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者还钱了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么
Ⅰ 诈骗案件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还会判刑吗
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引入了刑事和解制度。如果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就赔偿问题达到协议,取得受害者谅解的,司法机关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取得受害人谅解后是否不追究刑事责任,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具体分析。
法律依据: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2、《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Ⅱ 诈骗后如数归还钱财是否还犯罪
诈骗别人钱财后归还一样构成诈骗罪,只能说明认真罪态度好,在量刑时可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所以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首先是要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关于该标准,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对此作出了一般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但此仅为全国性的一般标准,各地方可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该数额幅度内进行适当调整。
Ⅲ 诈骗还钱了会坐牢吗
骗取他人财物后将财物归还的,会不会判刑要依据犯罪的情节而定,如果犯罪情节轻的,可不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犯罪情节不严重的,并且有悔罪表现的,有机会免于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
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谅解的;
(五)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Ⅳ 诈骗5000元受害人提交了谅解书并说明不予追究法律责任是否还判刑
谅解书只能是在量刑时起到从轻的作用,不能左右法院追究诈骗者的法律责任和定罪!
Ⅳ 诈骗罪已经立案,如果当事人不追究,那么案犯能否从轻发落,或者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谢谢
如果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就赔偿问题达到协议,取得受害者谅解的,司法机关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取得受害人谅解后是否不追究刑事责任,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具体分析。
法律依据: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2、《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Ⅵ 已经构成诈骗,民警调解成民事纠纷,如果对方不还钱我可以继续追究刑事责任么
对方不还钱你可以再到公安局报警,同时询问对方到底是否属于诈骗。
Ⅶ 诈骗50万批捕后家属帮还钱,对方不追究刑事责任还有用吗,
诈骗罪是结果犯,数额犯,以犯罪数额较大(2000元为数额较大)为既遂,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相关规定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诈骗案件的几个具体问题解释如下: 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Ⅷ 诈骗罪归还欠款,受害人承诺不追究责任了,还立案吗
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即使积极退还赃款并获得受害人谅解,也只是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依据,但是不是免于处罚的依据。
如果已经报案,司法机关会按照程序办理!
Ⅸ 诈骗归还受害方钱后还追究刑事责任吗如果追究怎么判决
骗了人家钱,不管还没还,只数额超过5千元,一般都追究刑事责任的。刑法处罚的是犯罪行为,实施过应当处罚的行为了,就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实施行为后,有悔罪行为、挽救措施,刑法相应的也会给一个从宽处罚的机会,但很少达到不处罚的程度,一般得经过法院认定确实是犯罪情节显著轻微,才不作犯罪处理,这种认定,其实在公安,在检察院也会考虑的,不过都很少采取。
诈骗得钱后,因为被识破了或被抓住了,退出了赃款,肯定是一个从轻处罚的情节,但不见得是不予处罚的理由。因为从旁人看来,这事本来就不该做,这钱本来就不该拿,拿到的钱本来就该还回去的,只是早还还是晚还的问题,早还麻,博取个好的认罪悔过态度,之后到法院量刑时,可以作为一个从宽情节。所以,如果公安已经立案抓人的话,大概就是上述的处置结果。如果仅仅是被害人找过来了,立马归还了钱款,那只能央求人家别报案,别走刑事程序,放自己一马。
Ⅹ 诈骗犯坐牢刑满释放出来后怕还钱又跑了这么办还可以追究他的刑事责任吗
诈骗犯坐牢出来怕还钱又跑了,不可以再次追究他的诈骗刑事责任,因为他已经接受刑事处罚了,按照一罪不二罚原则。但是他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可以通过法院起诉、判决和强制执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64条,对犯罪分子犯罪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对受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及时返还。违禁品或供犯罪使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收缴的财物及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自行处理或挪作他用。
因此,诈骗罪犯罪分子,在被刑事处罚后,是不能免除其返还受害人合法财产,也就是诈骗所得的法定义务的。因为这是刑法的原则。否则刑法保护公民 法人 人身和财产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就无法实现。
所以,犯罪分子在接受刑事处罚前或之后,只要有偿还能力,就应当依法返还诈骗受害人的财物。没有偿还能力,亦应当分期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