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派遣的法律效力
1. 单位逆向派遣!我申请了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裁决后,单位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这个仲裁结果要等法院判决之后才有效力的,劳动仲裁的裁决用人单位起诉之后,就不会发生法律效力的。现在要等法院判决。
2. 逆向派遣的逆向派遣的违法性
刘继臣部长指出:“《劳动合同法》特别规定了一条,我们国家的劳务派遣工主要适用于临时性、替代性、辅助性的工作岗位,本来你就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你要把他改成一个劳务派遣工,那就是说国家法律提倡什么,你就反对什么,你想想这样的用人单位,这样的企业家,坦率地说,你好不了。你在劳动用工问题上,和法律对着干,你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其他问题上,你也有可能规避国家的法律。这样的单位、这样的经营者很难会使企业兴旺发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的相关法律解释从书来看,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对逆向派遣行为引发的部份案例作出了用工单位败诉的判决。根据最高院相关法律丛书定义,“逆向派遣”是指劳动者已经有了工作,用人单位却偏偏不与他签订劳动合同,而是找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力派遣合同,劳动者以派遣员工的名义从事劳动。在此情况下,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通过签订劳动力派遣合同,将责任转嫁给派遣单位,变成与劳动者没有劳动关系的第三方。实际上,这是一种借用劳动力派遣名义、逃避法律责任的“逆向派遣”,或叫“反向劳务派遣”,其实就是假派遣。
3. 逆向劳务派遣合法吗
合法肯定合法的,要找规范专业的劳务派遣公司去做,不建议去做异地派遣。
4. 单位规避责任逆向派遣承担什么责任
。所谓逆向派遣,是指单位与部分或者大部分劳动者先解除劳动合同,让这些职工另与本单位指定的派遣机构重新订立劳动合同,再由该派遣机构将这些职工派回单位工作。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采用逆向派遣的方式逃避责任,特别是逃避《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者的种种权益,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合法的派遣应当是先由劳务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务公司再与用人单位签订派遣合同,之后,由劳务公司将劳动者派遣至用人单位工作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逆向派遣”以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目的,是不能得到法律认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二条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5. 我已被逆向派遣了七年了,现在想打官司,过了时效期了吗
还在职 就没有 总有一个 说法 人善被人欺
6. 什么是逆向劳动派遣
逆向劳务派遣,是针对劳动法中对劳务派遣进行规避的一种形象说法,而非正式的法律术语。所谓逆向劳务派遣,是指单位与部分或者大部分劳动者先解除劳动合同 ,让这些职工另与本单位指定的劳务派遣机构重新订立劳动合同,再由该派遣机构将这些职工派回单位工作。这种逆向劳务派遣的方式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是违法的。 相关法律可参考:《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七条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7. 逆向派遣的逆向派遣的定义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这也就是禁止有些单位钻法律空子搞所谓的“逆向派遣”。
8. 逆向派遣是否违法,有无明确的定义
肯定是违法的,你自己看看!
逆向派遣”又叫“逆向劳务派遣”,这是针对劳动法中对劳务派遣进行规避的一种形象说法,而非正式的法律术语。根据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刘继臣所述:“逆向派遣,即与本单位部分或者大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让这些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再与本单位指定的某一劳务派遣机构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然后由该派遣机构将这些职工再派回本单位继续工作。”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这也就是禁止有些单位钻法律空子搞所谓的“逆向派遣”。
9. 事业单位逆向派遣属于行政诉讼还是劳动关系民事诉讼
摘要 《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逆向劳务派遣无明确规定,因此不能简单否定这种倒签劳务派遣合同的效力。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深入探究。如果行政相对人觉得派出所处理的是不合法的,可以进行投诉,如果派出所及其民警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可以打110投诉。 110除了接受报警以外,还会转接对警察的投诉举报,拨打110求转警务督察即可投诉。
10. 逆向派遣,是违法行为吗
法律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