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之日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
1. 仲裁裁决书自什么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1、仲裁裁决书的生效方式因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种方式。
2、第一种:仲裁裁决书自裁回决收到之后双答方都在15天之内没有起诉到法院而生效。
3、第二种:双方在裁决书收到之日起15天之内起诉到法院,而法院的最终判决维持仲裁裁决结果,则裁决书自法院最终判决生效之日起生效。
4、第三种:当仲裁裁决书是一方当事人缺席情况下作出的,则仲裁裁决自公告送到之日起60日后生效。
2. 各类判决、裁定的生效时间。
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行政复议,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民商事仲裁中,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民商事仲裁中,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争议中,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劳动仲裁中,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非终局裁决,当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3. 仲裁裁决是作出之日还是送达之日起生效
1、《仲裁法》第五十七条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2、《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第四十八条 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3)作出之日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扩展阅读:
仲裁裁决的效力
《仲裁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五十七条规定:“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可见,与多数国家一样,我国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
一裁终局制度是仲裁程序简便、迅捷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排除了一裁两审的可能性,同时也否定了一裁复议和两裁终局的制度。根据《仲裁法》的规定,我国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均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当事人必须履行生效的裁决,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仲裁不实行强制管辖而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和约定,使得一次裁决即为终局的制度有了坚实的基础。因为这种终局性不是外部力量的强加,而是当事人在订立仲裁协议时的约定。实践表明,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除受仲裁的保密、迅速、费用低廉等特点所吸引外,最主要的就是期望获得一份终局裁决,以避免繁琐、漫长的诉讼程序。
这一制度所给当事人带来的潜在利益,为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所认识,而且裁决为专家所作,裁决的质量有保障。法律应当对当事人这种谋求裁决终局性的合理期待予以保护。
4.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有哪些
您好!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有哪些?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版,主要有以权下几种:
(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案件的判决
和裁定;
(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包括中级、高级、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审和最高人民
法院一审的判决和裁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
(四)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5. 二审裁定:一审判决自本裁定书送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是否马上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需要所有的当事人都收到判决书,该一审判决才算是生效。
判决书生效后,专判决承担责任的 当事人属要根据判决确定的日期履行判决义务,一般是判决生效后十天。
因此建议先向二审法院核实送达日期,结合一审判决的履行期限,超期后未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6. 裁定一经作出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为什么错
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定,当事人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定之日起十日之内提起上诉。因此,并非裁定一经作出立即发生法律效力。
7. 裁决书自作出什么时候起发生法律效力
裁决书内容有对生效时间进行书面确定,当事人可以根据裁决书内容核实生效时间。
8.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有哪些
1、适用的事项不同。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目内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容地指挥诉讼,清除诉讼中的障碍,推进诉讼进程。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目的是解决民事权益纠纷,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以解决。2、作出的依据不同。裁定根据的事实是程序性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判决根据的事实是人民法院认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实体法,判决只能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3、形式、上诉范围、上诉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而判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准许当事人在裁定后10日内上诉,其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而判决允许上诉的范围比较广泛,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在判决作出后15日内准许上诉。裁定的效力可以相应改变,如对中止诉讼的裁定,在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作出恢复诉讼程序的新裁定;而判决的效力及于实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9. 终局裁决书的生效日期,是不是就是裁决书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的
裁决书落款日期,是仲裁委员会定案日期,生效日期是以最后签收裁决书的当事人签字日期,加上义务人自动履行期届满而未履行义务之日,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委员会开具生效证明,或复印双方填写的送达回证并盖章。
10. 9、仲裁裁决书自( )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D:作出
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仲裁法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 裁决书一经作出,与终审法院的判处一样,即发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