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部门公示的法律效力

部门公示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2-01-04 11:05:05

Ⅰ 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其它各部下的通知有法律效力

应该有的 都应该有。

Ⅱ 事业单位的公示具有法律效力吗

如果到拟录用人员公示后,除非该拟录用人员存在着用人单位不了解的不符合回录用条件,答被别人举报并经查实之外,招聘机关不允许取消拟录用人员的录用。
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该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办法等相关规定,一切招录招聘程序都必须严格按招聘办法进行。

另外,在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应该会有一份详细的招聘简章,招聘简章是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办法等相关规定来制定的,简章具有法律效力。

按理来说,到了已经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这个地步的话,人事部门不会也不太可能反悔重新招聘工作人员,毕竟这要冒很巨大的风险。或许这位兄弟你听错了或者是了解错误了。

当然,如果人事部门真的反悔重新搞招聘的话,你可以采取到同级人民政府或者更高一级人事部门上访的形式进行举报,也可以向同级或更高一级纪检监察机关举报。当然,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也可以在网上发帖提高影响力,以达到社会舆论监督的目的。

了解一点,如不满意,参照其他兄弟的回答,望采用。。。。

Ⅲ 行政管理部门下发公告有法律效力吗

这个公告有法律效力,当然前提是公告内容不违法,没有违法相关法规政策规定。
不过一般来说应该用通告。

Ⅳ 政府公示的内容是否有法律效力

当然有法律效力。

Ⅳ 部门规章有法律效力吗

一般情况下,地方规章和部门规章在各自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立法法》第八十二版条规定:部门规权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立法法》第八十六条第三项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Ⅵ 部门行政办公会议的决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部门来行政办公会议的决定的法律自效力及其可诉性,不可一概而论,要综合其内容和实际情况,判断其实际上是否构成了其他种类的行政行为。
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如果会议纪要仅仅作为记录会议情况之用,并在行政机关内部传阅,则不存在对外发生效力的问题。但现实中,行政机关经常直接执行会议纪要的内容,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这实际上是以“会议纪要”之名,行“行政决定”、“行政指导”、“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等等之实。

Ⅶ 公司如何公示规章制度才有法律效力

案例:姜某与某公司劳动纠纷案

姜某是某公司业务员,平时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负责,每月总是很好地完成公司规定的目标任务。2009年3月18日,姜某和客户洽谈业务时发生争吵。事后,公司根据内部规章制度,要求姜某交纳罚款200元。姜某未按时交纳罚款,公司以其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于2009年4月1日向姜某下发了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姜某认为公司从未告知其该规章制度,于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撤销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仲裁委认为,该公司在规章制度订立方面履行了民主程序,经过职工代表大会的讨论通过,但未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该规定对姜某不发生效力,遂裁决:撤销该公司作出的解除姜某劳动合同的决定。

律师点评: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若认为职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单位必须依法制定明确、具体的规章制度;二是单位必须将相关的规章制度书面告知劳动者或公示。案例中,该公司在规章制度订立方面履行了民主程序,经过职工代表大会的讨论通过,但未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该规定对姜某不发生效力。仲裁委遂裁决撤销该公司作出的解除姜某劳动合同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Ⅷ 政府公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请详细点说明

在政府职权内的公示,应当具有法律效力;超越权限的公示,不具备法律效力。

Ⅸ 公示的法律效力

报纸上的公告是否具有法抄律效力,要区分公告的类型以及法律是否有相关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需要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的的,可以采取公告的方式送达,公告时,可以采取在报纸上公告的方式实施,具有法律效力。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三十八条 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

热点内容
经济法18秋在线 发布:2025-07-08 08:11:51 浏览:820
法治与综治 发布:2025-07-08 08:05:14 浏览:621
刑法的预防功能 发布:2025-07-08 07:58:40 浏览:528
实行法规 发布:2025-07-08 07:55:40 浏览:988
庭审上法官 发布:2025-07-08 07:50:39 浏览:144
东莞劳动法咨询电话号码是多少 发布:2025-07-08 07:50:04 浏览:258
交通法规掉头 发布:2025-07-08 07:48:24 浏览:983
广泛宣传法律知识 发布:2025-07-08 07:34:49 浏览:187
十七大法治 发布:2025-07-08 07:25:37 浏览:981
为什么要把经济法和行政法分开 发布:2025-07-08 07:21:20 浏览: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