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笔录有法律效力吗
⑴ 判决书与庭审笔录不一致,上诉时哪个法律效力大,有没有相关法律
开庭笔录是记录开庭情况,一般记录完毕后会交给案件当事人审阅,确认无误后当事人签字。
判决书是法院依据事实,法律对诉讼的结果做出判决。
二者之间的不一致不知是什么不一致?
⑵ 庭审笔录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可以作为书证使用。书证是指以其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有关情况的文字材料,凡是以文字来记载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采用各种符号、图案来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对待证事实具有证明作用的物品都是书证。
⑶ 法官做的笔录有效吗还需要法院盖章吗
来有法律效力。签字生效的自情况下,不需要法院盖章。
法院的笔录分为很多种,比如调查笔录、庭审笔录、调解笔录。无论是哪种笔录,均是围绕着调查事实的目的,含有调解内容的笔录即是当事人处分权的体现。形成笔录后,由被调查人或者庭审当事人签字,签字后即受法律约束。含有调解协议的庭审笔录,如果笔录中注明是签字生效的,当事人、审判员、书记员签字即刻生效,不以民事调解书的送达为生效时间。
法律依据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8条:
“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
(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
(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
(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⑷ 在公安局作的笔录在法庭中是否有法律效力
公安局作的笔录,只要笔录形成中没有违反程序的地方,那自然可以拿到法庭做证回据使用答,笔录法庭中是有法律效力.
笔录是证据的一种,公安机关要有足够的证据连才能报检察院然后检察院根据公安机关掌握的证据向人民法院起诉.当然公安机关的笔录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对案件的影响非常的大.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⑸ 复印庭审笔录是诉讼权利吗
是的,可以复印,但是得有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代理人查阅民事案件材料的规定》第一条规定“代理民事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查阅所代理案件的有关材料。但是,诉讼代理人查阅案件材料不得影响案件的审理。”
第五条规定“诉讼代理人在诉讼中查阅案件材料限于案件审判卷和执行卷的正卷,包括起诉书、答辩书、庭审笔录及各种证据材料等。案件审理终结后,可以查阅案件审判卷的正卷。”
最高法院《关于诉讼代理人查阅民事案件材料的规定》第七条中规定诉讼代理人查阅案件材料可以摘抄或者复印吗,其中第五条就明确规定诉讼代理人查阅的案件材料包括庭审笔录。
(5)庭审笔录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庭审笔录的要求: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书记员应当将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法庭笔录应当当庭宣读,也可以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当庭或者在五日内阅读。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将申请记录在案。
法庭笔录由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名盖章的,记明情况附卷。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 法庭审判的全部活动,应当由书记员写成笔录,经审判长审阅后,由审判长和书记员签名。
法庭笔录中的证人证言部分,应当当庭宣读或者交给证人阅读。证人在承认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法庭笔录应当交给当事人阅读或者向他宣读。当事人认为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的,可以请求补充或者改正。当事人承认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⑹ 民事案件庭审笔录可以作为另案起诉的依据吗
一、庭审笔录不能当做证据使用我国《民诉法》第63条规定证据有以下几种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
。可以说我国实行证据法定原则。而庭审笔录,是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由书记员制作的同步反映全部审判活动的真实情况的文字记载
,它是分析案情,正确裁判不可缺少的书面材料,
可以说庭审笔录是对庭审过程的文字直播。
在实践操作中,庭审笔录已经出现了诸多不足,比如不够客观、不够公开等,特别是客观性不足这一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很多法院的书记员普遍紧缺,因为招聘了很多临时工,这些临时工很多只需要通过速录考试即可充当“书记员”,这个明显是不合适的,毕竟庭审本身涉及到的都是非常专业的法律知识,书记员应当是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
综上,庭审笔录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二、根据以上所述,既然庭审笔录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而证据本身的作用在于证明案件事实,也就是说庭审笔录不能证明案件事实。那么自认作为庭审的一部分为什么还要适用禁止反言呢?(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中并无“禁止反言”的说法和明确的概念划分,以下不做解释)适用禁止发言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约束当事人随便反口吗?不就是为了证明案件事实吗?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又或者是笔者多虑了。
其实仔细想来,两者并不冲突。证明案件事实本身方法很多,不仅包括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还包括当事人的自认,自认并不需要提供任何证据加以作证。而自认就是出现在庭审笔录中。而庭审笔录本身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是基于我国的证据法定主义,它并不是法定的一种证据形式。换句话说,庭审笔录不能作为证据这种形式来当庭提供,但是庭审笔录(包括其中的自认)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这和庭审笔录本身的特点相关,即是分析案情、正确裁判不可或缺的书面材料。
以上是笔者浅见,望批评指正。
⑺ 法院调节笔录有法律效力吗
法院的调解笔录,具有法律效力。
用以证明调解的过程及双方的主张等。
如果双方就有专关民事事宜达属成协议,法院可以制作调解书,并由当事双方及法官签字,加盖法院印章,该调解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链接:《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⑻ 一审开庭后撤诉庭审笔录有效吗
原告撤诉后,可以同一理由再次起诉,法院一定会立案受理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一十四条 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七项的规定不予受理。
⑼ 法院调解笔录有法律效力吗
法院的调解笔录,具有法律效力。
用以证明调解的过程及双方的主张等。
如果双方就有关民事事宜达成协议,法院可以制作调解书,并由当事双方及法官签字,加盖法院印章,该调解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9)庭审笔录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签了调解协议可以反悔吗:
在调解书未送达双方当事人之前,调解书未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反悔。
因为调解书作为人民法院依法制作的法律文书,是对调解协议的确认,是调解结案的法定程序,具有与法院判决相同的既判力、形成力或执行力。
除非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再审,否则,必须履行调解书中确定的义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第九十九条的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也就是说,在双方当事人签收调解书前,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提出反悔。如原告要求变更调解协议的主张,法院应当在征得被告同意后变更调解协议内容,被告不同意的及时判决。
⑽ 庭审笔录能否作为证据以及与“禁止反言”的关系
一、庭审笔录不能当做证据使用我国《民诉法》第63条规定证据有以下几种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 。可以说我国实行证据法定原则。而庭审笔录,是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由书记员制作的同步反映全部审判活动的真实情况的文字记载 ,它是分析案情,正确裁判不可缺少的书面材料, 可以说庭审笔录是对庭审过程的文字直播。 在实践操作中,庭审笔录已经出现了诸多不足,比如不够客观、不够公开等,特别是客观性不足这一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很多法院的书记员普遍紧缺,因为招聘了很多临时工,这些临时工很多只需要通过速录考试即可充当“书记员”,这个明显是不合适的,毕竟庭审本身涉及到的都是非常专业的法律知识,书记员应当是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 综上,庭审笔录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二、根据以上所述,既然庭审笔录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而证据本身的作用在于证明案件事实,也就是说庭审笔录不能证明案件事实。那么自认作为庭审的一部分为什么还要适用禁止反言呢?(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中并无“禁止反言”的说法和明确的概念划分,以下不做解释)适用禁止发言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约束当事人随便反口吗?不就是为了证明案件事实吗?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又或者是笔者多虑了。 其实仔细想来,两者并不冲突。证明案件事实本身方法很多,不仅包括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还包括当事人的自认,自认并不需要提供任何证据加以作证。而自认就是出现在庭审笔录中。而庭审笔录本身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是基于我国的证据法定主义,它并不是法定的一种证据形式。换句话说,庭审笔录不能作为证据这种形式来当庭提供,但是庭审笔录(包括其中的自认)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这和庭审笔录本身的特点相关,即是分析案情、正确裁判不可或缺的书面材料。 以上是笔者浅见,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