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票承兑行为生效后的法律效力
① 汇票的出票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汇票的出票的法律来效力是,自出票人要承担向持票人支付票据金额的义务。
即出票人签发汇票,将汇票交付收款人,并承诺于汇票到期日无条件由付款人支付汇票所载的金额给持票人的法律责任。
《票据法》
第四条 票据出票人制作票据,应当按照法定条件在票据上签章,并按照所记载的事项承担票据责任。
本法所称票据责任,是指票据债务人向持票人支付票据金额的义务。
第二十六条 出票人签发汇票后,即承担保证该汇票承兑和付款的责任。出票人在汇票得不到承兑或者付款时,应当向持票人清偿本法第七十条、第七十一条规定的金额和费用。
② 承兑有何效力
(1)单纯承兑的效力
单纯承兑发生以下效力:
1)付款人承兑后即成为承兑人,负有于到期日绝对付款的责任。承兑人的这种义务是基于他本人的意思表示而产生的义务,而被追索人所负的义务为法定义务,因而承兑人即使未受到资金,也不得以此对抗被承兑人。我国《票据法》第44条规定:“付款人承兑后,应当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
2)对持票人来讲,汇票一经承兑,其票据权利便由承兑前的期待权变为现实权,于到期日前,向承兑人请求付款。承兑人到期不付款的,持票人即使是原出票人,也可以就票面金额、利息和其他支出款项,直接向承兑人进行追索。
3)对出票人和背书人而言,汇票经付款人承兑后,出票人和汇票上的所有背书人均免受期前追索。
(2)不单纯承兑的效力
不单纯承兑又分为一部承兑、附条件承兑与变更票载事项的承兑,下面分述其效力。
一部承兑。票据金额仅有一部分承兑时,一般来讲,有下列效力:
1)承兑人仅对承兑部分负绝对付款的义务;未承兑部分视为拒绝承兑。
2)当票据金额仅获一部承兑后,持票人应在承兑提示期限内作成拒绝承兑证书,向其前手或出票人就未承兑部分进行期前追索。
附条件承兑。付款人于承兑时,有时附加某种条件;有时为停止条件,如“收到货物后付款”;有时为解除条件,如“到期日后一周内不请求付款时,承兑失效”。一般来讲,附条件的承兑,视为拒绝承兑,但承兑人仍依所附条件负责。法律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保护持票人的权益,并给之以选择权。一方面持票人可以附条件承兑为由,行使追索权;另一方面,持票人如不愿行使追索权,也可依所附条件请求付款。此时,承兑人应以所附条件负责,即在停止条件成就或解除条件不成就时,负付款责任。
我国《票据法》对附条件承兑的规定略不同。该法第43条规定:“付款人承兑汇票,不得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
变更票载事项的承兑。付款人于承兑时将票据上所载事项变更而为的承兑,一般视为拒绝承兑,但承兑人仍应对其所变更的文义负责。但付款人所变更的事项如为金额时,如变更后的金额较原金额为小时,应作为一部承兑处理。
③ 承兑汇票的相关法律问题
你是职务行为,公司起诉你是没有道理的,公司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用法律手段解决票据纠纷。
④ 关于承兑汇票的界定
界定承兑汇票的方式:由出票人签发,约定由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三十八条
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
第三十九条
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提示承兑是指持票人向付款人出示汇票,并要求付款人承诺付款的行为。
第十九条
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⑤ 承兑的效力
(1)单纯承兑的效力
单纯承兑发生以下效力:
1)付款人承兑后即成为承兑人,负有于到期日绝对付款的责任。承兑人的这种义务是基于他本人的意思表示而产生的义务,而被追索人所负的义务为法定义务,因而承兑人即使未受到资金,也不得以此对抗被承兑人。我国《票据法》第44条规定:"付款人承兑后,应当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
2)对持票人来讲,汇票一经承兑,其票据权利便由承兑前的期待权变为现实权,于到期日前,向承兑人请求付款。承兑人到期不付款的,持票人即使是原出票人,也可以就票面金额、利息和其他支出款项,直接向承兑人进行追索。
3)对出票人和背书人而言,汇票经付款人承兑后,出票人和汇票上的所有背书人均免受期前追索。
(2)不单纯承兑的效力
不单纯承兑又分为一部承兑、附条件承兑与变更票载事项的承兑,下面分述其效力。
一部承兑。票据金额仅有一部分承兑时,一般来讲,有下列效力:
1)承兑人仅对承兑部分负绝对付款的义务;未承兑部分视为拒绝承兑。
2)当票据金额仅获一部承兑后,持票人应在承兑提示期限内作成拒绝承兑证书,向其前手或出票人就未承兑部分进行期前追索。
附条件承兑。付款人于*兑时,有时附加某种条件;有时为停止条件,如"收到货物后付款";有时为解除条件,如"到期日后一周内不请求付款时,承兑失效"。一般来讲,附条件的承兑,视为拒绝承兑,但承兑人仍依所附条件负责。法律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保护持票人的权益,并给之以选择权。一方面持票人可以附条件承兑为由,行使追索权;另一方面,持票人如不愿行使追索权,也可依所附条件请求付款。此时,承兑人应以所附条件负责,即在停止条件成就或解除条件不成就时,负付款责任。
我国《票据法》对附条件承兑的规定略不同。该法第43条规定:"付款人承兑汇票,不得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
变更票载事项的承兑。付款人于*兑时将票据上所载事项变更而为的承兑,一般视为拒绝承兑,但承兑人仍应对其所变更的文义负责。但付款人所变更的事项如为金额时,如变更后的金额较原金额为小时,应作为一部承兑处理。
⑥ 承兑汇票有哪些法律责任
银行承兑汇票法律责任是指法律主体违反规定,不履行义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只要是指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票据法》规定了对伪造、变造票据等七种票据犯罪、欺诈等行为,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法律责任。
对行政法律责任,《票据法》规定了两类行为不构成犯罪,如票据付款人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依法追究行为人的行政法律责任。
在民事法律责任方面,《票据法》规定,因票据活动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⑦ 承兑的效力如何
同城票据网为您解答:
承兑分为单纯承兑与不单纯承兑两种。这两种承兑的效力是有差异的。
(1)单纯承兑的效力
单纯承兑发生以下效力:
1)付款人承兑后即成为承兑人,负有于到期日绝对付款的责任。承兑人的这种义务是基于他本人的意思表示而产生的义务,而被追索人所负的义务为法定义务,因而承兑人即使未受到资金,也不得以此对抗被承兑人。我国《票据法》第44条规定:"付款人承兑后,应当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
2)对持票人来讲,汇票一经承兑,其票据权利便由承兑前的期待权变为现实权,于到期日前,向承兑人请求付款。承兑人到期不付款的,持票人即使是原出票人,也可以就票面金额、利息和其他支出款项,直接向承兑人进行追索。
3)对出票人和背书人而言,汇票经付款人承兑后,出票人和汇票上的所有背书人均免受期前追索。
(2)不单纯承兑的效力
不单纯承兑又分为一部承兑、附条件承兑与变更票载事项的承兑,下面分述其效力。
一部承兑。票据金额仅有一部分承兑时,一般来讲,有下列效力:
1)承兑人仅对承兑部分负绝对付款的义务;未承兑部分视为拒绝承兑。
2)当票据金额仅获一部承兑后,持票人应在承兑提示期限内作成拒绝承兑证书,向其前手或出票人就未承兑部分进行期前追索。
附条件承兑。付款人于承兑时,有时附加某种条件;有时为停止条件,如"收到货物后付款";有时为解除条件,如"到期日后一周内不请求付款时,承兑失效"。一般来讲,附条件的承兑,视为拒绝承兑,但承兑人仍依所附条件负责。法律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保护持票人的权益,并给之以选择权。一方面持票人可以附条件承兑为由,行使追索权;另一方面,持票人如不愿行使追索权,也可依所附条件请求付款。此时,承兑人应以所附条件负责,即在停止条件成就或解除条件不成就时,负付款责任。
我国《票据法》对附条件承兑的规定略不同。该法第43条规定:"付款人承兑汇票,不得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
变更票载事项的承兑。付款人于承兑时将票据上所载事项变更而为的承兑,一般视为拒绝承兑,但承兑人仍应对其所变更的文义负责。但付款人所变更的事项如为金额时,如变更后的金额较原金额为小时,应作为一部承兑处理。
⑧ 商业汇票承兑生效后具有哪四种法律效力
承兑后票据不是被收回去了嘛,法律关系结束啦,如果票据没问题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