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互联网宗教管理的法律知识

互联网宗教管理的法律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3-07 06:59:50

Ⅰ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进行监督管理,网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行政管理工作。

法律依据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第六条 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宗教教义教规、宗教知识、宗教文化、宗教活动等信息的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或者非法人组织,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内地居民;
(二)有熟悉国家宗教政策法规和相关宗教知识的信息审核人员;
(三)有健全的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制度;
(四)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
(五)有与服务相匹配的场所、设施和资金;
(六)申请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近3年内无犯罪记录、无违反国家宗教事务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及其在境内成立的组织不得在境内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

Ⅱ 关于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

(2)互联网宗教管理的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中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五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各民族自 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 或者单行条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内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团结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建设民族自治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对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宗教事务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三条 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间、同一宗教内部以及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制造矛盾与冲突,不得宣扬、支持、资助宗教极端主义,不得利用宗教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和进行恐怖活动。

第五条 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协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听取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见,协调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为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动场所提供公共服务。

第二章 宗教团体

第七条 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国家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登记。

宗教团体章程应当符合国家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

宗教团体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宗教团体具有下列职能:

(一)协助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维护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指导宗教教务,制定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三)从事宗教文化研究,阐释宗教教义教规,开展宗教思想建设;

(四)开展宗教教育培训,培养宗教教职人员,认定、管理宗教教职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宗教团体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能。

第九条 全国性宗教团体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可以根据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规定选派和接收宗教留学人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选派和接收宗教留学人员。

第十条 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应当遵守宗教团体制定的规章制度。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参考资料:网络-宗教事务条例

Ⅲ 一宗教事务条例第48条规定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的内容应当符合什么的相关规定

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七条是关于宗教网络服务的规定,即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内服务容,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办理。

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七条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八条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的内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的内容不得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

(3)互联网宗教管理的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第四十条集体宗教公民的宗教活动,一般来说,在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由宗教组织、宗教机构、组织主持宗教人员或其他人员符合他们自己的宗教的规定,并进行了符合宗教的原则和规则。

第四十一条非宗教组织、非宗教机构、非宗教活动场所和非指定临时活动场所,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捐赠。非宗教组织、高等学校和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进行宗教教育、培训,不得组织公民出境参加与宗教有关的培训、会议和活动。

Ⅳ 在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中哪两项对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作出了规定

在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中,第四十七、四十八条两项对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作出了规定。

第四十七条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同百意后,按照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八条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的内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宗教事务管理的相关规定。

(4)互联网宗教管理的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宗教事务条例》明确了宗教事务管理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条例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界合法权益,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条例对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宗教财产的管理作了具体规定。

Ⅳ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内容

法律分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宗教信息,是指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讯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传播的有关宗教教义教规、宗教知识、宗教文化、宗教活动等涉及宗教的信息。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发布互联网宗教信息或者提供互联网宗教信息传播平台。

法律依据:《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 为了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活动,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Ⅵ 哪两项对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作出了规定

在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中,第四十七、四十八条两项对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作出了规定。
该条例明确了宗教事务管理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条例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界合法权益,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在宪法、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宗教活动。具体地讲,正常的宗教活动应具备如下三个条件:
1、宗教活动应该在核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和经宗教事务所部门认可的场所内进行;
2、宗教活动应当按照各教的教义、教规和传统习惯;
3、宗教活动必须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主持。
以上三条,缺了哪条都不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否则不予保护。
宗教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美化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如果完全脱离生活,就可能造成世俗生活的混乱。所以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去开展,去实践。

法律依据
《宗教事务条例》
第四十七条 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第四十八条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的内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宗教事务管理的相关规定。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的内容,不得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第四十条 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或者宗教院校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第四十一条 非宗教团体、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动场所、非指定的临时活动地点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赠。
非宗教团体、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开展宗教教育培训,不得组织公民出境参加宗教方面的培训、会议、活动等。

Ⅶ 我国关于宗教管理的法律有哪些

只有国务院出的宗教事务条例,没有任何相关的法律出台,因为政府是无神论

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
宗教院校设立办法,
宗教院校聘用外籍专业人员管理办法,
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
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
中国穆斯林出国朝觐报名排队办法(试行)等

Ⅸ 宗教教职人员发布互联网宗教信息应当遵守的有关规定

法律分析:根据相关规定,宗教教职人员发布互联网宗教信息,应当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有关规定。

法律依据:《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第八条 宗教教职人员发布互联网宗教信息,应当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有关规定。

热点内容
关爱成长法治护航征文 发布:2024-05-19 19:44:11 浏览:725
经济法总论试题课后 发布:2024-05-19 19:44:10 浏览:978
上海政法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发布:2024-05-19 18:16:11 浏览:97
大理司法鉴定中心 发布:2024-05-19 17:41:50 浏览:101
衡阳司法强拆 发布:2024-05-19 17:40:26 浏览:913
行政法学简答题 发布:2024-05-19 17:18:49 浏览:883
判决书法院 发布:2024-05-19 15:55:58 浏览:483
最新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发布:2024-05-19 15:23:29 浏览:915
实质主义商法 发布:2024-05-19 13:42:13 浏览:211
新闻导火线中的行政法 发布:2024-05-19 12:26:12 浏览: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