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院对信访人答复书的法律效力

法院对信访人答复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2-02-20 07:59:05

㈠ 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捏造事实可否行政诉讼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2月8日出台的司法解释,信访答复意见书不具有可诉性。故信访答复意见书不可以进行行政诉讼。

㈡ 信访意见答复书,现在有没有法律效力

根据信访条例,该答复书是指导性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有法律效力的只能是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

㈢ 纪委调查结果是向举报人口述还是书面答复举报人要求书面答复有法律依据吗在今年年初有个实名举报已经

摘要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㈣ 信访处理意见书法院认可吗

不能作为证据。答复意见是对信访事项,回复处理意见或结论。而证据是直接证实案件事实的书证材料、证言、调查询问笔录、勘验鉴定意见、电子数据等。比如,你向信访局控告强拆违法、违规,现场的照片、录像、公安机关的勘验现场记录、调查询问笔录是证据,而信访局答复是否存在违规强拆的意见书不算证据,法院不能采用为证据,但可以将信访局的调查材料作为证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4条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根据民诉解释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由作出裁定、支付令的人民法院或者与其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执行。认定财产无主的判决,由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将无主财产收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信访处理意见不属于法院的判决、裁定、支付令等不能申请强制执行。信访的事项,法院不受理的。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㈤ 有新的发现,是向法院起诉,还是申请法院废止,己经生效的信访答复意见书

有新的发现,可以向法院提供新的证据,这样有利于你。

㈥ 法院的答复是什么意思,答复具有法律效果吗

原则上,答复不是司法解释,按《立法法》的规定,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但现实中,回下级法院可答以参照执行,因此实践中是有指导意义的。

我国法律适用原则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行政法规,规章,等, 另一种是司法解释,行政解释,这些都是有法律效力的。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可以在审判文书中直接适用。

最高法院的答复,复涵等,不是司法解释,是针对各省高级法院对某一类案件或某个特别的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的请示,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一般情况下,它可以指导下级法院的司法实践,下级法院在审理案件的时候,可以根据最高法院的批复、答复等精神来进行判决,但不能在判决文书中直接引用。

㈦ 信访条例可以作为起诉的依据,还是证据

《信访条例》是行政法规,不是证据,也不是起诉的依据。
能起诉的事项不需信访,很多信访事项,是不能或很难通过诉讼解决的。
对信访处理结果不服的,不能起诉。

㈧ 如果走信访所出具的答复意见不同意下一步该怎么办

《信访条例》规定信访案件三级终结制。第一个受理信访案件的单位或部门向信访人出具《内信访事项容答复意见书》后,如果信访人对答复意见不同意,就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上一级行政单位提出复查(《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后均注明“如不同意本答复意见,可在30日内向xxxx提出复查”)。复查应提出书面申请,说明为什么不同意答复意见及相应的政策依据,以及有什么要求。复查单位受理后,30日内应出具复查意见。如果对复查意见仍不同意,按照同样的原则,再申请复查的上一级单位进行复核。如果对复核意见仍不同意,信访程序就走完了,信访部门就不再受理了(当然指的是同一个信访事项)。

如果您对答复意见不同意,并且不想继续通过信访途径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依法起诉。

㈨ 信访事项复核决定书有法律效力么

只是信访条例所制定的一种信访处理程序,不属于行政行为,没有法律效力,不可诉.

㈩ 信访意见书有法律效力吗

信访,是指公民、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自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所以它不具备法律效力,仅仅就是一种官民之间的沟通而已。

热点内容
克隆与伦理道德 发布:2025-05-25 23:50:40 浏览:763
任丘法院刘 发布:2025-05-25 23:50:27 浏览:262
行政法规哪里可以修改 发布:2025-05-25 23:39:58 浏览:500
屏南法官 发布:2025-05-25 23:38:19 浏览:554
劳动法旷工处理办法 发布:2025-05-25 23:28:21 浏览:157
有关中学生法律知识的意见 发布:2025-05-25 23:00:05 浏览:838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生育保险 发布:2025-05-25 23:00:04 浏览:488
射阳离婚律师 发布:2025-05-25 22:53:21 浏览:910
饭店劳动保障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25 22:52:22 浏览:923
刑事诉讼法2018起诉意见书 发布:2025-05-25 22:52:20 浏览: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