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后果与法律责任区别

法律后果与法律责任区别

发布时间: 2022-01-10 17:01:08

❶ 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的区别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方式。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强制责任主体承担否定的法律后果,惩罚违法者,恢复被侵害的权利和法律秩序。另一方面,法律制裁又与法律责任有明显的区别。法律责任不等于法律制裁,有法律责任不等于一定有法律制裁,而且在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时,可视其违法情节、危害程度、主观方面等具体情况,依法减免或从重、加重制裁,这表明,即便是有法律制裁的情况下,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也是有轻有重。

❷ 打官司中的一切法律责任与相关法律责任有何区别

实际上两者的意思基本一致,所以区别意义并不是很大。只不过在使用上用一切法律责任文字语气会比较强硬,用相关法律责任会比较较一点,用一切法律责任多用于非合同起草方,用相关法律责任多用于合同起草方。

❸ 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区别是什么

刑事责任,是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依照回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答1、管制。管制是刑法规定的一种相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刑罚中最轻的一种。2、拘役。拘役是一种短时间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由法院根据刑法对犯罪情节与危害后果较轻的人判处的刑罚判决,公安机关就近执行,一般为拘役所执行。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刑法规定的一种对大部分犯罪人普遍适用的、高度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刑期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4、无期徒刑。无期徒刑也即没有期限的徒刑,是对罪行较重的人终身监禁的刑罚。5、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对罪行特别严重犯罪人的罪行依法判处了死刑,但又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宣告缓期两年执行的刑罚。6、死刑。对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犯罪判处剥夺生命的极刑;一般采取注射、电击、枪毙的方法执行,家属可以收尸。死刑的执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❹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

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对象可能不同:比如小孩打人,父亲付医药费。
有法律制裁版必然有法权律责任;有法律责任不一定引起法律制裁。比如法律后果轻微
法律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所应当承担的消极法律后果。
法律制裁是有权机关依法对违反法律规定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进行的处罚。

❺ 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的区别具体是

您好,问题答复如下:

通俗来讲吧,便于理解。
民事法律责任就是赔钱,或者用钱能摆平的都是民事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就是公安局抓取喝茶三至十五天不等。
刑事法律责任就大了,在监狱发套小房子住,时间看判决。

这是标准答案。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定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为:行政处分(内部制裁措施)和行政处罚两种。其中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具体的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我是知道id 律政盲流。很高兴为您解答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如有参考价值请采纳

❻ 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两者概念的区别

法律责任的一般涵义相当于义务。但在多数场合,法律责任的涵义指的是行回为人做某种事或不做答某种事所应承担的后果。
法律责任是法律关系主体对所另外的法律关系主题应承担的法律上规定的义务!而法律后果比法律责任的外延要广,它不仅包括责任,还包括法律责任带来的影响!

❼ 浅析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联系与区别

1、法律责任是指因抄违反了法袭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2、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❽ "法律后果"与"违法行为后果"的区别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快和法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普遍得到增强,以前比较少见的“民告官”案件即行政诉讼现在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行政机关作为被告的案件已经在人民法院的受案数量中占有很大比例,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被人民法院判决败诉的案例也十分普遍。其中一项重要也是常见的判决类型就是“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在行政诉讼中,“确认行政政行为违法”是仅次于“撤销行政行为”的判决类型,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二)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销或者判决履行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一)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二)被告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原告仍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的;(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没有意义的。”,那么是否意味着行政机关被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后行政机关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呢?专业行政法律师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行政机关被法院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虽然不导致行政行为自始被撤销的法律效果,但是行政机关及其相关责任人依法要承担多种法律责任。以目前比较普遍的征地拆迁案件为例,笔者告诉你行政机关被确认违法后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1、行政赔偿责任。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四条之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依法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此项赔偿费用由政府财政列支保障,被侵害人有权向侵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如果侵权的行政机关不予赔偿或者赔偿数额偏低,被侵害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承担了赔偿责任的行政机关有权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适用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有关时效的规定。因此,申请行政赔偿一定要及时,错过法定期限您的合法权益将不受法律保护。

2、监察处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监察法》实行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监察全覆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也不例外,行政机关的违法必然存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的失职违法行为。根据《监察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依法作出如下处置:(一)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按照管理权限,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二)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三)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对其直接作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由此可见,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后,必然有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受到监察处理。
同时根据《监察法》第三十五条:“监察机关对于报案或者举报,应当接受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对于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及第第六十四条:“监察对象对控告人、检举人、证人或者监察人员进行报复陷害的;控告人、检举人、证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监察对象的,依法给予处理。”之规定,被侵权人依法有权向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举报,要求监察机关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刑事责任。同样根据《监察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依法作出如下处置:(四)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机关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因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可能在违法行政之后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有可能触犯的罪名有: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土地罪等罪名。
附:《刑法》第397条:滥用职权罪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
2.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
3.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4.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二)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造成伤亡达到前款第1项规定人数3倍以上的;
2.造成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3.造成前款规定的损失后果,不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致使损失后果持续、扩大或者抢救工作延误的;
4.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的;
5.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热点内容
2006司法考试卷四真题 发布:2025-07-05 02:11:43 浏览:895
外汇有没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01:57:23 浏览:877
1996年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发布:2025-07-05 01:27:10 浏览:574
其它国家有立法强制戴头盔吗 发布:2025-07-05 01:22:15 浏览:333
兰州大学法律硕士好吗 发布:2025-07-05 01:21:01 浏览:522
道德经微盘 发布:2025-07-05 01:16:57 浏览:530
公明人民法庭 发布:2025-07-05 01:15:49 浏览:863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框架第六章 发布:2025-07-05 01:15:49 浏览:734
房产已过户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05 00:58:17 浏览:263
道德经对贪 发布:2025-07-05 00:58:06 浏览: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