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选其他村民的法律效力
『壹』 没有另选他人空格的村民选票是否合法
答:《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如果选举只印有候选人而没有另选人空格,那就相当于限定只能选举候选人,从而剥夺了其他人的被选举权,也同时也剥夺了选举除候选人之外其他人的权利。因此不等额设另选人空格的选票是违反宪法的!
『贰』 村选举办法规定不是党员不允许我参加村主任竞选,村民们通过另选他人,投票给我过半,全部视为无效票。求
摘要 没有党员证的人员可以参加村主任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叁』 村民参与分配的权利被削夺,除了走法律程序外还有其它好办法吗能否
哪些人可以享受土地征用补偿分配款? 从征地补偿款的分类看,征地补偿款可分为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地上物及青苗补偿费。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
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
当前,纠纷争执的主要焦点是对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分配有意见而引发的,尤其是个别村民在特殊情况下能否分配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情形,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除了一般的村民能享有征地补偿款外,以下你种特殊人群也可以
1、对于出嫁女及其子女要求分配征地补偿款的情形:
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0条:“农村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不得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和宅基地等,应当受到保障。”以及福建省实施妇女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农村妇女与城镇男子结婚,户口没转移,未能享受城镇居民低保费等待遇的,其及子女所在村不得注销其户口,不得收回其口粮、责任田等,应作为该村村民仍享有集体所有的土地为其提供社会保障的权益。
因此出嫁女及其子女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来源于集体所有的土地被征用而获得补偿的权利,对其分配征地补偿款的请求应予以支持。
2、对于农村入赘女婿要求分配征地补偿款的情形:
作为村民自治的产物,村规民约效力的发生必须以不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和不损害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前提,否则就是对村民自治权力的滥用。而其关于入赘男子及其子女不能享有土地承包及收益权的规定,恰恰违反了《宪法》、《婚姻法》以及《土地承包法》的规定。
因此,入赘女婿也与其他村民一样,有权参与征地补偿款的分配。
3、对于农村超生子女要求分配征地补偿款的情形:
一方面,超生子女是其父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情况下出生的,经行政机关处罚、审批后上户,具有村民身份。但是这种村民身份上的瑕疵导致超生子女作为村集体成员与其他村民应当有所区别。否则,如果不加区分地对超生子女和普通村民一律给予分配土地征地补偿款,无形中就成了对“超生行为”的鼓励。
另一方面,超生子女是否享有村民待遇、享有同等数额的土地分配款影响村集体其他成员的直接利益,应当在村民个人利益与村集体其他成员整体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保护超生子女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因此,目前法律法规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应尊重农村集体组织自治权的行使,是否分给、分给多少由村民按照民主议定的原则决定。
4、对于镇办企业单位退养人员回到本村和全家从外地迁回老家居住且户口也迁回本村落户的人员要求分配征地补偿款的情形:
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这些“回迁”人员既没有退休养老金,也不享有城镇居民所享有的“低保”和“社保”,其基本生活没有保障。而依据《土地承包法》的立法宗旨精神和有关的政策规定,土地是村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生活保障,按户口属地原则,他们应享有户口所在村的土地承包权和土地补偿分配权,作为他们的的基本生活资料和生活保障。
因此,对于“回迁”居住而原先承包的土地被原所在村收回的人员,应当给予分配征地补偿款。
5、对于全家移居城镇生活但户口尚在农村的人员要求分配征地补偿款的情形:
根据《民法通则》中的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和平等原则,对于“迁出”人员要求分配征地补偿款的,应区分对待。
平等不是平均。对于“迁出”人员,不能一味地适用户口属地原则:履行了村民义务的,应当参与分配征地补偿款;而未尽村民义务的应当少分获不分。
6、对于新生儿和死亡人员的家属要求分配征地补偿款的情形:
根据《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灭于死亡,新生儿从出生开始就是该村的一份子,就应与村民享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待遇,在分配时婴儿已出生就应该分给。而村民在分配时已死亡,民事权利也随之灭失,其家属要求死亡人员继续享有民事权利和村民待遇,有悖法律规定,不应分给征地款。
因此,新生儿要求分配征地补偿款的应予支持,死亡人员的家属要求分配征地补偿款的不予支持。
征用土地的补偿费有几项,怎样计算各项补偿费?
征用土地的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
⑴土地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⑵安置补助费: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人口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4至6倍。最高不超过15倍;
⑶征用其它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按征用耕地的一半计算;
⑷地上附着物、构筑物和青苗补偿费,参照宜宾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予以补偿;
⑸征用土地方案经批准后,自公告之日起,除依法婚嫁、生育的人口外,新迁入人员不予安置,抢种抢栽抢建的不予补偿。
『肆』 一张全村村民的联名签字是否具有法律效应能否在官司上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无论什么诉讼,都讲究“孤证”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所以,即使是中共中央签字盖章回的文书都不答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唯一证据。
全村村民联名签字的文书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只是其证据效力还需要其他方面的证据来映证,只有所有的证据形成一个不矛盾的整体,才能证明其相应的案件事实。
也就是说,这个文书有它的法律意义,可以作为有效的判决依据,但是,单凭一个孤立的证据不能作出判决,其法律意义也是有限的。
『伍』 我们村选举村民代表,临时住户和户籍不在本地的村民有选举权吗最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谢谢!
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满足以上条件有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三条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村民委员会选举前,应当对下列人员进行登记,列入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
(一)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
(二)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
(三)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
已在户籍所在村或者居住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不得再参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陆』 村民代表推翻另选,原选村民代表有资格参选吗
另选表示重新选举过,之前选举产生的结果无效了,但是你参选资格还是有的,因为你没有被剥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以是有资格再参选的。
『柒』 村民小组之间的协议在法律上有效吗
你好,只要没有违法违规等使合同无效的情形,村民小组之间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捌』 村民代表所决定的重大事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在不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
村民内会议或者村民代表根据有关容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村实际,所决定的村规民约等重大事项,其内容主要涉及集体财产处置、公共秩序、治安管理、邻里关系等各个方面,它反映了村民自治的内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因此,村规民约是法律约束下制定的,其所产生的民事行为是有其合法性的,所以,是有法律效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时规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可见,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所决定的事项,如果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也必然没有法律效力。
『玖』 依照民法通则规定民事行为被人民法院认定为部分无效后其他部分的法律效力情状
民事行为被人民法院认定为部分无效后,如果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内仍然有效。《容民法通则》第六十条 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民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者撤销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行为"。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所必需的条件的民事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如果民事行为被人民法院认定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拾』 另选人被选上村民主任镇党委不承认怎么办
村民主任有村民选举产生。村民有自己的权力选出负责村务的负责人。镇政府无权干涉。除非被选举人没有资格参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