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税收法律效力原则
Ⅰ 简述现代税收的原则,并解释各自又包含什么内容
两大原则:效率和公平.
效率是指政府征税应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影响,使税收的超额负担最小化.
公平原则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根据受益原则分配税收负担.该原则强调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的大小,应根据个人从政府提供的服务中所享受到的利益的多少来确定.二是根据纳税能力原则分配税收负担.该原则要求根据纳税能力来确定税收总额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比例.根据纳税能力,税收公平包括横线公平和纵向公平两方面的含义.
Ⅱ 简述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
所谓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由立法者决定全部税收问题的税法基本原则,即如果没有相应法律作前提,政府则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税收主体必须依且仅依法律的规定征税;纳税主体必须依且仅依法律的规定纳税,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它肇始于英国,现已为当今各国所公认,其基本精神在各国宪法或税法中都有体现。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税种法定、税收要素法定、程序法定。中国宪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都有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在即将制定的税收基本法中亦应明确规定。
Ⅲ 简述税收法定原则
所谓税收法定主义原则,是指由立法者决定全部税收问题的税法基本专原则,即如果没有相应法属律作前提,国家则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这一意义上的税法律主义正是现代法治主义在课税、征税上的体现”。它要求税法的规定应当确定和明确。该原则的作用在于:一方面使经济生活具有法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经济生活具有法的可预见性,以充分保障公民的财产权益。
Ⅳ 税法的适用原则有哪些
1、法律优位原则;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 ;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的限制);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 ; 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 ;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 在税收争讼发生时,程序法优于实体法,以保证国家课税权的实现。
(4)简述税收法律效力原则扩展阅读
税法适用原则的作用
在于使法律规定具体化的过程中,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判定税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解决法律冲突与纠纷,保障法的顺利实现,以达到税法认可的各项税收政策目标,维护税收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
税法适用原则并不违背税法基本原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税法基本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化。但是与其相比,税法适用原则含有更多的法律技术性准则,更为具体化。
税法应当依据哪些适用原则,多数国家的税法中并没有集中明确规定,而是散布在有关法律条款中。少数国家的税法中规定的税法适用原则更强调其实用性,与学理上的税法适用原则相差较远。
Ⅳ 税收原则包括哪些
税收原则亦称"税制原则"。指导一国税制建立、发展和制定税收政策的准则或规范。综合各派思想,一般认为税收原则应当包括:①税收财政原则。在保证国家的财政需要的同时,要兼顾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②公平税负原则。以公正、平等为目标,通过税收调节,实现合理负担,鼓励平等竞争。③税收效率原则。以增进资源有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为目标, 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增长的激励作用。④税务行政原则。要求税法简明易懂,征管简便严密;节时省费。⑤税收主权原则。保障国家独立自主的征税权力,维护本国的合法权益。
Ⅵ 论述我国税法的分类
税法体系中按各税法的立法目的、征税对象、权限划分、适用范围、职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的税法。
(一)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
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在税法体系中起着税收母法的作用。其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税收制度的性质、税务管理机构、税收立法与管理权限、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税收征收范围(税种)等。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统一的税收基本法,随着我国税收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将研究制定税收基本法。税收普通法是根据税收基本法的原则。对税收基本法规定的事项分别立法实施的法律。如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二)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税收实体法主要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就属于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税收管理法、纳税程序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组织法、税务争议处理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收管理法》)就属于税收程序法。
(三)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种:
1.对流转额课税的税法。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赞税、关税等税法。这类税法的特点是与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有密切联系。对什么商品征税,税率多高,对商品经济活动都有直接的影响。易于发挥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2.对所得额课税的税法。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法。其特点是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收入,发挥其公平税负、调整分配关系的作用。
3.对财产、行为课税的税法。主要是对财产的价值或某种行为课税。包括房产税、印花税等税法。
4.对自然资源课税的税法。主要是为保护和合理使用国家自然资源而课征的税。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均属于资源课税的范畴。
(四)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等。
国内税法一般是按照属人或属地原则,规定一个国家的内部税收制度。国际税法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国家间的税收协定、条约和国际惯例等。外国税法是指外国各个国家制定的税收制度。
(五)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收管辖权限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中央税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管理如消费税、关税等为中央税。地方税属于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如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为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收入,目前主要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管理,如增值税。
当前,除个别小税种地方有立法权外,其余税种的立法权均属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