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每户有几份责任田法律规定

每户有几份责任田法律规定

发布时间: 2021-12-18 02:49:58

① 关于刑法和宪法当中涉及关于侵占承包责任田的处理规定

律: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 买卖或者以其 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 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 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 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 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土地承包法》第四条 国家依法保护农村 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 。承包地不得买卖。

《宪法》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 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

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自留地、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 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 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 用土地。

民法通则》第八十条 国家所有的土地, 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也可以依法 确定由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国家保护它的使

收益的权利;使用单位有管理、

理利用的义务。 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 有由集体使用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 护。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照法律由承包 合同规定。 土地不得买卖、

式非法转让。

②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是否可以分双份责任田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是否可以分双份责任田,关键还在于在该村的村规民约或自治章程中是否有这样的规定。

计划生育的许多优先优惠待遇,都是根据本省地方性法规的授权而由当地政府制订出台的,涉及村级的,还可由村民委员会这一自治组织制订若干奖励制度。因此,农村中如果有独生子女父母可以分双份责任田的奖励规定,本就说明了该村村委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支持。

这就如同一些省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出台了“农村居民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在审批宅基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红等利益分配时,独生子女按两人计算” 的奖励政策一样。

但该村村委在村规民约或自治章程中没有这样的规定,那也就意味着即使是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也无法享受双份责任田的分配待遇。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发展经济,给予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优惠;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代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第二十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2)每户有几份责任田法律规定扩展阅读:

一、能够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且可以分双份责任田的:

(1)夫妻生育一个孩子后不再生育,并且其子女在十六周岁以内的;

(2)夫妻按有关规定收养一个孩子后不再生育,并且其子女在十六周岁以内的;

(3)夫妻原有两个计划内生育的孩子,其中一个意外死亡,另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

(4)夫妻丧偶后只有一个不满十六周岁孩子的;

(5)夫妻离婚前生育过一个孩子,离婚时孩子判由本人抚养,并且该孩子不满十六周岁的;

(6)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孩子,另一方未生育过孩子,现家庭只有这一个不满十六周岁孩子的;

(7)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孩子,其中一个由对方抚养,现家庭只有一个不满十六周岁孩子的;

(8)经过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放弃生育,且现家庭孩子年龄在十六周岁以内的。

二、无法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且无法获得双份责任田的:

(1)照顾生育第二个孩子的;

(2)子女留在本市,父母双方在国外期间的;

(3)未婚生育后不再结婚的;

(4)单身(包括离婚者)收养孩子的;

(5)孩子均已死亡的;

(6)再婚夫妻一方原已生育过两个孩子,离婚时各抚养一个,又与初婚或从未生育过孩子的一方结婚,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

③ 分配到户的农村责任田村民使用权和支配权有哪些

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一般说来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中的集体是指村或自然村为基本单位。虽然现在实行责任田不过农民拥有的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如果拥有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的村或自然村在经过村民自决后进行“土地流转”做得快一些还是符合有关规定的,其他没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的上级部门如果擅自决定“土地流转”是不合适。“土地流转”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建设好“土地流转”的各种制度和外部环境、建设好“土地流转”市场,具体的“土地流转”行为还是由有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的村或自然村和想拥有“土地”的使用者具体协商决定,其他方面是不要太插手干预。“土地流转”应该自愿为主

④ 责任田是每户农民负责耕种的田地,是包产到户的耕地,对吗

责任田,是指公社之后,实行的土地包产到户,实行按户口为单位,人口为基数的土地制度。

⑤ 本人有责任田,但户口已迁出,有没有法律保护

如果你户口迁抄出,那么就意味着不是该村集体成员,如果你还有家人在农村,那么这部分权利可以由你家人享受,因为现在土地承包责任田还是以家庭户单位承包分配的。
如果全家都迁出成为城镇户口了。就无法享受村集体(农业户口)的承包权宅基地,集体经济收益 等农民的福利。

⑥ 村里分到户的责任田是集体属有还是 归个人

1、村里面的土地不可能归个人所有的,应当归村集体所有。
2、《土地管理法》第八条第2款规定:“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该法第十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⑦ 土地承包责任田归属权怎么划分

八十年代初分田到户,那个
时候户口在农村嗯,那就可
以分到地。即便之后去城里
落户了,依然还是有份的。

⑧ 关于农民责任田确权国家有什么规定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依据,坚决不放过任何土地方面的违法行为,只要有,就不确权了,等着以后处理

⑨ 责任田所有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法释[2005]6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已于2005年3月29日由最 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二〇〇五年七月二十九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 ,对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一、受理与诉讼主体 第一条 下列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一)承包合同纠纷; (二)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 (三)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 (四)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 (五)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主 管部门申请解决。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用于分配的土地补偿费数额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条 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受诉人民法院应当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5条至第148条的规定处理。 当事人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当事人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当事人提起诉讼 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并书面通知仲裁机构。但另一方当事人接受仲裁管辖后又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 受理。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并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三条 承包合同纠纷,以发包方和承包方为当事人。 前款所称承包方是指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的农户,以及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 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四条 农户成员为多人的,由其代表人进行诉讼。 农户代表人按照下列情形确定: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证书上记载的人; (二)未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证书的,为在承包合同上签字的人; (三)前两项规定的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进行诉讼的,为农户成员推选的 人。 二、家庭承包纠纷案件的处理 第五条 承包合同中有关收回、调整承包地的约定违反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 三十条、第三十五条规定的,应当认定该约定无效。 第六条 因发包方违法收回、调整承包地,或者因发包方收回承包方弃耕、撂荒的承包地产生的纠纷 ,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发包方未将承包地另行发包,承包方请求返还承包地的,应予支持; (二)发包方已将承包地另行发包给第三人,承包方以发包方和第三人为共同被告,请求确认其所签 订的承包合同无效、返还承包地并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但属于承包方弃耕、撂荒情形的,对其赔偿损 失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前款第(二)项所称的第三人,请求受益方补偿其在承包地上的合理投入的,应予支持。 第七条 承包合同约定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证书记载的承包期限短于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期限 ,承包方请求延长的,应予支持。 第八条 承包方违反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七条规定,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或者对承包地造成永久性 损害,发包方请求承包方停止侵害、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第九条 发包方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收回承包地前,承包方已经以转包、出租等形式 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第三人,且流转期限尚未届满,因流转价款收取产生的纠纷,按照下列情形, 分别处理: (一)承包方已经一次性收取了流转价款,发包方请求承包方返还剩余流转期限的流转价款的,应予 支持; (二)流转价款为分期支付,发包方请求第三人按照流转合同的约定支付流转价款的,应予支持。 第十条 承包方交回承包地不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程序的,不得认定其为自愿交回。 第十一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流转价款、流转期限等主要内容相同的条 件下主张优先权的,应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在书面公示的合理期限内未提出优先权主张的; (二)未经书面公示,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开始使用承包地两个月内未提出优先权主张的。 第十二条 发包方强迫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第三人,承包方请求确认其与第三人签订的流 转合同无效的,应予支持。 发包方阻碍承包方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方请求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 承包方未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让方式流转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合同无效。但发包 方无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态的除外。 第十四条 承包方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方仅以该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未报其备案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第十五条 承包方以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或者抵偿债务的,应当认定无效。对因此造成的损失 ,当事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因承包方不收取流转价款或者向对方支付费用的约定产生纠纷,当事人协商变更无法达成 一致,且继续履行又显失公平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发生变更的客观情况,按照公平原则处理。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转包、出租地流转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参照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 定处理。除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属于林地承包经营外,承包地交回的时间应当在农作物收获期结束后或者 下一耕种期开始前。 对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投入,对方当事人请求承包方给予相应补偿的,应予支持。 第十八条 发包方或者其他组织、个人擅自截留、扣缴承包收益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承包 方请求返还的,应予支持。 发包方或者其他组织、个人主张抵销的,不予支持。 三、其他方式承包纠纷的处理 第十九条 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承包费、承包期限等主要内容相同的条件下主张优先承包权的,应 予支持。但在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已经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 序通过,并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主张优先承包权的,不予支持。 第二十条 发包方就同一土地签订两个以上承包合同,承包方均主张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按照下 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已经依法登记的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均未依法登记的,生效在先合同的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依前两项规定无法确定的,已经根据承包合同合法占有使用承包地的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但争议发生后一方强行先占承包地的行为和事实,不得作为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 承包方未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证书,即以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方请求确认该流转无效的,应予支持。但非因承包方原因未登记取得土地承包 经营权证等证书的除外。 承包方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除法律或者本解释有特殊规定外,按照有关家庭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转的规定处理。 四、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的处理 第二十二条 承包地被依法征收,承包方请求发包方给付已经收到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的, 应予支持。 承包方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人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青苗补偿费 归实际投入人所有,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归附着物所有人所有。 第二十三条 承包地被依法征收,放弃统一安置的家庭承包方,请求发包方给付已经收到的安置补助 费的,应予支持。 第二十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 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 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但已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政府规章对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 林地家庭承包中,承包方的继承人请求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的,应予支持。 其他方式承包中,承包方的继承人或者权利义务承受者请求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的,应予支持。 五、其他规定 第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本解释第五条、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及第二款、第十六条的纠 纷案件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必要时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第二十七条 本解释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施行后受理的第一审案件,适用本解释的规定。 施行前已经生效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热点内容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共 发布:2025-09-18 03:27:23 浏览:847
法学宣在线 发布:2025-09-18 03:27:15 浏览:463
脑控刑法 发布:2025-09-18 03:24:13 浏览:99
刑法分论框架 发布:2025-09-18 03:22:07 浏览:608
刑事诉讼法82条第一项寻衅滋事 发布:2025-09-18 03:13:21 浏览:690
广西整治法官 发布:2025-09-18 02:57:08 浏览:198
劳动法规定培训时间规定 发布:2025-09-18 02:47:12 浏览:594
广州黄埔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8 02:36:47 浏览:194
刑法的痛苦 发布:2025-09-18 02:35:06 浏览:744
法官助理的产生 发布:2025-09-18 02:34:16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