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紧急避险的法律责任
Ⅰ 紧急避险的法律依据
紧急避险的法律规定为《刑法》,其具体内容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Ⅱ 什么是紧急避险紧急避险造成他人损害的要负刑事责任吗
根据《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的特点,是法律所保护的两种合法权益发生冲突时,为了保全其中较大的权益,不得已损害另一个较小的权益。根据《刑法》的规定,紧急避险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只有在合法利益面临正在发生的实际危险时,才能采取紧急避险措施。所谓危险措施,即可以是自然灾害。例如:洪水、风暴等,也可以是人为灾害,例如:交通事故、爆炸等。无论什么危险,都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实际的危险,而不是想象的危险、尚未发生的危险或者已经过去的危险。
.必须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侵害,才采取紧急避险措施。从紧急避险人的主观方面来看,必须具有保护合法利益的行为动机。如果是为了保护非法利益或者是犯罪活动而采取类似的行为,就不是紧急避险。不过,这里所说的“本人”,不包括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例如:公共汽车的驾驶员不能在遇到危险时,丢下乘客不管而只顾自己逃命。
.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由于紧急避险要对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只有在没有别的办法可以采取时,才能使用这种方法。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可以使用,而行为人却采取了损害合法利益的方法,其行为就不是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所渭必要限度,是指在采取紧急避险行为时所损害的利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利益,而不能等于或者大于所保护的利益。如果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时,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是避险过当。《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还规定: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Ⅲ 紧急避险法律责任有哪些
紧急避险的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较大合法权益。紧急避险的客观特征是,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取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时,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二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Ⅳ 遭遇紧急避险的事故有哪些责任
因紧急避险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在因紧急避险引起的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时,应当将险情引起人确定为当事人之一,按其行为及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来确定其应负的责任。而因紧急避险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紧急避险人作为共同责任主体,车主或驾驶员所在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Ⅳ 紧急避险的民事责任怎么划分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第一百八十一条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二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Ⅵ 紧急避险 不可抗力免责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不可抗力:所谓不可抗力,在我国《民法通则》上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
服的客观情况”。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
(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 (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在不可抗力的适用上,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约定不可抗力条款,不影响直接援用法律规定;
(2)不可抗力条款是法定免责条款,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如小于法定范围,当事人仍可
援用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大于法定范围,超出部分应视为另外成立了免责条款;
(3)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