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上下级机关法律责任

上下级机关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2-24 03:47:24

A. 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所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

依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详见下面第五十五到第六十二条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五十五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
(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五十六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九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 街道办违法可以告他的上级机关吗

你好朋友,街道办是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所以说法院既然已经判决由铁道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在其上级单位没有对该事件也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前提下,你是不可以告他的上级机关的。

C. 上下级人民政府部门之间是什么关系

上下级人民政府部门之间一般是隶属关系,而且每一个政府部门都会有不同的职能。因此不同的部门也会有不同的隶属关系。

一、 一种为领导关系。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是领导关系,也就是说上级行政机关有命令指挥,监督下级机关的权利。如果下级机关有相应的违规行为,违规决定上级机关,可以进行改正和撤销。下级机关必须服从上级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如果违背就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 一种为指导关系。

对于许多职能部门来说上下级为指导关系,这里包括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这些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属于业务上的指导与监督,上级部门对下级并没有命令和指挥的权利。而且对于人民政府来说,对下属职能部门也为指导关系。就比如说当地人民政府对当地各个部门都具有指导意见的权利,这里包括人事部门、劳动部门,卫生部门、环保局等。

【(3)上下级机关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国家机关组织简介

1、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如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等,也叫政权机关。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也在国家机关之列。

2、特指中央一级机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各专门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派驻国外的大使馆、代办处、领事馆和其他办事机构。

D. 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所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依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五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
(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E. 司法机关的体系是上下级的行政负责体系

目前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公检法三家,公安机关跟检察院是上级领导下级的关系,法专院则属是上级监督下级,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说每级法院都是相对独立的,并不是上下级领导关系

1.在中国,司法机关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两大类;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公正行使国家审判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法院主要指省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

2.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严格行使国家的检察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检察院包含省级人民检察院、市级人民检察院、基层人民检察院;

3.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同时它又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在履行刑事侦查职能的时候,公安机关可以被认为是司法机关的一部分,在行使行政职能时则不属于司法机关;

4.国家安全机关、监狱侦查部门、军队保卫部门等其他负有刑事侦查权的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机关。

F. 上下级人大关系是指导关系吗相关法律依据是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决定了其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同行政机关和党组织上下级之间关系的不同。行政机关和党组织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指挥与服从的关系,而人民代表大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法律监督关系、业务指导关系和工作联系关系。

上下级人大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

(1)法律上的监督关系。地方各级人大都必须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大的决议、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但这种保证不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而是通过立法、监督等方式来实现的。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地方性法规实行备案审查制度,有权撤销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不适当的决议等。

(2)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在选举工作中,上级人大常委会要对下级人大常委会进行工作指导,如发布如何搞好换届选举的有关通知和要求,解答法律或者工作问题等。在日常工作中,上级人大常委会通过发布文件、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下级人大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下级人大解决工作上的某些问题。

(3)工作上的联系关系。上下级人大之间的工作联系是广泛的。如上级人大常委会邀请下级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列席会议、委托下级人大常委会组织本级人大代表视察或者进行专题调查,召开联系工作会议,交流情况、探讨问题等。人大上下级之间加强联系,有利于共同做好人大工作,共同推进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

G. 下级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批准机关。 见: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下级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批准机关为被申请人。 希望对你有用。

H. 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法律责任

对于“行政法律责任”一词,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
对于行政法律责任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管理者、被管理者两个层次,这些主体都负有法定义务,也会因为违反法定义务构成行政违法。

一、行政法律责任 虽然对于“行政法律责任”学术界并没有提出标准的统一定义,但学术界提出的概念大致相同。
即行政法律责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为违反法律标准而构成违法行为,需要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种类,即制裁性责任(通报批评、追缴、没收、行政处分等)和补救性责任(履行职责、行政赔偿、恢复名誉、返还权益等)。
其主要特征为: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法律义务的结果;
(2)违法行为没有超出法的限度,适用行政法中的制裁措施;
(3)行政违法行为实施者向国家承担责任是责任措施的表现;
(4)责任承担者作为一种否定性评价,主要表现在社会谴责、国家惩罚等法律负担;
(5)国家机关结合相关法律条例、执法程序追究责任。
来源:法制博览 (2020年02期)

I. 行政机关的行政法律责任包括什么

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人因违反行政法规范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它版主要是行政违法引权起的法律后果。
行政法律责任的种类分两种:
一、制裁性责任,包括通报批评,没收、追缴或责令退赔违法所得,行政处分
二、补救性责任,包括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返还权益、履行职责、撤销违法决定、行政赔偿

J. 《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包括哪些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且注意在少数民族妇女中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录用工作人员的时候,对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招收人员时,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并且可以从农村和牧区少数民族人口中招收.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扫除文盲,举办各类学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普通高级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根据条件和需要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为少数民族牧区和经济困难、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山区,设立以寄宿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保障就读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办学经费和助学金由当地财政解决,当地财政困难的,上级财政应当给予补助.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文字.
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应当予以奖励.
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帮助、指导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从财政、金融、物资、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帮助各民族自治地方加速发展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向民族自治地方.
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
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根据民族自治地方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调派适当数量的教师、医生、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参加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作,对他们的生活待遇给予适当照顾.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对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加强民族政策的教育,经常检查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热点内容
长沙市望城法律援助中心电话号码 发布:2025-05-24 08:19:39 浏览:878
肖国平律师 发布:2025-05-24 08:19:36 浏览:19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 发布:2025-05-24 08:16:56 浏览:224
常州婚姻法咨询 发布:2025-05-24 08:16:47 浏览:98
省法院齐鸣 发布:2025-05-24 08:10:36 浏览:411
华为不遵守劳动法 发布:2025-05-24 07:50:19 浏览:502
法制化与法治化的区别 发布:2025-05-24 07:36:13 浏览:221
台中地方法院 发布:2025-05-24 07:34:44 浏览:471
如何认识民商法 发布:2025-05-24 07:30:20 浏览:813
民事诉讼法第93条的规定是什么 发布:2025-05-24 07:26:32 浏览: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