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禁毒法立法解释的法律效力

禁毒法立法解释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12-04 04:45:40

1. 为什么要制定《禁毒法》这样一部禁毒的专门法律

这是禁毒形势所迫,也是保护公民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所需。禁毒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
我国的禁毒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一是“金三角”、“金新月”等境外毒品多头入境、全线渗透;二是国内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制贩毒品特别是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情况屡禁不止;三是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持续增加,因吸毒而感染艾滋病病毒及其他严重传染性疾病,诱发治安和刑事案件的问题不断发生。还有就是社会禁毒意识不够强,毒品管制、毒品预防和社会帮教、强制戒毒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据统计,截止2005年,全国有2102个县涉毒、78?5万人吸毒,吸毒人数比2000年上升35%。截止2005年9月,在全国累计报告的13?56万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40?8%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毒品严重的地区,男性吸毒人员中80%有抢劫、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女性吸毒人员中80%有卖淫等违法犯罪行为。按目前全国70万人吸食海洛因计算,每年耗费约400亿人民币。
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我国《刑法》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也有这方面的规定,但是,从我国禁毒工作的严峻形势来看,有必要在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药品管理法的基础上制定一部禁毒的专门法律,对禁毒工作涉及的毒品管制、戒毒康复、毒品侵害预防、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规范,为全面落实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工作方针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根据《禁毒法》第1条规定,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2. 禁毒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强制戒毒办法》(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第170号令发布施行);(4)《强制戒毒所管理办法》(2000年3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5)《卫生部关于戒毒医疗机构须报禁毒机构审批的通知》(卫医发[1999]第386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通过);(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禁毒法》实施后该决定废止);(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禁毒法》实施后,上述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与《禁毒法》不一致的,应以《禁毒法》为准。

3. 掌握禁毒法律

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禁毒法》和《戒毒条例》。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由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戒毒条例》经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第160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令第597号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 第一次将禁毒法定为国际公约的法律是

D禁止非法买卖麻醉品药品公约

百年禁毒8部国际公约

(1)万国禁烟会。第一次国际性的禁毒会议,于1909年2月1日在上海召开。由中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葡萄牙等13个国家参加。

这次会议就限制用于正当目的的鸦片数量,对鸦片的进口实行管制,逐渐取缔吸食鸦片等问题,作出了9条决议。这9条决议虽然属于建议性质,对签字国不具有约束力,但其确定的原则被纳入了以后的国际禁毒公约之中。

(2)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海牙禁止鸦片公约》。1912年1月,由中国、美国、日本、英国、 德国等国家在海牙召开禁毒国际会议。签订了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海牙禁止鸦片公约》。

该公约的要点是:缔约国应当制定法律管制“生鸦片”的生产、销售和进口;逐渐禁止“熟鸦片”的制造、贩卖和吸食;切实管理吗啡、海洛因、古柯等麻醉品。

(3)《关于熟鸦片的制造、国内贸易及使用的协定》和《国际鸦片公约》。为了检验《海牙鸦片公约》的实施情况以及解决禁止贩运毒品问题。

在国际毒品顾问委员会的提议下,召开了两次日内瓦国际禁毒会议,并于1924年12月11日签订了《关于熟鸦片的制造、国内贸易及使用的协定》,后又于1925年2月19日签订了《国际鸦片公约》。

(4)《限制制造及调节分配麻醉品公约》、《远东管制吸食鸦片协定》和《禁止非法买卖麻醉品公约》。

为了补充《海牙鸦片公约》和《国际鸦片公约》的内容,更加严格地限制麻醉药品的制造,1931年7月13日在日内瓦签订了《限制制造及调节分配麻醉品公约》。1931年11月27日,在曼谷签订了《远东管制吸食鸦片协定》。

1936年 6月26日,在日内瓦签订了《禁止非法买卖麻醉品公约》。第一次把非法制造、变造、提制、调制、持有、供给、兜售、分配、购买麻醉品等行为规定为国际犯罪,这是国际禁毒立法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5)《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1961年6月3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该公约不仅对过去的公约和协定进行了合并和修订,还把管制范围扩大到了天然麻醉品原料的种植等方面,并对有关刑事管辖权的问题做了规定。

(6)《经〈修正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议定书〉修正的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1972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对《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进行了修订,于3月25日正式订立了《修正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的议定书》,即1972年议定书。

(7)《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1971年联合国在维也纳签订了《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建议各国对精神药物实行管制。

(8)《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1988年,联合国通过《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

(4)禁毒法立法解释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1. 各缔约国:

(a) 在遇到下述情况时,应采取可能必要的措施,对其按第3条第1款确定的犯罪,确立本国的管辖权:

一 犯罪发生在其领土内;

二 犯罪发生在犯罪时悬挂其国旗的船只或按其法律注册的飞行器上;

(b) 在遇到下述情况时,可采取可能必要的措施,对其按第3条第1款确定的犯罪,确立本国的管辖权:

一 进行该犯罪的人为本国国民或在其领土内有惯常居所者;

二 犯罪发生在该缔约国已获授权按第17条规定对之采取适当行动的船舶上,但这种管辖权只应根据该条第4和第9款所述协定或安排行使;

三 该犯罪属于按第3条第1款(c)项四目确定的罪行之一,并发生在本国领土外,而目的是在其领土内进行按第3条第1款确定的某项犯罪。

2. 各缔约国:

(a) 当被指控的罪犯在其领土内,并且基于下述理由不把他引渡到另一缔约国时,也应采取可能必要的措施,对其按第3条第1款确定的犯罪,确立本国的管辖权:

一 犯罪发生在其领土内或发生在犯罪时悬挂其国旗的船只或按其法律注册的飞行器上;或

二 进行犯罪的人为本国国民;

(b) 当被指控的罪犯在其领土内,并且不把他引渡到另一缔约国时,也可采取可能必要的措施,对其按第3条第1款确定的犯罪,确立本国的管辖权。

5. 本公约不排除任一缔约国行使按照其国内法确立的任刑事管辖权。

5. 我国禁毒立法的意义有那些啊

禁毒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2007年12月29日,禁毒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并将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禁毒法“利剑出鞘”,对禁毒工作涉及的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彰显了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

确定“四禁并举”方针

禁毒工作涉及面广,社会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通过立法明确把禁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禁毒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的要求,禁毒法明确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同时,禁毒法还明确规定,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禁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为了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禁毒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

专章规定禁毒宣传教育

毒品易沾难戒,动员全社会加强对毒品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严格落实防范措施,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发生,防止公民特别是青少年沾染毒品,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禁毒意识,禁毒法单设“禁毒宣传教育”一章。规定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禁毒法还具体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加强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学校对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禁毒教育义务,以及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作了规定。

全面规定毒品管制措施

为了有效遏制毒品来源和吸食毒品,禁毒法在对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制的规定以及多年来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毒品管制作了全面规定。

禁毒法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许可制度;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实行许可制度。

为了及时发现毒品违法犯罪,加大打击的力度,禁毒法还对公安机关可以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可疑毒品犯罪资金的监测,以及建立健全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作了明确规定。

戒毒措施具有针对性

为了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理和帮教,提高戒毒的成效,禁毒法针对吸毒人员的不同情况,分别规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

国家鼓励吸毒人员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指定有关基层组织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落实有针对性的社区戒毒措施;对于拒绝接受社区戒毒,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等情形的吸毒成瘾人员,由公安机关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

同时,禁毒法还对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的社区康复、戒毒康复场所的建设、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等作出了规定。

加强禁毒国际合作

为了加强禁毒国际合作,根据多年禁毒国际合作的实践,禁毒法对禁毒国际合作的原则、内容和工作机制,以及支持有关国家实施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等作出了规定。

禁毒法规定,根据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对等原则,开展禁毒国际合作。国家禁毒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组织开展禁毒国际合作,履行国际禁毒公约义务。涉及追究毒品犯罪的司法协助,由司法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6. 刑事案件和禁毒法那种法律更大

刑法与禁毒法之间系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刑法是一般法,禁毒法是特别法,如同时触犯,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即优先适用禁毒法。

7. 禁毒法律知识

很明显是选择:非法种植 毒 品原植物。
一、非法种植 罂 粟不满五百株以下的:
《治内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种植 罂 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容原植物的;
(二)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少量未经灭活的罂 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三)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 罂 粟 壳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不予处罚。
二、非法种植罂 粟不满五百株以上的:
《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非法种植 罂 粟、大 麻等 毒 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一)种植 罂 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 毒 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三)抗拒铲除的。
非法种植 罂 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种植 罂 粟或者其他 毒 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8. 中华人民禁毒法第十三条规定

第十三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这是为应对毒品违法犯罪形势、适应禁毒工作发展需要,在总结多年来禁毒斗争实践经验、吸收国内外已有法律规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第一部全面规范中国禁毒工作的重要法律,是指导中国禁毒工作的基本法。
它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政府厉行禁毒的一贯立场和坚定决心,完善了中国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的法律体系,对于依法全面推进中国禁毒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禁毒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我国居民远离毒品起到了警示作用。
禁毒法》共7章71条。遵循“专群结合”、预防与惩治相结合、教育与救治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了禁毒工作方针、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法律责任,规范了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国际合作等业务工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内容:
一、依法规定了禁毒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
二、依法规定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禁毒工作方针。
三、依法规定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制的种类、范围、措施和办法。
四、依法规定了戒毒体制和措施。
五、依法规定了加强禁毒国际合作的措施,以专章将禁毒公约要求的国际合作义务法律化,规定根据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或者按照对等原则,开展禁毒国际合作
六、规定了违反《禁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

9. 禁毒法是行政法规吗

禁毒法是全国人来大常委通过的自法律,性质为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指定的,一般叫规定 办法 就是为了和法律区分开。你判断的时候一般是可以从字面上看出来的,后带法的一般都是法律,法规后边一般带着什么实施办法 什么实施规定 细则 条例 等等

10. 禁毒立法的意义是什么啊

《禁毒法》立法意义

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于2008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

《禁毒法》是我国禁毒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促进禁毒工作良性开展的有力法律保障,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所取得的重大立法成果,标志着我国禁毒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禁毒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禁毒人民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禁毒斗争的成果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开创我国禁毒工作的新篇章,必将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禁毒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禁毒法》的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这一条不仅阐明了《禁毒法》的立法目的,也体现了《禁毒法》立法的重大意义。贯彻和实施《禁毒法》,建设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要求。

《禁毒法》立法背景

禁毒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和方针,从解放初期的禁毒运动到新时期的禁毒斗争,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模式,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禁毒法》是开展禁毒斗争的迫切需要。

(一)制定《禁毒法》是应对严峻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势的需要。

我国政府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禁毒战略,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地缘以及历史、政治、经济等诸多复杂原因, 我国毒品问题发展蔓延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仍日趋严重,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二)制定《禁毒法》是进一步完善我国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法律体系的需要。

随着禁毒工作的不断深入,制定一部综合性的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禁毒基本法律越来越必要和迫切。制定《禁毒法》是整合现行有关禁毒的法律资源,解决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形成效力层级分明、彼此协调统一的禁毒法律体系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禁毒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

(三)制定《禁毒法》是履行国际禁毒公约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加入了联合国《1961麻醉品单一公约》、《1971精神药物公约》和《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物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等禁毒国际公约以及其他一些国际禁毒协议或协定。在这些禁毒公约和协议中,对缔约国的禁毒立法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和建议。与此同时,禁毒国际合作还涉及公安、司法、海关、卫生、药品监督、商业等很多部门的职责,需要有一个牵头部门来组织、统筹运作。

《禁毒法》五大亮点

《禁毒法》共七章71条,明确了禁毒工作方针、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法律责任,规范了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国际合作等业务工作。其中有五大亮点,是我们学习领会《禁毒法》的重点、贯彻落实《禁毒法》的关键。

第一大亮点

明确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禁毒工作机制。

禁毒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诸多管理部门,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统一领导,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为此,《禁毒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规定了这一工作机制,明确了政府、部门和公民的禁毒职责。

第二大亮点

第一次将禁毒委员会写入法律,明确规定了各级禁毒委员会的职责,依法确立了禁毒工作领导体制。《禁毒法》确立了禁毒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设立禁毒委员会,是政府统一领导禁毒工作最直接的体现;坚持政府对禁毒工作的统一领导,最有力的就是由禁毒委员会履行组织、协调和指导职能。在这次立法中,正是考虑到禁毒工作涉及多部门、多领域,迫切需要一个能够统筹各部门的领导机构,因此将组织机构写入法律,这在其他立法中是不多见的,也是由禁毒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第三大亮点

依法明确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禁毒工作方针。这一方针更加强调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外交等多种手段治理毒品问题,推动禁毒工作从部门行为转变为行政行为和社会行为;更加强调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工作同步推进,以法律形式固定由禁毒宣传教育、堵源截流和缉毒执法、禁吸戒毒、禁种铲毒、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制、禁毒国际合作等构成的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禁毒框架,符合毒品问题发展规律、我国毒情和综合平衡的国际禁毒战略。

第四大亮点

明确规定了禁毒保障机制。《禁毒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依法确定了禁毒工作保障机制。总结三年禁毒人民战争的宝贵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对禁毒工作的投入,仅中央补助地方禁毒专项经费就达11.7亿元,补助地方禁毒基础设施建设经费5.14亿元。正是考虑到禁毒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不断加强的工作,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为此,《禁毒法》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禁毒经费保障规定,确保禁毒工作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第五大亮点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戒毒工作作出重大改革。《禁毒法》从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出发,立足吸毒者具有病人、违法者、受害者三重属性,对吸毒人员要惩罚、更要教育和救治,对戒毒工作作出了重大改革。《禁毒法》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种戒毒措施进行了注重人性化与提高戒毒效果并重的整合,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首次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立法,将强制戒毒和劳动教养戒毒整合为强制隔离戒毒,增设了戒毒康复场所等相关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和对吸毒人员的关爱,必将有力推进我国禁吸戒毒工作的长远发展。

热点内容
贵定司法局 发布:2025-09-20 11:04:13 浏览:804
融资租赁法律法规ppt 发布:2025-09-20 11:02:49 浏览:374
二建法规答案2016 发布:2025-09-20 11:02:05 浏览:610
劳动法对煤矿工作时间 发布:2025-09-20 11:01:15 浏览:963
有什么土方法治早射 发布:2025-09-20 10:59:50 浏览:985
法律法规清单更新 发布:2025-09-20 10:56:14 浏览:650
社会与法2018年1月6 发布:2025-09-20 10:42:54 浏览:520
林州市司法局 发布:2025-09-20 10:38:17 浏览:907
交通运输局道德讲堂 发布:2025-09-20 09:58:52 浏览:238
海南法律顾问招投标2020 发布:2025-09-20 09:29:34 浏览: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