义勇为,直面歹徒,是生死考验,个别人因而犹豫不决,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情有可原。那么在反映社会道德的细微小节中,我们又做得怎样呢?在这个社会平台里,当有人摔倒时,我们会去扶起吗?当有老人上车后没座位时,我们会让座吗?当无依无靠的乞丐向我们伸出干瘦的手时,我们会雪中送炭吗?路边有小孩迷路时,我们又会怎么做呢?……细微之处,最能见人心。这些都是举手之劳,甚至做与不做,只在一念之间。做到了,就是文明,没做,就是缺德。是与非,美与丑,差别就这么小。我们一直在喊构建和谐社会,喊了那么久,有没有付出行动呢?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做起吧!记住:做好事任何时候都不会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的爱的阳光洒到别人身上时,我们会更温暖。下面这篇文章,仅供参考并非悲哀——见义勇为之我见治安靠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更不是“自治”!制度化的东西看上去很冷,很不合人情,但确是最持久的,最有效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标准、喜恶去“执法”、“维护正义”的话,这个城市就真的变成弱肉强食的狩猎场了。应该相信,可以看到,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总的来说秩序是好的,否则我们如何能正常地生活。至于媒体曝光甚至我们亲身所见的罪恶,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总不能因此而对制度失去信任,失去希望。发达如美国的国家,一样无法解决暴力,消除罪恶。可见,罪恶依然是人的本性使然。我们所应该探讨的,是如何更好的完善制度,修补漏洞,积极地从制度,从根本上去减少罪恶。而这个本身就应该是个系统工程,因为我们都知道,造成罪恶产生的根源在于差异。教育的差异,贫富的差异,社会地位的差异,还有生存的差异。某教授说:“一个公平的社会,应该是让强者有所忌惮,让弱者不会诉求无门的社会。”如何达到这个目标?靠的依然是制度的规范。我钦佩见义勇为,但前提应该是保护自身的安全。这不是自私,而是合乎自然的人的本性所在。所谓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对于罪恶,我们作为普通的市民,应该在力所能及和保护自身的基础上配合警方打击罪恶,但是,我们没有执法的权力,因为法律没有赋予我们执法的权力,所以,我们也没有相应的义务。也许,某人可能会说我是“乌龟”,有人批评我自私,只顾自己,有人更会提出理论说正因为人人都“漠视”罪恶,那么罪恶才会如此猖獗!但是,我依然会坚持我的观点,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正如香港的电视宣传片里面说的:“用我们的眼、用我们的耳朵、用我们的手去配合警方打击罪恶”。过去我们总倡导见义勇为,但其实这是对普通公民的一种不应有的高要求。如果我们罪恶是靠手无寸铁的市民去见义勇为来维护的话,警察干啥去了?见义勇为应该是一种风气,是一种美好的道德要求,提倡无可非议。但前提依然是,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你见义勇为,你道德高尚,我不见义勇为,也只不过是我本人的选择而已。毕竟,从道德的角度上,我们都是个体,对其他的社会个体并没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法律的角度上,见义勇为就像是无因管理,因为无因管理所产生损害后果,受益人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但现实就是,许多见义勇为的人流血又流泪,那个受益人往往第一时间就溜了,法律上、制度上也没有相应的保障,那么,你凭什么让我见义勇为?万一我光荣了还算凑合,万一光荣不了拉下半条人命,我家里上有老的下有小的咋办?换个位置,你辛苦十几年几十年拉扯大的儿子就这么光荣了,你感觉会如何?还是那句话,和谐的社会应该靠的是不断完善的制度,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见义勇为。因为,我们都是现实的,有没有想过,我自己见义勇为牺牲了,自己的家人、孩子、父母,谁来负责?欢迎扔砖头,真理越辩越明,而我只是提供一种意见而已。

热点内容
东莞法律咨询律师在线 发布:2025-09-20 15:01:13 浏览:456
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发布:2025-09-20 14:56:35 浏览:107
请律师贵不贵 发布:2025-09-20 14:54:39 浏览:875
校规司法鉴定 发布:2025-09-20 14:28:39 浏览:562
财经法规主要学什么 发布:2025-09-20 14:27:39 浏览:562
治安处罚条例扰民 发布:2025-09-20 14:20:00 浏览:371
加速到期合同法 发布:2025-09-20 14:19:58 浏览:844
十九司法部 发布:2025-09-20 13:58:05 浏览:49
劳动法中关于借工的规定 发布:2025-09-20 13:51:24 浏览:271
小学生法律法规教育教案 发布:2025-09-20 13:06:36 浏览: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