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停业或注销的法律责任
① 公司不注销或公司注销不当,有什么后果
注册公司容易,注销难,许多人计算成本后直接放弃。但是放任不管的后果你们知道有多严重吗?
此前,工商总局下发最新规定,企业不按时报税、公司不进行注销将给公司带来信用污点,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1.法人代表不能贷款买房;
2.法人代表不能办移民;
3.法人代表不能领养老保险;
4.公司会每年被税务局罚款2000至1万元;
5.有欠税,企业法人代表会被阻止出境;搭不了飞机和高铁;
6.长期不申报税收,税务局会上门检查;
7.长期不申报税收,发票会被锁机;
8.工商信用网进经营异常名录,所有对外申办业务全部限制,如:银行开户、进驻商城等等。
一、注销和吊销的区别:
注销:是指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经过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并经过规定清算程序后主体资格消灭。公司完全消失,法人资格合法终止,所有员工遣散,所有银行的钱收回,所有债权债务结束。注销是合法行为,也是一家公司停止经营的最终唯一结果。
吊销:是指企业因违反法律法规或行政规定,工商行政部门强制停止其经营活动的行为。在吊销后注销前,公司依然存在,还要承担相应的债权债务,不过不得开展经营业务。
二、吊销的后果
1. 法定代表人等信息会被传输到全国工商系统黑牌企业数据库,实现全国范围内监管,同步在全国金融征信系统中纳入不良记录;
2. 被吊销营业执照3年内,企业的名称不能再重新使用;
3. 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定代表人在全国范围3年内都不得申请或担任其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4. 被吊销企业的法人代表,终身进入工商系统黑名单,不得再兼任其他公司法人代表还要被列入“黑名单”不能设立新公司;
5. 法人代表无法购买机票,不能办理贷款;
6. 影响公司所有股东的信用。
总而言之,让公司自生自灭,公司就会有信用污点,后果好严重滴!特别提醒:最后的银行账户一定也要注销掉,不然即使公司已经注销了,后期银行盘点起来也可能把你纳入异常状态……解决公司注销,公司吊销难题,请找“企企赢”全国百个办事处,企业问题不在难。
② 公司办了歇业不注销有什么后果
公司歇业不注销有如下法律后果:
1、公司登记机关会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歇业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
2、无法免除债务清算主体的相关法律责任;
3、其他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
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百一十三条
利用公司名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违法行为的,吊销营业执照。
③ 公司永久停业不办理公司注销手续有什么法
第一,公司停业后未办理注销登记,也无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公司和清算主体为共同诉讼主体;公司停业后,虽办理注销登记,但无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负有清算之责的主体为诉讼主体。因此,只有经过合法的清算、注销程序,公司才能从法律意义上消灭,公司及负有清算责任的清算主体才能免除相关的法律责任。
第二,如果公司不正常注销,也不按规定参加工商年检,将被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被吊销公司之法定代表人、股东将被工商局列入监控黑名单,在三年内无法再注册公司;银行个人信用记录不良将保持七年,而且要被罚款;税务则永久被列入监控黑名单,如再注册公司,将被税务机关追溯补税罚款。
从法理角度来说,公司的注销是有很多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一般来说,属于下列原因之一的,应该在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
股东会决议解散;
公司因合并分立解散;
公司被依法责令关闭。
如果公司不依法注销会产生罚款,以及不能担任法人等一系列的影响。
④ 公司永久停业不办理公司注销手续有什么法律风险
不办理公司注销手续,两年以后公司自动注销,不会影响别的地方注册的,好多皮包公司都是这么做,打一枪换个地方
⑤ 法律上有规定说歇业的公司多长时间后必须注销的吗
满6个月尚未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停止经营活动满1年的。必须注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第二十二条企业法人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满6个月尚未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停止经营活动满1年的,视同歇业,登记主管机关应当收缴《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收缴公章,并将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
第二十条企业法人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营业,应当向登记主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一条企业法人办理注销登记,应当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注销登记报告、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清理债务完结的证明或者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
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后,收缴《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收缴公章,并将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
(5)公司停业或注销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第四十五条企业法人根据《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申请注销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原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文件;
(三)主管部门或者清算组织出具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或者清理债务完结的证明。
第四十六条外商投资企业应当自经营期满之日或者终止营业之日,需经过批准的,在批准证书自动失效之日、原审批机关批准终止合同之日起3个月内,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董事长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董事会的决议;
(三)清理债权债务完结的报告或者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
(四)税务机关、海关出具的完税证明。
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还应提交原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
不能提交董事会决议的以及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注销另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经营单位终止经营活动,应当申请注销登记。注销登记程序和应当提交的文件、证件,参照企业法人注销登记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外商投资企业撤销其分支机构,应当申请注销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隶属企业董事长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隶属企业董事会的决议。
第四十九条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注销登记或者吊销执照,应当同时撤销注册号,收缴执照正、副本和公章,并通知开户银行。
⑥ 公司歇业不注销有哪些法律后果
公司注销分为正常注销和非正常注销(吊销转为注销)两种:
第一:正常公司注销:即公司申请破产,或被收购、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公司内部分立解散,或由于经营业务方式不规范被依法责令关闭,这时公司可以申请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即公司注销。
第二:公司执照被吊销后再申请注销;
那么我们先说说哪些情况会被工商吊销执照,通常为以下两种;
一、公司未参加工商局的每年度的工商年检(现在改为企业年报制)。公司应按照本公司或者再工商部门公告改公司限期年检后还没有补办年检手续,并且也没有缴纳相应罚款的工商主管部门会依法吊销改公司的营业执照。
二、北京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后应该第月都参加报税,每月要进行必要的纳税申报,如果每月不想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报税那么税务部门会认为该公司已经不经营会把该公司的税务登记资料锁定直至吊销工商执照。
被依法吊销执照产生的后果即被吊销的法人自2008年起规定法人终身进入工商系统黑名单,不得再兼任其他公司法人,并被录入了金融征信系统等相关部门的不良记录。只有恢复转成注销状态,法人才能解除工商系统警示。
如果公司不想在经营,那我们为您提供了较好的解除方法。
1、公司注销:企业注销需要注销工商、国税、地税。程序是先登报,登报后45个工作日开始受理,办理时间大概是3-5个月。注销成功后,您如果是法人独资的公司,您可以继续设立法人独资的公司。
2、公司转让:相比花钱去办理注销手续,我们更倾向向您推荐公司转让这个解决办法,公司转让可以把公司的全部材料交给我们,我们可以签订协议,如果材料在我们公司期间出现任何问题我公司承担。然后我们帮您代理转让您的公司,大概1个月我们就帮您把公司完全转让到别人的身上,和您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您也可以继续设立法人独资的公司
⑦ 公司歇业后没有注销登记会怎样
没有经营的公司,可以适用公司法规定的自愿解散条款注销公司。建议召开股东大会,表决通过注销公司的决议,然后去注销税务、注销代码、注销银行账户,去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吊销营业执照的3年内不能恢复公司。
⑧ 谁有最高法2000年《关于企业歇业、撤销或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诉讼问题》的原文
关于企业歇业、撤销或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诉讼问题
曹士兵 整理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已经歇业、撤销或被吊销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因经济纠纷被起诉到人民法院。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如何确定当事人?针对此问题,2000年1月26日经济庭庭务会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以下意见:
一、企业歇业后的诉讼问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企业法人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满六个月尚未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停止经营活动满一年,视同歇业。”企业歇业后,登记主管机关应当收缴《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其副本、收缴公章,并将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企业如因歇业被注销,负有清理责任的主体应当组织清算组对企业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资不抵债的,还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如企业实际处于歇业状态,但登记主管机关并未收缴其营业执照,没有注销该企业,企业的法人资格在名义上继续存续,该企业应当对其所欠债务负责。此时,企业法人是诉讼主体,可以起诉应诉。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企业实际已经歇业了很长时间,有的已被登记机关注销,有的未被注销,企业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经营人员、管理人员、职工早已解散,债权债务无人清理。这种状态下,债权人如果起诉企业的开办者、企业的股东,是否应予准许?庭务会讨论认为,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40条的规定,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理,停止清理范围外的活动。按照法人理论,在清算范围内法人资格视为存续,性质属于清算法人。清算法人负责清理企业的债权债务,并起诉应诉。企业歇业无疑是法人终止的一种情形,企业歇业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应无疑义。因此,负有清算企业之责的主体(以下称清算主体)如果不尽清算之责,债权人可以起诉该清算主体,人民法院也可以判令清算主体履行清算义务。至于是否可以起诉企业的开办者、股东,则取决于企业的开办者、股东是否为清算主体。这个问题在下面还要集中谈到。
综上所述,企业歇业后的诉讼问题可以总结如下:
1、企业歇业后,如企业成立清算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清算组为诉讼主体,可以起诉应诉。债权人起诉歇业企业应以清算组为被告。
2、企业歇业后,被登记主管部门注销登记,但无清偿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负有清算之责的主体为诉讼主体。债权人起诉歇业企业应以清算主体为被告。
3、企业歇业后未注销登记,也无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企业和清算主体为共同诉讼主体。债权人起诉歇业企业可以企业和清算主体为共同被告。
二、企业撤销后的诉讼问题
撤销企业是企业主管部门决定企业主动退出市场的行为。企业因撤销而注销其法人营业执照的,属于法人终止,应当办理注销登记,并对其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如企业成立有清算组清理企业的债权债务,清算组当然是诉讼主体,可以起诉应诉。如没有清算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清算主体为诉讼主体。在这一诉讼问题上应当与企业歇业是一致的。
讨论中认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1条规定:“企业法人未经清算即被撤销,有清算组织的,以该清算组织为当事人,没有清算组织的,以作出撤销决定的机构为当事人。”由于可以作出撤销企业决定的机构必然是企业的上级,该机构也必然对企业的债权债务负有清算之责,因此,以清算主体为诉讼主体与《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1条以作出撤销决定的机构为当事人的规定是一致的。
三、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诉讼问题
登记主管机关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对企业的行政处罚行为,企业因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而终止,属于被动退出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33条的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主管机关应当收缴其公章,并将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其债权债务由主管部门或者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因此,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有清算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清算组为诉讼主体,可以起诉应诉,没有清算组的,清算主体(如主管部门)为
诉讼主体。
四、清算主体
如上所述,企业因歇业、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而终止后没有清理债权债务的,应以清算主体为诉讼主体,清算主体可以起诉应诉。因此,对不同性质的企业确定其清算主体成为诉讼的关键。依照世界各国通例,股东以及董事会负有在企业终止后清算企业债权债务的责任,是企业基本的清算主体(如《德国民法典》第48条、《日本民法典》经74条、《俄罗斯民法典》第61条等)。按照我国公司法第191条和第192条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的清算主体也是企业股东或有股东性质的开办者、上级主管部门。针对我国企业不同的性质,对清算主体归纳如下:
1、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国有企业的唯一股东,其上级主管部门代表国家管理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终止后,其上级主管部门为清算主体。
2、集体企业。集体企业的投资主体是集体组织,集体组织是集体企业的股东,我国通常称之为开办者。集体企业终止后,其开办者为清算主体。
3、联营企业。联营企业是不同投资主体共同投资成立的,联营各方是企业股东。联营企业终止后,联营各投资主体为清算主体。与此相关,合资企业、参股企业等由多个股东,多个发起人成立的企业,各发起人都是企业终止后的清算主体。只有一个投资主体的企业,其投资主体为唯一清算主体。如子公司的清算主体是其母公司。
4、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我国公司法第191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东是清算主体。按照公司法该条的规定,可以理解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都有在公司终止后清理公司债权债务的责任,全体股东都是清算主体,均可以起诉应诉。
5、股东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法第191条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大会选定股东人选组成。因此,根据该条的规定,只有股东大会选定的股东才是清算主体,并不是全体股东都有清理公司债权债务的义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清算主体不会超出股东的范围。基于此,如果股东大会不选定股东人选,清算主体不能确定,再加上起诉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全股东在实践中也行不通,因此诉讼问题是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庭务会讨论中认为,如果股东大会不选定股东人选,可以根据公司法关于股东大会由董事长召集、清算组由股东大会选定股东组成的规定,确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为清算主体。董事会由公司的主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常设权力机构,国外的立法例(如《德国民法典》第48条、《日本民法典》第74条)中也多规定董事会是清算主体,负有公司终止后清算公司债权债务的责任。因此,在股东大会不选定股东人选组成清算组的情况下,董事会应当是清算主体,可以起诉应诉。另外根据公司法第191条的规定,在“逾期下成立清算组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有权根据债权人的申请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因此指定清算组是人民法院的一项职权。人民法院如指定公司董事会进行清算,应当符合公司法的规定。
以上讨讼的只是针对诉讼主体,即当事人怎么列的问题,至于人民法院如何裁判,清算主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将在以后讨讼中集中涉及、解决。
⑨ 企业注销和吊销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1、企业注销
后果是公司法人资格终止,前提是进行依法清算,这个是公司法人的主动行为。企业注销是因为企业经营不当,,被其它公司收购、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不续、或公司内部解散等情形,主动依法进行注销处理。
2、企业吊销
后果是公司公司法人资格终止,是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国家工商行政法规对违法的企业法人作出的一种行政处罚。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机关应当收缴其公章,并将其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其债权债务由主管部门或清算组织负责清理”。
逾期不成立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制作清算报告,报有关主管机关确认,并报送工商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9)公司停业或注销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吊销理由:
1、虚假注册
即以各类虚假文件(含虚假注册资本证明等)骗取注册的情形。这几乎是所有的吊销营业执照类型所共同采用的理由。
无论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以及其它各类企业,凡以虚假注册或者欺骗手段骗取营业执照,并情节严重时,皆有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2、无故不开业或者停业
《公司法》第225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62条皆规定: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除《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未将此纳入外,《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皆将此明文规定为吊销营业执照的事由。
3、不申请注销
即已经破产或者解散清算结束后却不办理注销登记的,对此名存实亡的企业,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除《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未就此规定外,其它企业登记规定皆允许以此作为吊销营业执照之由。
4、逃避年检
企业年检制度,意在年度审视企业经营状况并就此备案公示,这是国家管理企业并维持企业经营秩序的必要手段,多数国家的企业法律皆有类似的制度。企业若是以虚假手段通过年检或者干脆不参加年检,将有可能受到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除《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外,其它企业登记规定皆以此作为吊销营业执照之由。实践掌握的标准是,当一企业连续两年未参加年检时,即可以被吊销其营业执照。
5、滥用执照
执照颁发的对象是特定的,执照上面的内容亦是经过特定审视而特别加以记载的,且执照本身原则上不得作为谋利的手段。
任何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行为,皆实质破坏执照颁发的秩序,皆有可能引发营业执照之吊销。这一点,几乎所有的企业登记管理规定皆作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