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加强法律知识

加强法律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1-10 17:14:04

A. 如何提高法律知识

1 多看点有关法律的书籍 2 看看电视中的法律频道比如中央台的社会与法,普法栏目等 3 关注一些热门的与法相关新闻事件,热门话题等,也可以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4 选修一些有关法律课程。

B. 如何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归重在素养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门必须努力破除就业至上的评价体制,要科学定位就业与学业、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重建就业与学业并重、学业优先,知识与素养并举、素养优先的评价体系。高校不可随波逐流,应坚持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办学理念,消除学术泡沫,始终将素质教育摆在首位,高度重视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更加注重与哲学、史学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学科知识的融合,更加注重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层面来解读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将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则融化在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内化为一种素养。

其次,法律文明要对行为习惯起到培育作用。知识内化为素养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行为习惯,由自在转变为自觉的过程。因此,提高法律素养要重视法律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注意借鉴世界先进的法治文明成果和优良的法的传统,努力营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围,促进法律知识与法治文明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促使当代大学生养成包含法律素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再次,法律环境要形成无所不在的外部约束。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单向的,而是开放的、交互式的。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为此,一要努力优化法律环境,有法必依,切实维护法律尊严;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屈服于特权,努力消除司法腐败。以此,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权限内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约束。

C. 如何提高法律知识功底

如何提高法律知识功底,我给你如下建议:
第一、努力学习,吃透法律基础内,
第二、灵活运用,看容书时要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
第三、学好法理,宪法等法律基础;
第四、多看一些法律案例,多参加法庭开庭;
第五、多了解最新法律条纹;
第六、多与前辈、长者交流,多参加一些法律活动。

D. 如何树立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一尊严。因此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前言通过一些资料表明当今大学生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虽然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依然较低。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高校大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众所周知的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却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犯罪。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如此可见,刘海洋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我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应注重《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1、改变《法律基础》课仅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看法,加大教学力度。2、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应实行以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对案例分析及教师的指导、讲解,使学生掌握法学原理、基本制度。这一教学方法,打破了原有的纯理论知识满堂灌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原来以教师为权威的教学变成了师生互相交流,学生充分参与的平等对话,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掌握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的目的。(二)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同学们学习法律的热情。3.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通过组织学生去校外分听法庭审理,能开拓视野,也能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某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违法犯罪动机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犯罪学认为,犯罪动机是犯罪人的内心动力,这种内心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行为人的内在条件(生理和心理需要),二是外在条件(各种刺激)。从哲学角度分析,犯罪人的各种需要是内因,而外在刺激是外因。[9]我们知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心理卫生知识、性知识、性道德的学习,全面认识自我,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业务来引导大学生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调节心理的大学生,从而抵制不良习俗的侵蚀,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由此可见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从而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能够自觉的遵纪守法,而且能够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使同学们树立起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观念。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同时也能够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使其在行使自己权利时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E. 怎样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

这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可从丰富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其法律兴趣,营造校园氛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需要学生本人、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F.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这是一个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以中学生为例,结合当前我国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状况,结合当前法律教育途径单一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拓宽法律教育途径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一)结合德育工作培养法律意识

结合德育工作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途径。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获得了中学生的普遍欢迎。因此,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与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就显得极为有效。对于这两方面的结合来说,主要就是依托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来进行的: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来说,其和德育工作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一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德育内容,提升了中学生法律意识也就能够提升其道德修养水平。对于这种具体的结合来说,其可供选取的方式和手段是多样化的,比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就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这种形式也是德育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基本手段,对于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备较强的推进作用。

(二)结合课堂教学培养法律意识

作为中学生接触法律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重点结合相应的教学过程来培养法律意识也是比较关键的一项基本措施。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结合思想品德课程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思想品德课程涉及大量的法律知识,在对这些法律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避免出现流于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延伸,让中学生在领略文学魅力的同时增强法律意识。

(三)借助家庭教育培养法律意识

对于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来说,必须有效拓展法律教育的途径。相对于原有学校课程这个单一模式来说,合理地引入家庭教育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这种家庭教育手段的引入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可能针对所有学生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很多学生都有一些法律困惑,这些困扰的有效解决就需要依托家庭教育。很多法律知识对于家长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因此,家长就可以把这些法律知识较好地传授给中学生,促使其增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G. 我想学习一下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一些法律知识

法律是一个庞大的学科
你要想明白自己想了解哪方面的法律
不可能所有的都懂
想了解哪方面就买哪方面的书
网上有的是

H. 如何增强法律知识,做守法公民论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我国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法律的气息。《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然而,根据管家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我们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比如在社会不讲社会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偷窃敲诈。在学校不遵守中学生守则、违反校纪校规。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但他们无法真心地体会到事态的严重性。因此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被老师批评,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习惯成自然,违纪就会逐步成违法,以后到社会就有可能作为法的事。有的同学认为如今是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如果被学校这个规那个矩束缚,不利于自己发展,作了违纪的事才能体现自己的潇洒,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学校没有了校规校纪,那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障?一个从小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的人,长大了很难说他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遵纪守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遵纪是守法的基础,青少年时代是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我们青少年学生要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遵守校纪校规,遵纪守法,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自强、自尊、自重、自爱,争当一个文明的新时代青少年。

I. 想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律知识,请推荐几本法律书籍!

如果你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可以看一些和法律相关的书籍,如最新刑事诉讼法、物权法、法理学教程、民法总论等,最好是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书籍。

热点内容
劳动法91条内容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04 19:08:48 浏览:293
开福区法院院长 发布:2025-07-04 18:58:13 浏览:85
四川原石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7-04 18:54:41 浏览:910
托马斯大法官 发布:2025-07-04 18:34:18 浏览:906
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出版的合同法 发布:2025-07-04 18:24:04 浏览:744
公司规章制度奖惩 发布:2025-07-04 18:24:01 浏览:617
合同法与民法总则适用 发布:2025-07-04 18:23:02 浏览:287
新编经济法教程第四版真题 发布:2025-07-04 18:13:59 浏览:126
下列关于行政诉讼规章 发布:2025-07-04 18:05:55 浏览:613
司法标志服 发布:2025-07-04 18:05:07 浏览: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