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儿童证言的法律效力

儿童证言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12-08 09:17:55

⑴ 法律上,小孩的证词是否有效的

小孩子的证词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以及认知辨识能力相适应,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是从证据规则上来说,孩子的证词是有证明效力的,但它的证明效力是很弱的,而且仅此证言(没有其他证据辅助证明的话)进行诉讼的话,胜诉的可能是非常小的,到时候费时费力,还是给心理添堵,建议此事不宜采用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

⑵ 4岁孩子说的话在法律上可以作为证据吗

与儿童智力及辨别能力相适应的证词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由本条法律规定可知,法律并没有去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作证效力,而是以是否知道案件事实和能否正确表达意志作为必要条件。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从事与其智力相适应的作证行为。也就是说,他们能否作证人,是根据其智力发育程度和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的复杂程度来综合衡量确定。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对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能够正确表达,就可以作证,反之,其证言就无效。孩子们说是抢了别人的东西喝了,是一个比较简单明了的事实,小孩对此完全具有识别能力,能够正确表达意思。因此,他们的作证具有法律效力,其证言应当认定为有效证据。

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要看法官如何认定,因为这种情况取决于法官的自由心证。

⑶ 6岁儿童的证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刑事诉讼证人的条件,证人应当具有的条件是:
(1)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
(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3)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4)证人具有不可代替性。
(5)证人只能是自然人。
民事诉讼对证人的规定较为松一点。
六岁的儿童虽年幼,但是如果能辨别是非,还是可以作为证人的

⑷ 七周岁孩子所说的话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孩子十岁以下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证明的只是一些直观能够看到的表面的东西,具体证明力需要看法院采信程度。

⑸ 儿童的证词在法庭上是否是有效的

儿童的证词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以及认知辨识能力相适应,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也就是说需要结合儿童证词的内容分析,看是否与其智力水平相当,是的话可以使用。

(5)儿童证言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关于证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第七十四条:

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

第七十五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当事人拒绝陈述的,不影响人民法院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⑹ 十岁儿童的证词在法庭可信

与儿童智力相适应的证词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专知道案件情况的单属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由本条法律规定可知,法律并没有去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作证效力,而是以是否知道案件事实和能否正确表达意志作为必要条件。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从事与其智力相适应的作证行为。也就是说,他们能否作证人,是根据其智力发育程度和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的复杂程度来综合衡量确定。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对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能够正确表达,就可以作证,反之,其证言就无效。本案中小刚是被小枫还是其他小孩推倒致伤,是一个比较简单明了的事实,另两个小孩对此完全具有识别能力,能够正确表达意思。因此,他们的作证具有法律效力,其证言应当认定为有效证据。 简言之,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法官可酌情考虑。

⑺ 未成年人的证言有法律效力吗

未成年人的证言具有法律效力需满足以下条件: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能够正确表达意志。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三条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
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⑻ 未成年人的证言是否有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回关单位答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不得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所以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当的证言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未成年人有义务做证人。
因此,即使是小学生,只要其确实知道案件事实并且其年龄、智力和精神状况能够与待证事实相适应,也是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的,其证人证言一样具有法律效力。

⑼ 公安机关采集的小学生的证词有法律效力吗

您好,小学生所做的证言只要具备和他年龄相关的认知度就是有效的。

热点内容
道德与法治一诺 发布:2025-09-19 11:31:12 浏览:405
涡阳律师 发布:2025-09-19 11:28:58 浏览:577
七言法治对联大全 发布:2025-09-19 11:24:49 浏览:449
司法局街道 发布:2025-09-19 11:14:48 浏览:107
劳动法对患有不能上夜班 发布:2025-09-19 10:59:29 浏览:776
合伙开公司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9 10:39:27 浏览:31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毕业论文选题2019 发布:2025-09-19 10:34:30 浏览:478
自然与道德 发布:2025-09-19 10:33:25 浏览:985
灌铅刑法 发布:2025-09-19 10:33:24 浏览:843
婚姻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发布:2025-09-19 10:33:21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