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船舶碰撞桥梁什么法律责任

船舶碰撞桥梁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2-06 02:18:44

⑴ 发生船舶碰撞责任认定

发生船舶碰撞都有责任,一般情况下是先由船舶所在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⑵ 船舶碰撞的责任和赔偿包括哪些

确定船舶碰撞责任的原则包括三个方面:损害事实;过错;过错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船舶碰撞归责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何种依据使碰撞当事方对损害行为(碰撞)及其后果负责。 [1]
目前,国际上有关船舶碰撞的归责原则,属于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即对碰撞具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双方具有过错,则按各自的过错比例承担责任。中国《海商法》第165条对船舶碰撞的概念作了基本的界定:"是指船舶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前款所称船舶,包括与本法第三条所指船舶碰撞的任何其他非用于军事的或者政府公务的船舶。"
船舶碰撞损害赔偿一般可适用民法的损害赔偿原则,即恢复原状的原则,如果恢复原状不可能,则按恢复原状的标准进行赔偿。船舶碰撞损害赔偿不仅包括船舶本身的损害,而且还包括船上所载货物、财产的损害,以及船上旅客和船员的人身伤亡损害。
船舶损害赔偿
船舶的损害赔偿分为全损和部分损失。全损分为实际全损和推定全损,前者是指因碰撞事故使船舶完全毁坏,或者收到损坏的程度相当严重,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或原有效用得情况。后者是指因碰撞,船舶虽未达到完全毁坏的程度,但施救费用和修理费用的任何一项或二项之和,估计要达到或超过恢复后的船舶价值的情况。全损的损害赔偿范围按碰撞发生之前船舶的实际价值加上期得运费,部分损失的赔偿包括船舶的修理费,因修理所发生的其它费用如拖船费、进出修理港的领港费、检验费等,停航期间船舶的维护费及利润损失。
货物损害赔偿
因船舶碰撞造成船上所载货物全部灭失时,过失方应按货物处于完好状态到达目的港的批发价格赔偿货方的损失,如果没有批发价格,可按起运地货物的成本加运杂费为标准,确定过失方的损害赔偿额。如果货物仅为部分损坏,则按目的地的完好价格减去受损后的价格的余额,作为过失方的损害赔偿额。船方对货物的损害赔偿一般不包括对本船所载运的货物赔偿,但对于他船所载运的货物损失,则按过失比例负赔偿责任。
人身伤亡损害赔偿
船舶碰撞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后,负有过失的一方应负赔偿责任。如果共有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时,则过失方应负连带责任,即人身伤亡事故的请求人可向任何一个过失方请求全部的损害赔偿,一方支付了全部赔偿额后,得按照过失程度向其它过失方请求按比例分摊。人身伤亡的损害赔偿,一般仅限于能以金钱计算的损害,例如医疗费、生活补助费和因伤害丧失的工资等等。这种赔偿一般不包括因伤害所受到的疼痛或精神上的折磨等不能以金钱计算的损害。
双方互有过失碰撞条款
按照国际上广泛适用的海牙规则和运输合同中"航行过失免责条款"的规定,船舶对货物的损害赔偿,一般不包括对本船所载货物的赔偿。但是根据美国法,因共有过失造成船舶碰撞,无论双方责任大小,各负50% 的责任,并且对共有过失造成船舶碰撞所导致的货损也适用连带责任。因此根据对半责任原则,虽然每艘过失船只负50% 的过失责任,但货方却享有向非载货船请求赔偿100% 损失的权利;而非载货船的所有人则有权向载货船取得其付与对方船所载货物托运人的金额的半数。亦即载货船的所有人间接地将损失金额的50% 付与其本船所载货物的托运人。为了能使载货船的所有人收回其间接付与其本船货物托运人的全部损失金额的50% ,自1951年以来,凡是去美国的载货船舶在运输合同上均载有双方互有过失碰撞条款,规**主只能向非载货船按其过失比例请求损害赔偿,否定了互有过失的船舶对货损负连带责任。值得注意的是,现今美国法院已改变传统的互有碰撞过失各负一半的原则,采取国际上普遍适用的按过失程度比例承担过失责任的做法。
有关国际公约
国际上有关船舶碰撞的国际公约有:《1910年统一船舶碰撞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1952年船舶碰撞中民事管辖权方面若干规定的国际公约》、《1952年统一船舶碰撞或其它航行事故中刑事管辖权方面若干规定的国际公约》、《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⑶ 船舶碰撞损害责任包括哪些责任形态

您好结合法条和判例的总结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第一百六十九条船舶发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过失的,各船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负赔偿责任;过失程度相当或者过失程度的比例无法判定的,平均负赔偿责任。
互有过失的船舶,对碰撞造成的船舶以及船上货物和其他财产的损失,依照前款规定的比例负赔偿责任。碰撞造成第三人财产损失的,各船的赔偿责任均不超过其应当承担的比例。
互有过失的船舶,对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伤亡,负连带赔偿责任。一船连带支付的赔偿超过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比例的,有权向其他有过失的船舶追偿。
2.《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五条因船舶碰撞发生的船上人员的人身伤亡属于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第三人的人身伤亡。
第七条船载货物的权利人因船舶碰撞造成其货物损失向承运货物的本船提起诉讼的,承运船舶可以依照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主张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前款规定不影响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援用海商法第四章关于承运人抗辩理由和限制赔偿责任的规定。
3.《关于审理船舶碰撞和触碰案件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
第六条船舶碰撞或者触碰造成第三人财产损失的,应予赔偿。
4.《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第一百三十条船舶所有人对船舶碰撞负有责任,船舶被光船租赁且依法登记的除外。船舶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对船舶碰撞有过失的,与船舶所有人或者光船承租人承担连带责任,但不影响责任主体之间的追偿。
船舶所有人是指依法登记为船舶所有人的人;船舶没有依法登记的,指实际占有船舶的人。
法信 · 相关案例
1.碰撞的船舶互有过失的,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负赔偿责任——利比里亚易迅航运公司与巴拿马金光海外私人经营有限公司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纠纷案
本案要旨:碰撞双方在航行中均存在违反安全规则的情形的,即互有过失的,应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对船舶碰撞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审理法院:天津海事法院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1993年第3期
2.互有过失的船舶,对造成的船上人员的人身伤亡,负连带赔偿责任——吴来洪诉海南中海鸿兴盛船务有限公司等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案
本案要旨:因船舶碰撞发生的船上人员的人身伤亡属于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第三人的人身伤亡。因此互有过失的船舶,对造成的船上人员的人身伤亡,负连带赔偿责任。
案号:(2009)广海法初字第317号
审理法院:广州海事法院
来源:《中国审判案例要览》
3.碰撞船舶互有过失的,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负赔偿责任,相互之间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与芜湖长江轮船公司、安徽省皖江轮船公司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纠纷案
本案要旨:1.多艘船舶碰撞的事故中,各船在航行和避碰过程中均存在航行和避让不当的行为,应当根据避碰规则的规定,确定导致碰撞紧迫局面的根本诱因,并以此认定造成碰撞的主次责任。2.碰撞船舶互有过失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负赔偿责任,相互之间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3.船舶所有人对请求其承担责任的有关海事赔偿请求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主张限制赔偿责任,但应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
案号:(2001)民四提字第3号
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法信 · 专家观点
1.船舶发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过失的,各船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负赔偿责任
船舶发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过失的,各船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负赔偿责任;过失程度相当或过失程度的比例无法判定的,平均负赔偿责任。该款吸收的是《1910年碰撞公约》确立的依过失比例承担责任的原则。在该公约之前,英国和美国等主要海运国家主要采用的是“平分过失”原则,即只要碰撞的双方均有过失,则不论双方的过失程度,一律按各方50%的比例承担责任。这种原则对过失比例小的船舶是不公平的。上述过失程度的比例无法判定的碰撞,又称为责任难定的碰撞,此种碰撞与原因不明的碰撞的区分是:原因不明的碰撞无法确定导致碰撞的原因,包括是否有过失也不能确定,因而在处理上视同不可抗力的碰撞,产生的损害由受损方自负。而责任难定的碰撞则已确定了有过失的存在,只是不能判定过失的程度,于是依法由过失方平均分担责任。
(摘自《海商法学》,张丽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
2.相碰船舶均有过失的,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过失程度(extent of faults),是指相碰船舶中每船的过失对于碰撞以及损害的发生所产生的作用程度。过失程度的比例,是指相碰船舶之间各船的过失对于碰撞的发生所产生的作用程度的大小。确定相碰船舶过失程度的比例,是基于对每一船舶过失程度的确定。关于船舶过失程度的确定,详见后述。
实践中,相碰船舶过失程度的比例的最小单位为5%。过失程度的比例大于或者等于55%,表明该船承担主要责任,反之则承担次要责任。
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则,适用于碰撞造成的相碰船舶及其所载货物和其他财产的损失,以及碰撞造成的第三人的财产损失。其中,相碰船舶的其他财产的损失,是指不包括在船舶价值之中的其他财产,如定期租船或者光船租赁情况下船上属于船舶承租人所有的燃料。该其他财产既可以是本船所有人的财产,也可以是他人的财产。
(摘自《海事法》,胡正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3.有过失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有过失船舶碰撞是指由于当事船的过失导致的船舶碰撞。按照“过失责任”规则,这类船舶碰撞造成的损害,应当由过失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当然,具体到单方过失导致的船舶碰撞和互有过失导致的船舶碰撞中,其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各有不同。
1.单方过失导致的船舶碰撞
单方过失导致的船舶碰撞,是指由于一方当事船的过失导致的船舶碰撞。船舶发生碰撞,是由于一船的过失造成的,由有过失的船舶负赔偿责任(《海商法》第168条)。例如,在航船舶与锚泊船舶发生碰撞,如果不能证明锚泊船舶有过失的,就应当认定在航船舶单方过失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互有过失导致的船舶碰撞
互有过失导致的船舶碰撞,是指因各方当事船的过失导致的船舶碰撞。对互有过失导致的船舶碰撞造成的损害,各国海商法和有关船舶碰撞的国际公约一般规定按照各方的过失比例或过失程度分担损害赔偿责任;若各方的过失相当或不能确定各方过失比例的,应平均分担责任。我国《海商法》以同样的精神处理互有过失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船舶发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过失的,各船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负赔偿责任;过失程度相当或者过失程度的比例无法判定的,平均负赔偿责任”(《海商法》第169条第1款)。在此,各船分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涉及碰撞造成的船舶损害、船上货物损失和船上其他财产的损失等。
如果互有过失的船舶碰撞造成了第三人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根据我国《海商法》的规定,船舶碰撞中互有过失的各船对因此造成第三人的财产损失承担按份债务责任,即按照各方在船舶碰撞中的过失比例确定的责任比例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各船的赔偿责任均不超过其应当承担的比例”(《海商法》第169条第2款);对因此造成第三人的人身伤亡,互有过失的各船则应当承担连带债务责任,即均应根据受害人的请求,对于全部人身伤亡损害结果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如果一船连带支付的赔偿数额超过了其依法应承担的责任比例的,有权向其他有过失的船舶追偿(《海商法》第169条第3款)。
(摘自《海商法》,贾林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4.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适用于船舶碰撞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伤亡
连带赔偿责任适用于船舶碰撞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伤亡,其目的是保护人身伤亡受害人的利益。关于第三人的范围,根据《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规定》第5条,相碰船舶上人员的人身伤亡属于《海商法》第169条第3款规定的第三人的人身伤亡。因此,相碰船舶的船员、旅客和其他人均属于第三人。并且,即使该船员、旅客或者其他人是船舶的所有人或者光船承租人,因而是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当其遭受人身伤亡时,也作为第三人。这种解释不符合民法中第三人的含义,但有助于保护人身伤亡受害人的利益。船舶碰撞造成相碰船舶之外海上或者陆上其他人的人身伤亡时,此种人也是第三人。
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意味着对于船舶碰撞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伤亡,受害人可以向相碰的任一船舶索赔全部损失,而不考虑该轮过失程度的比例,或者要求所有船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被索赔的船舶实际赔付受害人的损失超过其过失程度的比例时,有权向其他船舶按照其过失程度的比例追偿。
(摘自《海事法》,胡正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5.船舶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对碰撞船舶有过失的,与船舶所有人或光船承租人承担连带责任
船舶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对船舶碰撞有过失的,与船舶所有人或者光船承租人承担连带责任,但不影响责任主体之间的追偿。这里的船舶经营人是指依法对船舶享有使用、收益和管理的权利人。定期租船人和航次租船人均可视为船舶经营人。对于船舶管理人,是指受船公司委托对船舶的技术状况、安全监督、船员调配与管理等负有责任的人。
(摘自《海商法理论与实务》,张念宏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出版)

⑷ 在桥梁施工中,船舶碰撞到栈桥或工作平台造成的损失,是否在《沿海内河船舶保险条款(2009版)》一切

从表面上来看,是不属于保险责任的。确实根据沿海内河条款(俗称96条款)是属于列明责任,只承保船舶碰撞或触碰船舶、码头、港口设施和航标,这几样,除此之外均不属于保险责任。
但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能否将保险责任向码头、港口设施、航标这方面靠。例如水上工程常会出的栈桥,可以考虑定义为码头。施工位置是否属于港口范围,若与港口有密切关联可以定义为港口设施。在水上增加平台,通常要发布新的航道通告,调查航标,如果平台或栈桥上有新增的航标,那么可以定义为航标设施。这些思路都是有成功案例的。
在船舶营运中,撞桥事故确实是船东最大的风险之一,如果是大船的话,可以考虑买远洋条款,这些触碰风险基本上都可以转嫁给保险公司了。如果是小船,就建议在主险的基础上附加船舶触碰桥梁责任,或者投保专门的船舶触碰桥梁责任保险。在广东有专门的船东互助机构开展这种业务的。

⑸ 中国每年船舶撞击桥梁的损失有多少

1. 船撞桥事故的回顾

由于大量跨江跨海大桥的修建,通航船舶的规模化,加上桥区环境(如:流速、风速、弯道冲刷、淤积、潮位等)的改变,导致经常发生船撞桥事故。表1统计了1942年~2007年主要船撞桥毁的事故。

船撞桥事故不但威胁船舶通行的安全,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运营,还常常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在桥梁设计时必须仔细考虑防撞策略。若按所有水中的桥墩均能承受最大船舶的撞击力来设计桥墩的防撞力,必然导致桥梁修建费用过高,这是很不经济合理的。但是若仅对通航孔的桥墩设防,则船只偏航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因而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既经济又具有一定的“偏航容错”能力的。

2. 国内外船撞桥设计规范比较

国际上.关于船撞桥问题的系统研究始干20世纪80年代初。1991年,IABSE(国际桥梁和结构工程协会)发表了《交通船只与桥梁结构的相互影响》(综述与指南)。1993年IABSE又出版了“船舶碰撞桥梁”专册。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ASHTO)于1991年出版了《公路桥梁防撞设计指南》,推荐了大桥防撞设计的三种方法:方法①,由船舶吨位和航行速度直接计算撞击力的简单方法。适用于浅水航道,以驳船队运输为主;方法②,根据概率论提出的风险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桥梁结构合适的船舶撞击设计荷载,通过桥梁倒塌概率计算及与风险准则的比较来校核桥梁结构强度;方法③基于经济—效益比的方案优选方法,适用于航道极宽,多座桥墩有被撞可能的情况。1997年欧洲统一规范{Eurocode)规定了船撞桥设计荷载的确定方法,其船撞桥设计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船只特性查表获得设计船防撞力.二是根据附录的概率公式计算船撞力。我国在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也对船舶撞桥的设计荷载进行了规定,是根据航道和通航船舶情况给定设计船防撞力。

3. 美国AASHTO规范关于船撞桥的演变

1961和1965年的美国公路与运输官员协会(AASHTO)指定的标准公路桥梁规范规定,在设计桥梁桥墩考虑的侧向荷载中没有考虑由于船撞击引起的侧向荷载。

自1980年美国阳光大道桥倒塌后,美国关于船撞桥事故设计标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据统计,1965年~1989年世界上平均每年有一次船撞桥事故发生,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变通中断和其它损失。其中,一半多的船撞桥事故发生在美国。

20世纪90年代初,最著名的实用性桥梁防撞设计指南是美国于1991年出版的AASHTO指导规范。该规范吸取了历史上出现过的船撞桥事故教训,借鉴了众多有关技术文献发表的研究成果。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推荐把《公路桥梁防撞设计指南》用于桥梁设计中。指南建议采用基于概率的风险分析方法。为了确定可接受风险等级,将通航桥梁分为一般桥梁和重要桥梁。重要桥梁在受到撞击之后应当能继续发挥作用,其撞毁概率小于一般桥梁;重要桥梁是国家重要公路网,洲际间公路和联邦资助重要路线上的桥梁。重要桥梁的年倒塌概率为10—4,一般桥梁的年倒塌概率为10—3。

1994年,在AASHTO指导规范推荐的方法②的基础上《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即LRFD规范(荷载与抗力系数设计法)采用并适当改进了《公路桥梁防撞设计指南》的有关内容,将其作为强制性规范正式颁布实施。目前,美国桥梁工程师进行公路桥梁防撞设计主要是以此为依据。

4. 现有桥梁船撞风险评估的建议方法

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建设的高峰期。据原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先生介绍,我国现有桥梁31万座,总长达1.25万公里,长江上已建桥梁62座,10座左右在建,黄河上已建桥梁70座。

大量的跨航道桥梁的修建,不可避免地承担着被船舶撞击的风险,特别是2007年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非通航孔墩被撞,造成200米桥面倒塌,死亡9人的严重后果,因而必须把现有通航桥梁的防撞风险评估提高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目前,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尚无船撞桥风险设计的相关规范,建议不妨借鉴国外相关规范(如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结台我国船舶的特点,对现有桥梁作船撞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建议船撞桥风险评估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调查桥位处水流条件、桥墩处水深,以及船舶的数量类型、航速和大小分布。

2. 评估桥梁的重要性并确定相应的可接受倒塌风险概率。

3. 计算偏航概率和几何概率。

4. 计算各墩的应具备的防撞力。

5. 复算各墩的实际抗力。

6. 根据实际抗力应具备的防撞力的大小对桥梁结构进行分类评估。

7. 由评估的结果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桥梁采取相应的防撞方案设计。

5. 桥墩的主要防撞措施

参照规范[11],若经复算,桥墩的实际抗力低于设计防撞力的75%,则需对该墩作防护或者加固。桥墩防撞的措施分为主动防撞措施和被动防撞措施。

1. 主动防撞措施有:(1)设置导航标; (2)施行船舶航行定线制; (3)设置船舶航行警戒区; (4)加强船员的培训工作; (5)对特殊船舶实行引航措施; (6)船舶安装AIS导航系统; (7)桥区设置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等。

2. 对于遭受船舶撞击有较大风险的桥梁也可考虑采用被动防撞系统。被动防撞措施有: (1)附着式防撞系统; (2)重力摆式防撞系统; (3)薄壳筑沙围堰防撞系统; (4)胶囊沙袋防撞系统; (5)人工岛防撞系统; (6)集群式护墩桩; (7)漂浮网状防撞系统; (8)非结构物防撞系统等。

⑹ 海上船舶碰撞的责任限制公约

由于各国采用的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的计算方法不同,碰撞案件发生后,船舶所有人的最高损害赔偿金额就会因国家不同而相差悬殊。为了求得各国在船舶所有人限制责任方面法律的国际统一,1924年在布鲁塞尔通过了《统一海上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若干规则的国际公约》,但批准这一公约的国家不多。1957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海商法外交会议上又通过了《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国际公约》。这一公约规定船舶所有人限制其赔偿责任的金额为:对财产赔偿请求,按船舶登记吨计算,每吨赔偿总额为1000金法郎;对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每吨赔偿总额为3100金法郎;如同时发生财产损害和人身伤害则赔偿总额亦为3100金法郎,但先以其中的2100金法郎赔偿人身伤害,其余的1000金法郎赔偿财产损害以及人身伤害的赔偿不足部分。这个公约虽为许多国家所接受,但在通货膨胀、物价高涨的情况下,限制责任的金额已不能保障受害人的利益。于是,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又在1976年11月伦敦会议上通过了《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与1957年公约相比,其责任限额已大大提高,用特别提款权(见国际货币法)作为计算单位及按1969年《船舶吨位丈量国际公约》计算的总吨位作为标准。由于公约规定在不同的吨位范围内订有不同的限额,因此比较复杂。这个公约尚未生效。
中国没有加入该公约。根据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交通部关于海损赔偿的几项规定》中的第4条规定,船舶所有人对财产损害的最高赔偿责任为,以船舶价值、运费和开航以后船舶受损未经修复所应得的赔偿为限;对于人身伤亡,负无限赔偿责任。

⑺ 导致船舶碰撞桥梁事故多发原因是什么

年来,随着国内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内河航运事业发展迅速,内河航运交通变得十分繁忙,运输的船舶日益增多、船舶吨位越来越大,由于航道桥梁通航净高有限或驾驶员航行判断失误,对桥梁安全运行、船舶安全航行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经常会出现船舶航行时碰撞桥梁的事故。

由于众多的桥梁没有实施有效的主动桥梁防撞预警系统。因此,有必要针对船舶过往桥梁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桥梁防船撞预警技术,建立一套主动防撞预警系统,引导船舶正常航行,降低船舶撞击桥梁事故概率,减少船舶撞击桥梁风险。
桥梁防船撞智能预警系统,主要就是针对船舶超高碰桥梁和预防船舶偏航撞桥墩两个部分做提前预判,防患于未然:
桥梁防船撞智能预警系统的主要特点:
1、主动预警:主动提前预警防撞方式,区别于传统被动的桥墩桥体安装防撞胶垫缓冲。

2、船舶向主航道行驶进入1000米范围内,船整体未在主航道内,触发报警装置;实时监控大桥通行船只的动 态位移,保证船舶正常通航的同时保证不与桥墩发生碰撞。
3、激光雷达能够侦测船只运行轨迹,当有偏离航道船只行驶向桥梁500米内,系统自动发出声光预警警告信号 和屏幕提醒,系统管理平台会自动弹出警告信息,短信发送相关管理人员。
4、系统适应各种天气条件,全天候无障碍、无间断动态监控;
5、满足24小时不间断监控,监控具有回放功能,录像存储一个月,系统能够自动抓拍预警图片
6、具有船舶模式自学习功能,对航道内的船舶可进行自动归类,并能预测出船的运动轨迹和行进速度。
7、发生预警时间后不仅能够采用声音和视频弹出窗口的方式及时通知监控人员,也能够采用声、光、通讯等方 式与船舶进行沟通、报警、导航。声、光、通讯系统可以根据预警的级别不同采取默认设置默认启动,引导船舶 从桥洞内通过。
8、强大的云平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 :1、桥梁管理. 2、桥梁设备管理. 3、设备通讯信息管理. 4、船舶管理.
前台管理: 1、桥梁地图查看。 2、桥梁附近船舶。 3、桥梁设备查看。4、桥梁视频录像。5、预警信息查询。

9、预留丰富的接口,如接入4G无线通信单元实现远程监控 ,升级扩展其他功能提供稳定的基础!
全国范围内采用桥梁防船撞预警系统的案例工程如: 九江大桥防撞预警系统、珠海大桥防撞预警系统,澳门桥梁防撞预警系统、汕头南澳跨海大桥预警系统、金马大桥防撞预警系统、荆州长江大桥预警系统、佛山海事局水上交通安全智能预警系统等等项目均由喜讯科技公司设计生产安装调试。

⑻ 是船舶碰撞案件,我国有哪些法律法规

船舶碰撞纠纷包括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纠纷以及与船舶碰撞相关的其他纠纷,属于典型的海事纠纷。海商法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系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特别法律,应当优先适用于船舶碰撞纠纷案件的审理。在海商法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应当适用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故《规定》的主要法律依据包括海商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等。
《海商法》第八章是关于船舶碰撞的专门规定,该章节的规定基本上是参照1910年布鲁塞尔统一船舶碰撞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以下简称1910年碰撞公约)的规定而制定的,包括船舶碰撞的定义、碰撞后的施救通报义务、以及船舶碰撞的责任承担原则等共计6条规定。1910年碰撞公约规定,船舶碰撞致使有关船舶或者船上财物遭受损害时,对这种损害的赔偿都应该按照公约的规定办理。该公约首次确立了按照碰撞过失的比例确定碰撞船舶财产损害赔偿责任的原则,受害人只能按照各船的过失比例分别向各加害船舶索赔财产损失,碰撞船舶并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虽然我国于1993年才正式加入1910年碰撞公约,但是在制定海商法时已经通过参照国际公约规定的方式,将公约所确立的过失比例责任制度这一特殊原则制定成为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充分体现了船舶碰撞纠纷的特殊性,具有鲜明的海事特点。因此,在审理因船舶碰撞引起的各种纠纷案件、确定碰撞船舶赔偿责任时,海商法第八章作为调整船舶碰撞纠纷的特别法律规定应当优先适用。
在法律适用部分,还应当正确掌握因不同原因造成船舶触碰事故引发侵权纠纷时应当如何正确适用法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和触碰案件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船舶触碰是指船舶与设施或者障碍物发生接触并造成财产损害的事故,例如船舶触碰港口设施或者码头等。导致船舶触碰事故的原因很多,包括由于船舶之间发生碰撞导致船舶触碰码头,或者由于单船驾驶过失导致船舶触碰码头等。对于因船舶碰撞导致船舶触碰引起的侵权纠纷,应当如何确定碰撞船舶对触碰事故的赔偿责任,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船舶碰撞造成触碰事故,属于共同侵权,应当按照民法通则关于共同侵权的规定由碰撞船舶对触碰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一种意见认为船舶触碰码头造成财产损失构成侵权,应当按照民法通则关于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由触碰船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触碰损害是由船舶碰撞引起的,应当按照海商法第八章的规定由发生碰撞的船舶按照碰撞责任比例对触碰承担比例赔偿责任。我们认为,虽然海商法第八章是对船舶碰撞作出的规定,而并未对船舶触碰作出专门规定,但是根据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碰撞造成第三人财产损失的,各船的赔偿责任均不超过其应当承担的过失比例。因此只要船舶触碰是由于船舶碰撞造成的,船舶触碰造成的损失就属于因碰撞造成的第三人的财产损失,就应当按照海商法第八章的规定确定碰撞船舶的比例赔偿责任。但是对于非因船舶碰撞导致的船舶触碰案件,由于并不涉及船舶碰撞,不能适用海商法第八章的规定,而应当按照一般侵权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确定触碰船舶的赔偿责任。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船舶触碰事故,对船舶来说,都属于海上航行中发生的事故,是典型的海事侵权纠纷案件,应当适用海商法的规定。虽然在非因船舶碰撞造成的船舶触碰中不能适用海商法第八章有关碰撞责任的规定,但海商法中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船舶优先权等其他规定均应当适用。故根据《规定》,对因船舶触碰港口设施或者码头造成损害的,触碰船舶仍然有权援用海商法规定的责任限制等进行抗辩,受害人有权依据海商法的规定主张船舶优先权等。

⑼ 假如船撞桥了,环保局域桥梁管理局该做什么

热点内容
法院电话打不通 发布:2025-09-19 22:20:49 浏览:186
条地方性法规 发布:2025-09-19 22:18:04 浏览:589
芬兰刑法典20欧元 发布:2025-09-19 21:54:39 浏览:457
婚姻法最新最高院指导意见 发布:2025-09-19 21:53:55 浏览:45
2013法律援助先进典型 发布:2025-09-19 21:15:15 浏览:659
法律顾问费能否用工资做帐 发布:2025-09-19 21:06:21 浏览:910
依法治市在依法治国的关系 发布:2025-09-19 21:06:12 浏览:827
司法怎么解释 发布:2025-09-19 21:05:08 浏览:955
责任书签订根据哪个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9 21:02:10 浏览:902
小民法和大民法 发布:2025-09-19 20:57:39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