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学前教育承担的法律责任

学前教育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2-14 17:09:12

Ⅰ 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时间有哪些

1,《幼儿园管理条例

《幼儿园管理条例》是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法规,1989年8月20日,《幼儿园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9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4号发布,自1990年2月1日起施行。

(1)学前教育承担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师,应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Ⅱ 学前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确认和承担法律责任时必须依照的标准和准则。学校教育活动是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侵权导致的民事法律责任,这种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主要根据《民法总则》中规定的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四项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过错作为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由此可知这一原则采取的举证方法是“谁主张谁举证”,也就是如果学生或家长要告学校或老师,就得拿出证据。
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财产损害、人身损害等一般侵权行为。
这是校园伤害事故中使用最多的原则。而且,受害者主要针对的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10-18岁的未成年学生。
在校园伤害事故中,过错责任原则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也是我们考试中常考察的案例形式:第一,谁有错谁负责。例如:某小学学生小明课外活动结束后回宿舍途中,上楼时凉鞋前端在楼梯上绊了一下,摔倒在地头破血流。学校一边将小洋送往医院救治,一边通知小洋家长。在这则案例中学校需要承担赔偿吗?答案是需要的。小洋在楼梯上绊倒受伤,是在学校负有管理职责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内发生的伤害事故,因此学校存在安全管理过错,需要承担责任。这就是谁有错谁负责的表现。
第二种就是谁负主要责任,谁负次要责任。比如小学三年级男生小强与同班女生小红发生矛盾,打了小红,老师对小强进行了批评教育。小红父亲得知此事赶到学校,冲进教室,不顾上课老师的拦阻,将小强打伤。事后小强家长将小红父亲和学校一起告上法庭。该事件经法院审理,判决学校40%的责任。在这里,法院对这起学生伤害事故采用的归责原则是就是过错责任原则。小红父亲是小强的直接加害人,负主要责任;而学校在教育活动期间,由于安全管理做得不到位,比如保安没有对进校人员进行核查或者老师没拦住家长,从而使得小红家长能够冲进教室,将小强打伤,因此学校要负次要责任。
2.过错推定原则
过错推定责任,是指一旦行为人的行为致人损害就推定其主观上有过错,除非行为人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应承担民事责任。简单地说,默认有错,自证清白,否则担责。比如在高空抛物案件中,默认整栋楼的人都有过错,除非他能够证明自己的清白,如家里没有花盆,事发时不在家等等,否则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这一原则采取的取证方法是“谁被告谁举证”。
那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如果家长能证明伤害是由学校导致的,但是学校不能证明伤害不是自己的导致的,就假定伤害就是学校导致的,由学校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这个原则主要用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的伤害事故,也就是10岁以下的未成年学生。是作为过错责任原则的补充。
3.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情况下,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的行为人,不论其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即无论是否有错均负责。其目的在于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失。比如,司机正在正常的行使,一个行人闯了红灯被撞,此时司机没有错,行人有错,但是法律站在要保护弱者的角度,也会让司机给行人一定的赔偿。
在校园伤害事故中,无过错责任侧重的是当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时,因方法不当造成的损害是由用人单位即学校承担全责,这里的无过错强调的是学校没有过错但是也要承担责任。比如:某学校校车司机小王,在搭载学生上学途中,学生下车上厕所。之后,小王没有清点人数就将校车开走,导致学生小明没有坐上校车回校。家长将校车司机和学校告上法院,谁应该负赔偿责任?在这则案例中,学校是要负赔偿责任的。因为校车司机是学校工作人员,他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方法不当,对小明造成了损害,这时候由用人单位即学校承担全责。
4.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是指损害双方的当事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都没有过错,但如果受害人的损失得不到补偿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和公平的观念,要求当事人分担损害后果。这个原则前提是双方都没有错的情况下使用。比如见义勇为者:小明在路上遇到一女孩钱包被偷了,帮忙追击小偷的途中被小偷所伤,小偷逃之夭夭。在这个情况中,小明见义勇为没有错,女孩也没有错,但小偷逃了,小明的损失得不到补偿。这时候为了公平,会让小红分担小明的损失。
而这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常常表现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打架或发生其他伤害行为,导致学生受伤,加害人的家长要承担赔偿责任。比如:三年级小明的家长在上学前反复提醒小明,让他注意铅笔的使用,不要挫伤同学。但是有一天,小明不小心挫伤了小红,导致小红右眼受伤。小明家长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么?那么,根据教育公平原则,考虑到小红的家庭经济情况,为了保证公平,小明家长应当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Ⅲ 学前教育报名承担责任是什么

本人所填报名信息准确、有效,并对照公告与本人情况 认真核对无误。凭本人准考证、身份证参加报名。对因填写错误 及缺失证件所造成的后果,本人自愿承担责任。

Ⅳ 违反《幼儿园管理条例》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顿、停止招生、停止办园的行政处罚: (一)未经登记注册,擅自招收幼儿的; (二)园舍、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妨害幼儿身体健康或者威胁幼儿生命安全的;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建议有关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的; (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的; (三)克扣、挪用幼儿园经费的; (四)侵占、破坏幼儿园园舍、设备的; (五)干扰幼儿园正常工作秩序的; (六)在幼儿园周围设置有危险、有污染或者影响幼儿园采光的建筑和设施的。 前款所列情形,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Ⅳ 幼儿园承担教育责任有哪些

1、基础性、启蒙性。

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整个学制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载体,直接影响幼儿现时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甚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从懵懂迈开脚步走向社会的开始,因此幼儿课程不寻求传授知识的高深、系统,只需让幼儿体验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最浅显的知识和观念,帮助幼儿认识她们周围的世界,开启幼儿的智慧与心灵,萌发他们优良个性和品质。

2、全面性、生活性。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应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要具有全面性。

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必然带有浓厚的生活特性。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生活,课程实施要贯穿于幼儿生活。

3、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理解事物,对世界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幼儿的这种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构成成分。在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直接经验是幼儿发展的根本是幼儿理解世界的基础。

(5)学前教育承担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

Ⅵ 学前教育机构可能承担的三种法律责任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责任

最主要的是民事法律责任。

Ⅶ 违反《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责任主体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顿、停止招生、停止办园的行政处罚: (一)未经登记注册,擅自招收幼儿的; (二)园舍、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妨害幼儿身体健康或者威胁幼儿生命安全的;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建议有关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的; (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的; (三)克扣、挪用幼儿园经费的; (四)侵占、破坏幼儿园园舍、设备的; (五)干扰幼儿园正常工作秩序的; (六)在幼儿园周围设置有危险、有污染或者影响幼儿园采光的建筑和设施的。 前款所列情形,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Ⅷ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线教师应承担什么责任

1、行政法律责任是行为人因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简称为行政责任。进一步说,就是行为主体违反了属于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致使国家、社会或公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在行政上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特征在于:(1)行政责任给予违反了行政法律义务而产生。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和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活动中的行政不当行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及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等。如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时的行政不当或行政迟缓行为,以及行政相对人未经批准或注册自行学、不按规定使用和变更学校名称、在招生工作中营私舞弊、买卖文凭、不按规定授予学位等行为。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行政处分,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另外一种方式是行政处罚,它是享有行政处罚权的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个人或组织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在教育领域,教育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颁发、印制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撤销违法举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取消颁发学历、学位和其他学业证书的资格;撤销教育资格,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学许可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教育行政处罚。除此之外,行政法律责任还包括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的追究,例如行政机关由于行政不当而造成的侵权行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收取不符合规定的费用即高收费乱收费,对学生处理上的不当以及对学生安全、健康方面的保护失当等,都有可能造成对学生权利的侵害,除了追究民事法律责任之外,行为人可能要负行政法律责任,受到某种行政制裁。(2)行政责任是由有人民法院或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依照相关行政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予以追究的,其他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无权行使这一权力。(3)追究行政责任,出适用行政诉讼程序外,还可以适用其他行政程序。例如,行政复议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等。

热点内容
劳动法第20条第2款规定 发布:2025-09-18 13:29:14 浏览:942
民法典中物权编 发布:2025-09-18 13:27:21 浏览:980
伦理道德的事 发布:2025-09-18 13:24:27 浏览:645
法治内容手抄报 发布:2025-09-18 13:19:11 浏览:783
私单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8 13:16:55 浏览:18
2018年注会经济法记忆背诵 发布:2025-09-18 13:16:09 浏览:701
法学鼻祖皋 发布:2025-09-18 13:10:05 浏览:707
西北师范大学法律硕士 发布:2025-09-18 13:06:17 浏览:95
成立法律援助站 发布:2025-09-18 12:46:59 浏览:274
司法考试考试大纲 发布:2025-09-18 12:46:50 浏览: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