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视频法律效力大吗

视频法律效力大吗

发布时间: 2021-12-12 00:42:44

㈠ 录音和视频录像作为证据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视听资料作为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现实生活中虽然存在,但被法院直接认定的案例并不多,其主要原因是视听资料作为一种技术合成,其要依赖于一定的技术设备辅助才能表现出来,并不像其他证据种类如书证、物证等那样直接反映所要证明的客观事实;同时,视听资料作为技术含量成分比较高的证据类型,当事人除了要证实该视听资料不是采用非法手段取得外,还必须证实该视听资料没有经过剪接、删改、合成等方式加工,否则法院对视听资料很难直接采信认定,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9条规定: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要使录音证据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是当事人出示的录音证据未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

2、是对方未提出反驳或反驳理由不成立。法院在把录音证据作为判案依据时,还要对录音证据是否有疑点进行审查。如果对方当事人对录音资料表示质疑,并提出足够的证据加以反驳,那么该录音证据便失去证明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加以反驳,法院就应当确认该录音证据的证明力。

3、是录音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录音证据的持有者采用了侵犯他人的隐私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的规定,比如在其工作处所或者住所以窃听方式取得的录音资料,就属于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另外,在采取偷录的方式收集自己所需的证据时,应当尽量采用先进的录制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杂音干扰少的地方录制。在偷录中,应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及录制时间,并巧妙地引导或提示对方表明身份,以增强证据的可信程度。

㈡ 视频在法律上可以是为充足的证据吗

视频在法律抄上可以作为充足的证袭据。

㈢ 个人录制的视频有法律效力吗

有。但是要分主次证据

㈣ 视频可以做为证据吗

视频可以作为证据。
要使视听资料(视频属于视听资料)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当事人出示的视听资料证据未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
2、视听资料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录音证据的持有者采用了侵犯他人的隐私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的规定,就属于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3、对方未提出反驳或反驳理由不成立,法院在把录音证据作为判案依据时,还要对录音证据是否有疑点进行审查,如果对方当事人对录音资料表示质疑,并提出足够的证据加以反驳,那么该录音证据便失去证明力。
另外,在采取偷录的方式收集自己所需的证据时,应当尽量采用先进的录制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噪音干扰少的地方录制。在偷录中,应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及录制时间,并巧妙地引导或提示对方表明身份,以增强证据的可信程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㈤ 视频借条有法律效力吗

视频借条有法律效力。法院审查借贷案件时,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条,无书面借条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没有证据的请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借条是证明借贷合同关系之债的必然凭据,是出借人向借款人交付借款时,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一种借贷事实的依据。在发生民间借贷时,我们一般都会建议出借人务必要借款出借符合借条各要素的书面借条。
【法律依据】
《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㈥ 视频和音频法律效力哪个大

当然是视频啦。视频效律是最大的,侵权赔的也是最多的一个

㈦ 视频在法律上可以作为充足的证据吗

视频在法律上可以作为充足的证据。

㈧ 视频签署合同有法律效应吗

视频签署合同,若视频中双方都有完整、清晰的展示合同内容的过程,双方有明确、清晰表达愿意履行合同的意思表示,那就有法律效应。即不能只是在视频中各签各的,还要有双方展示合同和明确表示愿意履行该合同的口头的表达。
但要注意,合同签署时应明确了双方的身份信息、住址、联系方式、纠纷管辖约定、送达条款等。以便在合同履行产生争议时,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十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一条 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第十二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热点内容
党纪处分条例暂行规定 发布:2025-09-18 21:55:04 浏览:923
南通司法鉴定中心 发布:2025-09-18 21:44:23 浏览:495
找长春律师 发布:2025-09-18 20:53:59 浏览:808
个税修订和房产税立法 发布:2025-09-18 20:21:20 浏览:727
经济法所有日期 发布:2025-09-18 20:11:52 浏览:696
司法解释和条例 发布:2025-09-18 20:11:51 浏览:169
新都桂湖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9-18 19:51:05 浏览:229
智能司法库 发布:2025-09-18 19:37:16 浏览:461
铁岭微法院 发布:2025-09-18 19:30:36 浏览:554
法治领悟名言 发布:2025-09-18 19:26:42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