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实施办法是法律效力

实施办法是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12-14 15:05:28

❶ 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有什么区别

实施办法制定的事一个大方向,
实施细则是落实到每项应该怎么实施

❷ 《规定》《意见》具有法律效力

规定和意见要看具体的制定部门和法律程序,可能是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都有可能。内只要不和上容位法律抵触,并符合制定程序,在一定范围内都具有法律效力。
一般来说,国家机关以“国家机关以令第**号”公布的,属于部门规章,依法制定并公布的,肯定有法律效力;对于国家机关发布的《xxxx的意见》(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查处广告违法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其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反复适用,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❸ 实施办法和实施意见有什么不同

1、含义不同

实施办法:有关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

实施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2、特点不同

实施办法:具有很强的法规约束性,办法的条款都具体、完整,不能抽象笼统。

实施意见:

①、灵活性。意见的行文方向具有灵活性,既可以作为上行文,也可以作为下行文和平行文。

②、广泛性。意见广泛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它对行文机关没有限制。

③、指示性和参考性。下行文的意见具有指示、指挥、指导的性质和功能。而上行文和平行文的意见具有参考和协商的功能。

④、时限性和连续性。一个问题解决了,一项工作完成了,有关意见也就自动失效。有的问题、工作、活动是长期的,有关意见的时效期就也会很长,而且还可以陆续出台补充意见或修改意见。

3、法律效力不同

实施办法:按照我国广义的法律文件按效力高低排序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实施办法一般是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

实施意见:行文机关可以是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法律效力没有实施办法强。

❹ 关于实施细则的法律效力和地位

实施细则是为了使法律易于理解和操作,由法律授权的机关在不违背法律原则的前提内下,对法律容所作的具体的、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释性规定。实施细则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遵照执行,但它的法律效力比法律低,并且不能与本法相冲突,不能作超越本法的扩大解释。制定好实施细则,对于完善立法,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看细则的本法是什么法,要是宪法、法律的细则就肯定大于地方法规,如果是地方法规的细则就比地方法规低!

❺ 关于实施办法的法律效应

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条例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对特定社会关系作出的规定。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团体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人人必须遵守,违反它就要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
条例所作的规定和要求比较原则、概括,所属单位在具体执行时可依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制订适合各自情况的实施细则或办法。在中国,有些只规定某一类事项的法律称“条例”,如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国务院制定的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的行政法规也称“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❻ 实施细则和实施条例的区别

1、效力层级不同

实施细则一般由执行或制定该法律的部门制定,并经过全国人大常版委会或国务院权批准施行,在法律效力层级上属于法规级别。实施办法由行政部门对自己部门作出的行政法规,给予具体规定,由该部门发布即可,在法律效力层次上,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2、定义不同

实施细则,是有关机关或部门为使下级机关或人员更好地贯彻执行某一法令、条例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所做的详细的、具体的的解释和补充。而实施办法是有关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

3、作用不同

实施细则在多数情况下是主体法律、法规、规章的从属性具体解释性文件,与原相关法律法规配套使用。而实施办法主要是是对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的实施的办法的列举,是帮助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实施。

❼ 关于办法/通知/意见 哪个法律效力大

首先,办法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是规范性文件。
第二,通知、意见是政府或者部门出示的非规范性文件。

如果从法律效力的角度看,办法的效力较高。从实施力度的角度看,通知的效力较高。

❽ 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的区别

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的区别:

一、定义不同

1、实施细则,是有关机关或部门为使下级机关或人员更好地贯彻执行某一法令、条例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所做的详细的、具体的的解释和补充。

2、实施办法是有关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

二、内容不同

1、实施细则:对某一法令、条例和规定详细的、具体的的解释和补充。

2、实施办法:对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

三、特点不同

1、实施细则:

①规范性

细则是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补充说明或辅助性的规定,自然具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特点。

②补充性和辅助性

细则是主体法律、法规、规章的从属性文件,它对法令、条例、规定或其部分条文进行解释和说明,制定细则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法律、法规、规章条文原则性强而操作性弱的不足,以利于贯彻执行。

③操作性强

细则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规定具体适用的标准及执行程序,从而使主体规范性文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2、实施办法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办法的法规约束性侧重于行政约束力。其条款都具体、完整,不抽象笼统。

四、作用不同

1、实施细则多是主体法律、法规、规章的从属性文件,与原法令、条例、规定配套使用。

2、实施办法是对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的实施的办法的列举,是帮助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实施。

五、格式不同

1、细则一般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首部,包括标题、制发时间和制发依据等项目。

①、标题。几乎全按“适用范围 + 实施 + 文种”构成,适用范围一般多由母体公文标题来充当。一般细则的标题有两种形式:

②、正文一般由总则、分则和 附则三部分组成。总则说明制作本细则的目的、根据、适用范围、执行原则;分则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条款制订出具体的执行标准、实施措施、执行程序和奖惩措施;附则说明解释权和施行时间,有的细则还对一些未尽事宜作出说明。

2、办法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①、首部。包括标题、制发时间和依据等项目内容: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

②、正文。一般由依据、规定、说明这三层意思组成,可分章、分条叙述。办法中的各条规定,是办法的主体部分,要将具体内容和措施依次逐条写清楚。办法的结尾,一般是交代实施的日期和对实施的说明。

❾ 请问“实施条例”和“办法”有什么区别

实施条例,一般式针对某一部法律,对其中涉及到得具体的详细的问题,作出比较版细致的规定,指权导法律实施过程中,对某些事情、问题如何认定、结论及处理。一般由执行该法律或者制定该法律的部门制定细则,并经过全国人大常委或者国务院批准。属于法规级别。
实施办法一般由行政部门对该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作出的具体规定,由该部门发布即可;或者由省级政府制定地方性的实施办法,由省人大批准发布。属于规章或者文件级别。
比较一下:法律效力上,细则效力高于办法;批准程序上,细则比办法严格得多;制定部门上,细则制定的部门级别要比办法的制定部门高;涉及范围上,细则一般都是全国性的,办法可能是地方性的。当然,从实际的指导法律法规的实施,作用都一样。
《立法法》中有规定,什么样的法规才能用“条例”“细则”这样的名称,什么样的法规可以用“办法”名称。

❿ 实施办法和管理办法的区别

管理办法与管理规定的区别

办法指一种应用写作的法规性公文文件。

特点

(1)办法的法规约束性侧重于行政约束力。

(2)办法的条款都具体、完整,不能抽象笼统。规定是强调预先(即在行为发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于法律条文中的决定。规定是用于特定规范内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特点

1.从针对的问题和涉及的对象看,它们都是针对带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涉及的是大多数的人和事,并非少数或特定的人和事。

2.从约束力和法定效力看,它们都具有极强的强制约束力,它们的效力是由法定作者的法定权限与规范的公文内容决定的,包括效力所及的时间、空间、人员、机关等等。

3.从产生程序看,它们产生的程序极为严格和规范,需要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和正式公布的程序。

4.从公文语言的使用看,它们要求运用语言要讲究高度的准确、概括、简洁、通俗、规范。

5.从效用原则看,一般实行“不溯既往”和“后法推翻前法”的原则,即公文效力所及只对文件正式成立后发生的有关人和事;与其规定不一致的“旧文件”即行废止,以新文件为准

规定的分类 大致可以分为方针政策性和具体事宜性两种。

范文:

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1】

第一条为规范物业服务收费行为,保障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物业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收费,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向业主所收取的费用。

第三条国家提倡业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管理企业;鼓励物业管理企业开展正当的价格竞争,禁止价格欺诈,促进物业服务收费通过市场竞争形成。

第四条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物业服务收费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服务收费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物业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合理、公开以及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第六条物业服务收费应当区分不同物业的性质和特点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具体定价形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热点内容
劳动法第20条第2款规定 发布:2025-09-18 13:29:14 浏览:942
民法典中物权编 发布:2025-09-18 13:27:21 浏览:980
伦理道德的事 发布:2025-09-18 13:24:27 浏览:645
法治内容手抄报 发布:2025-09-18 13:19:11 浏览:783
私单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8 13:16:55 浏览:18
2018年注会经济法记忆背诵 发布:2025-09-18 13:16:09 浏览:701
法学鼻祖皋 发布:2025-09-18 13:10:05 浏览:707
西北师范大学法律硕士 发布:2025-09-18 13:06:17 浏览:95
成立法律援助站 发布:2025-09-18 12:46:59 浏览:274
司法考试考试大纲 发布:2025-09-18 12:46:50 浏览: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