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什么法律责任
❶ 14岁学生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❷ 学生在校受伤学校承担多少责任
法律分析:学生在校期间受伤的,要根据学校是否尽了职责而定,未尽职责的要承担相应责任。学生在八周岁以下的,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期间受到伤害的,学校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职责的,不承担责任。学校在八周岁以上的,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期间受到伤害的,学校未尽到教育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❸ 小学生在校伤人,谁应来赔偿
小学生在校伤人,赔偿责任应由以下主体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若学生行为非职务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赔偿责任主要由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通常是父母)承担。因为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若非执行学校任务或受学校指派,则视为个人行为,其造成的损害应由个人及其法定监护人负责赔偿。这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费等合理赔偿项目。
二、若学生行为构成职务行为或学校存在过错
职务行为:若学生在执行学校任务或受学校指派时造成伤害,如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执行教师指令等,此时学生的行为可视为职务行为,赔偿责任应由学校承担。
学校过错:即使学生行为非职务行为,但若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如校园安全设施不完善、教师监管不到位等,导致学生受到伤害或伤害他人,学校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赔偿金额的合理性
赔偿金额的合理性需结合病历、医药费票据、用药清单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确保所用药物合理、必要,并用于治疗本次所受伤害。若双方对赔偿金额存在争议,可通过派出所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四、刑事责任
若学生行为导致他人轻伤及以上后果,可能涉嫌犯罪,需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但需注意,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即使学生承担刑事责任,也不免除其或其监护人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