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责任追究
❶ 如果行政机关及其侵害里公民,这是行政法律责任追究的
如果公安机关给予行为人行政处罚后,又发现其行为涉嫌刑事犯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原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❷ 为什么说行政违法不一定追究行政责任请举例说明。
违法行为是由很多的种类的,处罚方法是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造成的损害程度来确定的。
我国法律中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其中里面规定了具体什么行为是用什么法律追究何种责任。
如果一个店铺老板逃税,那么税务机关来对他进行处罚(罚款)。这是就是行政行为。那么什么情况下是行政违法呢。如果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对其罚款而且不给与发票。这就违反了有关税法的内容。而且罚款不给与发票违反的是行政法的内容。
行政违法一定要追究其行政责任。不知道你的这句话是从何而来,至少我认为是错误的说法。如果不追究行政责任,何来行政违法呢?
楼上的回答是不对的。警察打人那么也就是说警察可能在执行公务,遇到暴力抵抗那这种行为就不属于犯法也不属于行政违法。如果是无缘无故打人,那就是违反的是治安法的内容,如果打人造成重伤那么就是违反刑法的内容。
❸ 行政问责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区别,具体一点
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行政责任有两层含义:第一,指行政人员在一定的岗位和职务上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时所应承担的角色义务,即职责;第二,指由于行政人员在没有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责而受到的追究,往往表现为受到否定性的批评、惩罚和制裁。完整的行政责任是上述两个方面的统一或总和。
行政责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其性质属于行政违法或违反行政纪律,尚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只能从行政上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和纪律责任。追究行政责任从立法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执法实践看,主要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过责法定原则。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过错和对过错应承担的责任,要用法定形式固定下来。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何种行政责任,应受哪些行政处分,都应有一定形式的规范文件或条文加以明确规定。
(2)过惩相适应原则,也称过惩相当原则。就是根据过错大小决定惩处的轻重,以解决执法实践中罚不当过的现象。
(3)责无旁贷原则,或称责任自负原则。对违法失职行为,不管涉及到谁,都应毫无例外地追究其行政责任。对于集体违法失职的共同行为,也不能搞法不责众,也要分清当事人的责任大小,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罚。在国家行政机关中,不允许存在担任职务、行使职权而不承担责任的现象,更不允许出了问题推卸责任或强加责任、包揽责任或代负责任。
(4)教育为主、惩处为辅的原则。通过惩处违法失职行为,使本人受到教育,也使其他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引以为戒,达到警戒、防范的效果。
❹ 行政机关的行政法律责任包括什么
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人因违反行政法规范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它版主要是行政违法引权起的法律后果。
行政法律责任的种类分两种:
一、制裁性责任,包括通报批评,没收、追缴或责令退赔违法所得,行政处分
二、补救性责任,包括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返还权益、履行职责、撤销违法决定、行政赔偿
❺ 请问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包括哪些方式
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批评教育;
(2)离岗培训;
(3)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4)暂扣行政执法证件;
(5)调离执法岗位;
(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责任追究的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05〕37号)
四、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是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对有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执法部门,可以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或者影响的恶劣程度等具体情况,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等处理;对有关行政执法人员,可以根据年度考核情况,或者根据过错形式、危害大小、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
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认定违法和变更、撤销等比例较高的,对外部评议中群众满意程度较低或者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消极应付、弄虚作假的,可以责令行政执法部门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
除依照本意见对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处理外,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依纪应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依法依纪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
❻ 行政诉讼法中如何追究责任
行政诉讼应这样追责: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诉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原告请求一并解决行政赔偿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就赔偿事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一并判决。此外,人民法院也可以告知其就赔偿事项另行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九十五条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诉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可能给原告造成损失,经释明,原告请求一并解决行政赔偿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就赔偿事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一并判决。人民法院也可以告知其就赔偿事项另行提起诉讼。
❼ 行政责任的职责追究
追究行政责任是在确定行政责任的基础上,有权追究行政责任的机关强制负有责任的行政机关或公务人员履行一定义务。有权追究行政责任的机关主要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
权力机关追究行政机关的行政责任主要是通过依法撤销其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来实现。罢免公务人员的职务不是追究行政责任的一种形式(应属宪法责任),因此,权力机关不能直接追究公务人员的行政责任。
行政机关追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行政责任的权力,主要表现在:①追究下级行政机关或所属机构的行政责任,如命令其纠正不当,作出赔偿,必要时直接改变或撤销其行为;②追究本机关内公务人员的行政责任,如命令公务人员对相对人作赔礼道歉等。
行政监察机关依据法定职责范围、任务和权限,享有追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行政责任的权力。对于监察对象贯彻执行或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违反政纪的行为,有权进行检查、调查、给予一定的行政处分,或向有关部门提出处分或法律制裁的建议。
审判机关的地位和任务决定了它享有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职责。在一定条件下有权直接追究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责任。法院追究行政责任的内容与方式和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①行政案件的当事人不起诉,法院不能主动追究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责任;②法院不能追究公务人员的行政责任,只限于追究行政机关的行政责任,因为行政诉讼是以行政机关而不是以个人为被告;③法院追究行政责任具有补救性,不能追究惩罚性行政责任,不能处分公务人员。
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的行政责任是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总趋势。如美国制定的《情报自由法》(1966)、《阴私法》(1974)、《公务公开法》(1976)、《公职人员道德法》(1980),都对明确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的行政责任起很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1990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于建立和完善行政责任制,保障国家行政管理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有积极作用。
❽ 什么叫行政责任追究
所谓行政责任追究就是区别于刑事责任追究的一种说法,就是除了判处刑罚以外的责任的追究
❾ 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包括哪些方式
根据《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第三条,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包括以下方式:版
取消相权关奖励;
赔偿部分或全部费用;
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依据《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相关规定,需要根据情形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判断是否追究其责任:
第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
越权执法,擅自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止施工、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等行政处罚的;
擅自批准建设国家和省禁办项目,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或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建设项目拒绝办理审批手续的;
违法征收费用或擅自要求管理相对人履行其它义务的;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或拒绝、拖延履行法定义务,造成不良影响的;
对本机关履行赔偿责任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
其它应当追究责任的。
第五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从轻或免于追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
主动发现其执法过错并及时纠正,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过错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
第六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执法人员汇报事实无严重失误且经上级领导同意的行政行为;
对所作出的错误决定,行政执法人员明确表示不同意的;
其它不应追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