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短信有什么法律效力
㈠ 短信威胁能否构成恐吓罪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回答如下:
搜集证据报警,不构成犯罪
还有疑问,可以再联系我,祝好运!
㈡ 短信威胁恐吓算违法吗
违法,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2)威胁短信有什么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案例:新疆奎屯市一男子发恐吓短信泄愤被拘5天
张某因乱倒建筑垃圾被城管处罚后,发恐吓短信给处罚他的城管大队巡逻人员,最终,张某被给予5日行政拘留的处罚。
16日,笔者从新疆奎屯市公安局了解到了这起发恐吓短信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治安案件。“有人不停地给我发恐吓短信。”9月13日上午,奎屯市城管大队巡逻人员闫某向奎屯市公安局乌鲁木齐西路派出所报警。
民警说,接到报警后,他们展开调查取证的同时,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张某进行了传唤。张某如实供述了自己为泄私愤,先后向闫某5次发送恐吓短信的违法事实。张某交代,事情的起因跟他随意倒建筑垃圾,被闫某处罚有关。
8月初,张某在奎屯市某建筑工地拉运了一车建筑垃圾,为图省事就随意将垃圾倾倒在奎屯市闻莺园小区一个偏僻处,他开车准备离开时,被闫某发现,闫某依据城市管理有关规定对张某作出罚款200元,对施工单位罚款2000元的处理。
9月3日,张某去施工单位结算工资时,因乱倒垃圾一事被单位扣除2000元。“张某觉得自己被罚2000元是因闫某处罚所致,为发泄愤怒,4日至12日,张某先后5次将恐吓短信发给闫某,对其进行人身安全威胁。”民警说,几条短信大意为“小心我用车撞死你”。
刚开始闫某没太在意这些短信,后来看到同一手机号码不断给自己发来恐吓短信,闫某开始感到恐慌和不安,于是报警。
㈢ 短信威胁将构成什么罪,在30条以上。
对方已经构成多次发送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完全可以先进行治安处罚。是不是要够50条才能立为刑事案件要看当地的立案标准,但你可以先持保留的短信作为证据要求派出所进行处理,光同情不处理属于一种不作为,可以向当地派出所的上级机关投诉他们。
㈣ 短信恐吓构成犯罪吗
短信威胁要根据具体情节和造成的后果确定法律责任。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予以治安处罚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㈤ 被别人用短信威胁怎么办有什么法律途径可以使用
威胁你的人你认识么、之前你们是否有过矛盾?如果是无缘无故威胁你、你可把信息保留下来报警作为证据使用。
㈥ 短信恐吓怎么取证什么程度算犯罪
倒!
所以说有时候不是我们红颜是祸水,是你们男人逼的!
按正常程序说,如果短信骚扰危及到她人的人格尊严,影响到她人正常生活,她去提案的话,属民事责任,24天以下,3天以上拘留。这是情节较轻的情况下
㈦ 威胁短信算不算犯罪
算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7)威胁短信有什么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情节恶劣的已达到刑事处罚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群众接到威胁恐吓短信或电话后,无论是涉及自己还是家人,先不要惊慌,自乱阵脚,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报警;同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好个人和家庭信息。学校对学生家庭信息负有妥善保管的责任,应完善学生家庭信息的保管机制,严控外泄,切实保护好学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