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效力列举

法律效力列举

发布时间: 2022-01-13 10:36:05

A. 怎么写欠条即有法律效力又简短方便请列举例子

欠条
今借到***人民币***圆整,于*年*月*日前还清,逾期每年按总金额的1%付给违约金。
借款人:***
*年*月*日

B. 法律效力在收养关系中是怎么样的呢

‍‍

一、收养关系的法律效力

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生效。根据婚姻法第23条的规定,收养的法律效力可分为两方面:

1、收养的拟制效力

收养的拟制效力,即形成收养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效力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相同:养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生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

三、哪些人可以被收养

我国《收养法》第4条规定 , 下列不满 14 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1、丧失父母的孤儿. 何谓孤儿?按照我国民政部在《关于办理收养登记中严格区分孤儿与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的通知》(1992年8月11日)中所作的解释,孤儿系指其父母死亡或人民法院宣告其父母死亡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这里所说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 系指被父母遗弃的初生儿和其他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遗弃婴儿和儿童的 , 一般为生父母 , 也可能是养父母。作为被收养人的弃婴和儿童 , 应以其父母查找不到为必要条件。

3、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生父母有无特殊困难 , 是否无力抚养 ? 这方面的具体情形在法律中是不可能一一列举的 , 只能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来认定。一般说来,如父母出于无经济负担能力、患有严重疾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原因 ,以致无法或不宜抚育子女 , 均可视为有特殊困难 , 无力抚养。

‍‍

C. 什么是法律效力,你能列举几例吗····十万火急啊

法律生效的范围。包括:(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②法律上的约束力。如某个合同发生法律效力,就是该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护。
1、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2、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3、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④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是: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根据我国法律,对人
的效力包括两个方面:
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4、法律对事的效力法律对事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那些事项。这种效力范围的意义在于:
①告诉人们什么行为应当做,什么行为不应当做,什么行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对什么事项有效,确定不同法律之间调整范围的界限。
5、法律的空间效力,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
6、法律的时间效力法律的时间效力,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时间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法律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三种: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③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
7、法律终止生效的时间法律终止生效,即法律被废止,指法律效力的消灭。它一般分为明示的废止和默示的废止两类。
明示的废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
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
8、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为原则。目前各国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而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D. 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越通俗越好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这里的法律效力不一定是针对法律,一些正规合法的条款、规章或协议都可以具有法律效力,只不过效力范围不同而已。

举例:

比如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既然认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则每一位继承人都应当服从遗嘱中的条款,不管条款是否对自己是否公平,都要无条件服从,都要接受遗嘱的条款,遗嘱执行人可严格按照遗嘱条款处置遗产。


  • 对法律效力的详细解释:

1、法律生效的范围。包括: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2、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3、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④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是: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4、根据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包括两个方面:

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 对人的效力

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 对事的效力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事项。这种效力范围的意义在于:

①告诉人们什么行为应当做,什么行为不应当做,什么行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对什么事项有效,确定不同法律之间调整范围的界限。

  • 空间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 时间效力

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 生效时间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③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

  • 终止生效

法律终止生效的时间法律终止生效,即法律被废止,指法律效力的消灭。它一般分为明示的废止和默示的废止两类。

明示的废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

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

  • 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为原则。各国普遍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而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E. 试举例说明法和法律的关系怎样

法是反映社会主体在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直接法权要求。这种直接的社会权利要求往往借助于统治阶级创制法律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统治阶级的直接社会权利要求,取得国家意志的形式。法不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而是人们在社会物质生产关系过程中习惯地形成的。而法律则是一种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形式。
读了这段话,我自己也感到十分的咬口。要真正的理解法与法律的关系,我们得从具体的例子来理解。
如:清正廉洁,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公务员的要求,也是老百姓对公务员的期望,这就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公务人员的管理理念,清正廉洁这就是法。
那么,公务员不能够做到清正廉洁,贪污受贿怎么办呢?有的贪污多,有的贪污少,有的受贿多,有的受贿少,具体怎么惩治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就作了具体的规定,什么样情况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刑法。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就是法律。
所以说,法, 就是一种理念;法律就是一种具体的戒律条文。
1、法与法律的联系
(1)、法和法律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法是法律的内容,法律又表现法。
(2)、法与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对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观认识。
(3)、法与法律的本质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与法律的区别
(1)、两者的内在属性不同。法是一种权利要求,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生活要求的权利体系。而法律则是一种国家意志,是体现国家意志要求的实在法律规范和秩序体系。
(2)、两者与国家权力的联系程度不同。法与国家权力并无直接的必然联系,不能把权力看做是法的实在基础。而法律则是与国家权力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法律所具有的普遍性、规范性和国家强制性、国家意志性等特征,正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
(3)、两者与社会经济的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不同的。法对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反映是直接的。而法律则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
(4)、两者的效力不同。法不具有国家意志性,所以它的效力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而法律却具有国家意志性,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F. 国家有哪些法律分为几大类详细点 谢谢!!!

当代中国法律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宪法
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特别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法。宪法是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规定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其主要功能是制约和平衡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国最高的法律渊源。宪法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基本规范组成,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是其它附属的宪法性文件,主要包括: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国籍法、国旗法、国徽法、保护公民权利法及其他宪法性法律文件。
2、法律
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义的法律,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非基本法律、专门法)两类。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统称,如刑法、民法、诉讼法以及有关国家机构的组织法等法律。一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种具体社会关系或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规范性文件的统称。其调整范围较基本法律小,内容较具体,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
3、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就有关执行法律和履行行政管理职权的问题,以及依据全国人大的特别授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4、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是指依法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就地方性事务以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指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地方性法规只在本辖区内有效。
5、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规章。内容限于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的规定,以及相关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适用范围是该民族自治地方。
7、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特别行政区同中央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但特别行政区享有一般地方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包括依据全国人大制定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所享有的立法权。特别行政区的各类法的形式,是我国法律的一部分,是我国法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也是我国法的渊源。
8、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指我国与外国缔结、参加、签订、加入、承认的双边、多边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国际条约的名称,除条约外还有公约、协议、协定、议定书、宪章、盟约、换文和联合宣言等)。这些文件的内容除我国在缔结时宣布持保留意见不受其约束的以外,都与国内法具有一样的约束力,所以也是我国法的渊源。

G. 行政诉讼法学 法律效力包括哪些

主要目的

中国制定行政诉讼法法典的目的明确、具体地规定在法典第一条中,即:
①为了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②为了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③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主要特点
中国行政诉讼法的主要特点是:
①规定被告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案件是当事人控告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案件。
②它解决的纠纷,是政府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行政纠纷。
③它规定的行政诉讼,是法律规范明文规定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控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诉讼。
④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所争议的,只能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⑤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

“民告官”更加畅通 明年5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1月1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全文共计61条,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制定后作出的首次修改。修改的最大亮点,是扩大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表现在:一是具体列举了除人身权、财产权以外的其他一些社会权利,比如社会保障权、公平竞争权等等;二是把部分行政合同也纳入到受案范围;三是把“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行政行为”,更加便利了立案难问题的解决。此外,对于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也就是俗称的红头文件,《决定》规定可以在提起具体诉求时提出审查请求。

另外,《决定》明确提出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起诉的权利,扩大原告资格,延长起诉期限等等,进一步加强对公民诉讼权利保护,切实解决立案难问题;提出要适时解决行政争议,避免程序空转,并增加了调解制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明确复议机关维持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和作出原行政行为的机关作为共同被告,并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完善管辖制度,规定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以确定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一审行政案件;完善判决形式,增加了确认违法判决和确认无效判决等判决形式,切实强化了法院审判权力,等等。

行政诉讼法是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实施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公民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行政诉讼案件逐渐增多,一些行政机关千方百计不当被告,导致很多应当通过诉讼解决的纠纷进入信访渠道,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信访不信法”情况。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国法院年均受理行政案件仅有十几万件,占全部案件总量的比例很低。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于拓宽“民告官”法律渠道,完善依法维权和化解行政纠纷机制,改进和完善行政诉讼起诉、审理、判决、执行等机制,强化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用人规定 发布:2025-07-01 12:09:19 浏览:576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法律 发布:2025-07-01 11:54:04 浏览:1000
德国法刑法 发布:2025-07-01 11:53:53 浏览:467
合同法与质量法 发布:2025-07-01 11:53:17 浏览:714
法律顾问签订程序 发布:2025-07-01 11:52:40 浏览:103
借据的法律效力是多久 发布:2025-07-01 11:26:09 浏览:2
法律硕士和金融专硕 发布:2025-07-01 11:22:35 浏览:486
鞍座的法规 发布:2025-07-01 11:21:47 浏览:797
南京装修管理条例 发布:2025-07-01 10:56:16 浏览:630
婚姻法普法讲课稿 发布:2025-07-01 10:55:59 浏览: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