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清算权条款法律效力
❶ 什么是清算优先权
优先清算权是指PE在目标企业清算或结束业务时,具有的优先于其他普通股股东获得分配的权利。
典型的优先清算权分为3种,即无参与权的优先股、有充分参与权的优先股和附上限的优先股参与权。
❷ 什么是清算优先权股份赎回权
一、什么是清算优先权
优先清算权是风险投资协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款,决定公司在清算后蛋糕怎么分配,即资金如何优先分配给持有公司某特定系列股份的股东,然后分配给其他股东。主要是VC为了保障自己的收益,控制风险而设定的条款。
几乎所有的VC都采用“可转换优先股”的投资方式,而可转换优先股的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拥有清算优先权。
1. 清算优先权(最重要的条款之一)
清算优先权涉及“离婚”时的财产分配问题,主要用以保护投资人权益。这里的股份优先权主要体现在清算的时候,即公司被收购或破产清算的时候。当然破产的情况下账上已经没有什么钱了,还得优先还债权和员工利益,再到投资人清算的时候基本上也剩不下什么钱了。所以这个条例主要沿用在创业公司被并购的情况。
在有收购方的情况下,拥有清算优先权的投资人将优先拿回“婚前”财产支出,婚后按比例共享收益。对于投资的本金,一般会约定一个倍数,即在发生并购时投资人能优先拿回自己的所投资本金的一定倍数,通常在 1 倍到 1.5 倍之间,也有一些 2 倍或 3 倍的特例。对创业者来说,这个倍数是越低越好的。当投资人优先拿回这些成本之后,剩下的钱才是他们和所有普通股股东按照股份比例来分配的。
股份赎回权
这条主要是指在没有收购方的情况下,投资人可以按照投资金额+利息来赎回,或者按照公司目前市场价和投资人所占股份进行来赎回。
这个条例发生的典型场景是,投资人和公司约定的年限已经到了(通常签股份协议时会约定一个赎回期,通常是五年左右),但公司此时上市或被并购都基本没有可能。这是公司又拥有足够的现金流的话,这个条例就能触发。
这个条例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即当后面轮次的投资者进场时,应该和前面轮次的投资者重新签订股份赎回期限。打个比方,A 轮投资者在 2015 年投了这家公司,赎回期限是 5 年。而 2017 年时,B 轮投资者入场,赎回期限依旧是 5 年。那么,当到了 2020 年时,A 轮的投资者赎回期限已经到了,他可以选择要求赎回;而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一个投资方要求赎回,那么 B 轮的投资者即使还没有到达赎回期限,也可以要求同时触发本条例。所以,创业者合理的做法,是在 2017 年跟 B 轮签订股份协议时,就重新和 A 轮投资者签一个 2017 年开始生效的 5 年赎回期限,保证 A 轮、B 轮投资者的期限相同,避免节外生枝。
❸ 优先清算权的什么是优先清算权
几乎所有的VC都选择可转换优先股(Convertible preferred stock)的投资方式,而可转换优先股的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拥有清算优先权。
“Liquidation”一般是指公司被卖掉或者被清算;“Preference”指优先股在清算的时候有优先权把他们的钱先拿出来。
优先清算权是Term sheet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款,决定公司在清算后蛋糕怎么分配,即在发生被投资公司清算的情况,偿付债务后的清算财产,优先由投资人分配(投资金额加上一定的回报),分配后的余额由投资人和其他股东根据股份比例再次分配。
例如,A轮(Series A)融资的Term sheet中,规定A轮投资人,即A系列优先股股东(Series A preferred shareholders)能在普通股(Common)股东之前获得多少回报。
同样道理,后续发行的优先股(B/C/D等系列)优先于A系列和普通股。也就是说投资人在创业者和团队之前收回他们的资金。
❹ 优先清算权的清算优先权的背后逻辑
很多VC采用有参与权优先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基金的出资人——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LP)也是这样向他们收取回报的。VC的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GP)向LP募集资金,成立一个基金(Fund),LP出资(GP也可能会出1%),GP运营,到基金存续期结束清算的时候,LP拿走出资额外及基金盈利的80%,GP获得盈利的20%。比如:一个$100M的VC基金,LP实际上是借给VC公司$100M,LP需要拿回他们的$100M,外加80%的利润。
另外一方面,为了避免创业者从投资人那里不当获利,让VC基金蒙受损失。比如:你从投资人那里获得$10M投资,出让50%股份。然后在VC的资金到账后立刻关闭公司(没有其它资产),那投资人只有得到企业价值($10M)的50%,这样你就从投资人那里欺骗到$5M。要是真的这样,以后你的基金就很难募到资金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也因为投资人一贯的贪婪本质,他们会要求最少1倍(1X)的清算优先权,这样在公司发展到退出价值超过投资人的投资额之前,你是不会关闭公司的。
❺ 优先清算权的后续融资的清算优先权
在谈判A轮融资的Term Sheet时,清算优先权通常比较容易理解和评估。但是随着公司发展,后续的股权融资将使得不同系列股份之间清算优先权在数量上和结构上发生变化,清算优先权也会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于理解。跟很多VC相关问题一样,处理不同系列股份清算优先权的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通常有两种基本方式:
1、后轮投资人将会把他们的优先权置于前轮投资人之上,比如,B轮投资人先获得回报,然后才是A轮投资人;
2、所有投资人股份平等,比如A轮和B轮投资人按比例获得优先回报。
运用那种方法是一个黑箱艺术,是不同系列优先股之间的事情,通常不会影响创业者,因为创业者的普通股优先级最低!
❻ 什么是优先清算权
优先清算权(Preferred Liquidation) 几乎所有的 VC 都选择 可转换优先股 ( Convertible preferred stock )的投资方式, 而可转换优先股的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拥有清算优先权。
❼ 风险投资中常见的优先清算权公司法中是否有规定
清算一般是在公司或相关经营活动停止时进行的利益分配行为。为了避免相关的财产损失,很多企业规定了优先清算权。那么,风险投资中常见的优先清算权公司法中是否有规定?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解答,您或许可以有所收获。
什么是优先清算权?
优先清算权是Term
sheet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款,决定公司在清算后蛋糕怎么分配,即在发生被投资公司清算的情况,偿付债务后的清算财产,优先由投资人分配(投资金额加上一定的回报),分配后的余额由投资人和其他股东根据股份比例再次分配。
公司法中优先清算权的相关内容:
《公司法》对于清算剩余财产的分配顺序和比例主要规定在第一百八十七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公司章程能否设置优先清算权条款?
所谓优先清算权是指投资人在被投资企业清算时,优先取得企业清算财产的权利。我国《公司法》第186条第2款规定:“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该条规定虽然没有明确授权公司章程可以设置优先清算权,但也没有禁止设置优先清算权。因此可以认为,公司在清算时只要按照法律规定优先支付了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及偿付公司债务后,就剩余财产公司章程可以自行规定清算时哪一方享有优先受偿权。易言之,如果公司章程中特别规定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例如对发起人或优先股股东有优先分配剩余财产约定的,应按照章程的规定进行。
实际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94条第1款明确规定:“合营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合营企业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按照合营各方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但合营企业协议、合同、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合资各方可以通过签署合资合同或公司章程的方式约定优先清算权。
希望能帮助到您。一般来说,公司法目前还没有优先清算权相关的法律条款。但是,对于合资公司等性质的法人,我国还是认可其在章程中确定的优先清算权的。
延伸阅读:
有限公司法人变更的详细流程是怎样的
公司法全文及司法解释一二三四
公司法司法解释的修订
❽ 优先清算权的清算优先权的划分
通常所说的清算优先权有两个组成部分:优先权(Preference)和参与分配权(Participation)。
参与分配权,或者叫双重分配权(Double Dip)有三种:无参与权(Non participation)、完全参与分配权(Full participation)、附上限参与分配权(Capped participation),相应的就有三种清算优先权:
1、不参与分配优先清算权(Non-participating liquidation preference)
参考实例:Liquidation Preference: In the event of any liquidation or winding up of the Company, the holders of the Series A Preferred shall be entitled to receive in preference to the holders of the Common Stock a per share amount equal to [x] the Original Purchase Price plus any declared but unpaid dividends (the Liquidation Preference).
清算优先权:在公司清算或结束业务时,A系列优先股股东有权优先于普通股股东获得每股[x]倍于原始购买价格的回报以及宣布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清算优先权)。
这就是实际的清算优先权,退出回报如下图:
当公司退出价值(Exit Value)低于优先清算回报时,投资人拿走全部清算资金;
当公司退出价值按投资人股份比例分配的数额高于优先清算回报时,投资人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跟普通股股东按比例分配;
当公司退出价值介于两者之间时,投资人拿走约定的优先清算回报额。
在普通股股东获得利益分配之前,投资人要获得原始投资一个确定倍数的回报。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标准的是“1倍(1X)”清算优先权。目前现在大部分情况是1倍(1X)至2倍(2X)。
2、完全参与分配优先清算权(Full-participating liquidation preference)
完全参与分配权的股份在获得清算优先权的回报之后,还要跟普通股按比例分配剩余清算资金。在优先权条款后还会附加以下条款:
Participation: After the payment of the Liquidation Preference to the holders of the Series A Preferred, the remaining assets shall be distributed ratably to the holders of the Common Stock and the Series A Preferred on a common equivalent basis.
参与权:在支付给A系列优先股股东清算优先权回报之后,剩余资产由普通股股东与A系列优先股股东按相当于转换后股份比例进行分配。
退出回报如下图所示:
当公司退出价值低于优先清算回报时,投资人拿走全部清算资金。超过优先清算回报部分,投资人和普通股股东按股权比例分配。
3、附上限参与分配优先清算权(Capped-participating liquidation preference)
附上限参与分配权表示优先股按比例参与分配剩余清算资金,直到获得特定回报上限。在优先权条款后会附加以下条款:
Participation: After the payment of the Liquidation Preference to the holders of the Series A Preferred, the remaining assets shall be distributed ratably to the holders of the Common Stock and the Series A Preferred on a common equivalent basis; provided that the holders of Series A Preferred will stop participating once they have received a total liquidation amount per share equal to [X] times the Original Purchase Price, plus any declared but unpaid dividends. Thereafter, the remaining assets shall be distributed ratably to the holders of the Common Stock.
参与权:在支付给A系列优先股股东清算优先权回报之后,剩余资产由普通股股东与A系列优先股股东按相当于转换后股份比例进行分配;但A系列优先股股东一旦其获得的回报达到[x]倍于原始购买价格以及宣布但尚未发放的股利,将停止参与分配。之后,剩余的资产将由普通股股东按比例分配。
退出回报如下图所示:
1)当公司退出价值低于优先清算回报时,投资人拿走全部清算资金;
2)当公司退出价值按投资人股份比例分配的数额高于回报上限时,投资人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跟普通股股东按比例分配;
3)当公司退出价值介于两者之间时,投资人先拿走优先清算回报,然后按转换后股份比例跟普通股股东分配剩余清算资金,直到获得回报上限。
这里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原始购买价格倍数([X])的真实含义。如果参与分配倍数是3(3X)(3倍的初始购买价格),表示一旦获得300%的初始购买价格的回报(包括优先清算的回报),优先股股东将停止参与分配剩余资产。如果清算优先权是1倍(1X)回报的话,参与分配权的回报不是额外的3倍,而是额外的2倍!也许是因为参与权跟优先权的这种关系,清算优先权条款通常同时包含优先权和参与分配权的内容。
❾ 清算优先权在香港合同法中如何规定的
于合同的分类,香港法例也没有规定。但从合同法理论上,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可将合同作如下分类:从订立合同的形式分,可分为简单合同与正式合同。简单合同是最广泛、最普遍的合同形式。它可以用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行为形式订立。
(1) 口头形式,即口头订立的合同。只要双方当事人口头表示,合同即成立。如即时清结的商品买卖,甲口头表示将手表卖给乙,乙口头表示要买,买卖合同即成立。但口头形式合同当双方当事人发生纠纷时,由于缺乏证明文件,将给纠纷的解决带来困难。
(2) 书面形式,即书面订立的合同。书面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备忘录式。香港商业活动中为了提高效力,常常在电话中协商确定合同条款。但电话协商完后,双方立即把电话中商定的合同内容,通过电传或信件送发给对方,作为证明电话中协议的书面证据。这种确认合同条款的形式,称为书面备忘录。另一种是专载式,即完全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法律修订及改革(综合)条例》及有关法律规定,下列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或证明:
① 关于土地的出售或其他处置的合同;
② 汇票、支票和期票;
③ 海上保险合同;
④ 注册公司股票的转让;
⑤ 动产的抵押;
⑥ 担保合同等等。除上述2种形式外,还有行为形式合同,就是当事人的一方不须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而用行为表达便可。例如,自动售票机,不需要用语言或文字来表示要约和承诺,顾客只要将钱投入售票机内,便证明他接受了经营者的要约,合同便成立了。正式合同又称依式合同。它是古代相传下来的一种契据形式的合同。正式合同的订立必须遵守特定的形式,必须具备以下4项条件:
(1) 书面。
(2) 签名。
(3) 盖章。
(4) 送交。
来源邢台律师网页链接
双方当事人通常在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的情况下签名,加盖印戳或密封(过去常用火漆印,现在多数采用粘贴红色标签),最后送交给合同的对方当事人。法律规定,有些合同必须采用正式合同形式订立,否则无效。例如,公司的组织大纲和章程,英国船舶的转让;超过3年以上的土地租赁合同;以及没有对价的合同等。正式合同有的有效性完全以形式为依据,在没代价的情况下,也可强制履行;而简单合同必须有代价才可强制履行。
正式合同的诉讼时效为12年,而简单合同的诉讼时效为6年。
❿ 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约定股权转让的优先受让权之法律效力问题
不可以的。
公司法第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
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上述法条说的是董事、监事、高管的转让章程可以做出另外的限制。
而做出该规定的原因就是防止董事、监事、高管转让股权的时候,对公司造成有可能的危害。
股份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自由转让自己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