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犯罪法律责任
A. 银行卡借给别人洗钱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将银行卡借给别人洗钱将会承担刑事责任。
该行为涉嫌洗钱罪,如果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同时又构成洗钱罪或者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关联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一条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资金帐户的;
(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
(四)跨境转移资产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拓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B. 我的银行卡借给别人使用,现在被公安冻结了,我现在该怎么处理,如果涉嫌犯罪,我会负什么责任
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故意卖卡,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采纳谢谢
C. 如果朋友借用我的银行卡去犯法的话,我要不要负法律责任
要负法律责任。
如果收卡人用这些银行卡进行诈骗、洗钱或其他违法活动,持卡人就会因贪小便宜而犯法。《刑法》、《银行法》、《反洗钱法》中都有相关规定,即便持卡人毫不知情,也逃不开连带责任。事实上,个人以牟利为目的出售银行卡,并且是大批量的,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严重的还会构成刑事犯罪。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
(3)银行卡犯罪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银行规定,所有的信用卡和借记卡只限本人使用,如果将自己的卡借给他人使用,由此产生的任何后果均由银行卡本人负责。
当然也可以报案,由警方追回损失,但银行的损失是要由本人承担的。但是借给别人去做违法犯罪的活动的话那么出借银行卡的人将视同 从犯 也就是说是案件的帮凶。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
D. 把自己的银行卡卖给别人,别人用来诈骗了,我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按照法律规定,如果个人出售的银行卡在五张以下是不够刑事处罚的,最多会进行行政处罚。但是如果五张以上含五张就构成刑事犯罪了,有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E. 别人用我的身份信息来办理银行卡来犯罪我要受到法律责任吗
身份证属于唯一的个人身份的证明,依法不能出租出借。就你所说情况,要看你是否知情,对方用你的身份证你是否同意。如果你故意借给对方当然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对方利用不正当方法私自冒用你的身份证,因为你没有违法行为,当然不承担法律责任。以下是法律依据:
《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第十八条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列行为之一,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F. 银行卡诈骗需要负法律的责任吗
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于银行卡的使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对于银行卡诈骗来说是不一定要负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是要具体分析的,如果朋友利用这张银行卡进行诈骗的话,作为出借人来说,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是不需要负责任的,但是如果他是拿去诈骗的情况下还借给他的话,那么就是诈骗行为的共犯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希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够严格保护自己的银行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3、应该如何防范银行卡诈骗犯罪?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安全,用卡意识以及短信诈骗意识才行。如果在生活中受到诈骗罪的话的话,那么我们一定要严辞拒绝,如果有业务办理需求的话,那么我们也一定要去正规银行进行办理才行,千万不可以上当受骗。
G. 银行卡借给朋友收款我要负法律责任吗
你与朋友完成了一个出借行为,出借银行卡给朋友,朋友利用这张卡进行诈骗活动。作为出借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银行卡借用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负责任。但如果知道他是拿去诈骗的情况下还借给他,就是诈骗行为的共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一百九十三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7)银行卡犯罪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银行卡诈骗方式
大众方式
虚构退税信息。
虚构亲人、朋友发生车祸的求助信息。
虚构事主身份信息泄露,并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高额欠费,诱骗事主转账存款到指定账户,以消除不良记录。
虚构事主身份信息被人冒用,银行存款安全将受到威胁,诱骗事主转账存款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虚构事主的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洗黑钱,诱骗其将资金转入所谓“警方账户”,作资金冻结。
虚构信用卡透支信息。
最新方式
部分不法分子为了骗取持卡人信任,将个人手机号码呼叫转移至银行客户服务专线,待持卡人放松警惕后则回拨持卡人电话套取事主信用卡的个人信息。在进行此类诈骗时,嫌疑人一般使用两种方法诱使持卡人拨打其已经进行过呼叫转移的电话号码:
一是将该号码伪装成“求助电话”张贴于银行的自助服务区,并人为制造ATM机故障;
二是向信用卡用户发送诈骗短信误导持卡人回拨。
另外两种诈骗手段均以事先掌握大量个人信息为前提,嫌疑人往往会通过非法手段购买或盗取这些身份信息,随后从中任意选择某个人,通过客服电话进行信用卡挂失,若刚好此人确为该银行信用卡客户,嫌疑人就会要求银行邮寄一张新的信用卡到其提供的地址,然后再用此卡进行恶意透支;
或者嫌疑人以信用卡中心的名义向持卡人寄送《催缴通知函》、《紧急通知函》和《公安报案警告函》等伪造的银行文件,称“客户信用卡已透支消费,要求速到银行网点或邮局划拨缴款,如有疑问请拨打函件上联系电话”,进而再通过电话诱导持卡人泄露个人信用卡相关信息实施诈骗。
H. 如果朋友借用我的银行卡去犯法的话,我要不要负法律责任
不能乱借给人家,银行卡这些东西要是别人拿去搞非法自用的话 你肯定是要受法律责任的,所以银行卡身份证这些东西千万不要乱借
I. 银行卡不知怎么的被拿去洗钱了,会受到法律责任吗
银行卡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人带往洗钱,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洗钱是严重的经济犯罪性质,如果其他人使用自己的银行卡洗钱得到确认,我当然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犯罪嫌疑人洗钱将被判处5~10年徒刑。
如果不知道洗钱,就不会构成犯罪,更不会被判刑。洗钱首先需要知道或应该知道构成犯罪的是黑钱。 所谓洗钱罪,是指“洗黑钱”或“漂白钱”,目的是使犯罪所得能够被掩盖和变相,使其具有表面的合法性,是对隐瞒、隐瞒犯罪所得的各种犯罪活动的总称。与传统的犯罪形式相比,它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犯罪。
拓展资料: 洗钱罪的“洗钱罪”必须是特定犯罪所得和所产生的收益,即毒品犯罪、黑社会有组织犯罪、恐怖分子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和所得收益。 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故意以毒品犯罪、社会人民性质、有组织犯罪和恐怖犯罪、走私、贪污、贿赂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收入、金融诈骗罪为隐瞒、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下列行为之一,没收上述犯罪的实施和所得,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仅处洗钱罪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提供资本账户;
协助将财产转换成现金、金融票据或者有价证券的; 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转移资金的; 协助汇款; 以其他方式隐瞒或者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单位犯前款所列罪的,处罚金,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J. 银行卡给别人用了犯法怎么处理
银行卡持卡人也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刑法》、《银行法》、《反洗钱法》等法律条例中有规定指出,即便银行卡持卡人毫不知情,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个人以牟取利益为目的转借或者出售银行卡,并且是大批量的,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情节严重者还会构成刑事犯罪。
拓展资料:
1、银行卡是指经批准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 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使银行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银行卡自动结算系统的运用,使这个“无支票、无现金社会”的梦想成为现实。
2、银行卡外借风险: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卡的管理规定,其次拿该卡洗钱或从事其他非法交易活动,要承担连带责任。银行卡实名制,按规定本人使用,禁止出租出借银行卡。
3、银行卡外借风险:他人可能复制银行卡,进行盗刷行为。如果借给他人的是信用卡,刷卡后不及时还款会造成信用污点,影响个人信贷。银行卡丢失造成的任何损失都需要有银行卡持卡人承担。
4、信用卡风险: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所谓使用,包括用信用卡购买商品、在银行或者自动取款机上支取现金以及接受信用卡进行支付、结算的各种服务。这里“伪造的信用卡”,是指规定的伪造的信用卡,即使用各种非法方法制造的信用卡。对伪造的信用卡,有的是伪造者自己使用进行诈骗活动,也有的是伪造者将伪造的信用卡出售给他人或者送给他人,由他人使用,进行诈骗活动。无论是自己使用或者是由他人使用,对使用者来说,都属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情形。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无论是进行购物或者接受各种有偿性的服务,在性质上都属于诈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