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事实行为的法律效力

事实行为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2-03-09 04:34:45

⑴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如下:

  1.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发生效力,回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发生效力。

  2. 依法答律行为取得,是传来取得,依事实行为取得,是原始取得。

  3.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4. 法律行为都是合法行为,事实行为区分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

  5. 法律行为要求行为能力,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能力。

拓展资料: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⑵ 名词解释: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回规定能答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

如:先占、加工、无因管理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以及债权标的物的给付行为等均属于事实行为。

(2)事实行为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区别:

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

⑶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本质区别即在于当事人是否做出了意思表示,且这种意思表示是否能够产生约束力。

具体来讲是以下三点: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

拓展资料

按照现行《民法通则》的规定:

法律行为是每个人形成其法律关系或设权行为的手段,因此它是司法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民法总则中最为重要的调整对象。法律行为是法的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意义、可以用法律进行评价的人的行为,由此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

⑷ 民事法律事实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行为,其中行为还包括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事件和行为的根本区别是当事人有没有意志、意思表示的内容)

⑸ 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法律事件、事实行为有什么区别

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法律事件、事实行为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法律行为产生意定之债,事实行为产生法定之债。杀人产生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产生无因管理之债,多找钱产生不当得利之债;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法律事实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只有当这种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

事实行为是“法律行为”的对称。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不直接决定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不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2、分类不同

法律事件又分成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前者如社会革命战争等,后者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这两种事件对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主体而言,都是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事件;

但由于这些事件的出现,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有可能产生,也有可能发生变更,甚至完全归于消灭;

例由于人的出生便产生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抚养关系和监护关系,而人的死亡却导致抚养关系、夫妻关系或赡养关系的消灭和维承关系的产生等。

事实行为可分为程序性行为和非程序性行为;前者与行政行为紧密相联,对行政行为的产生过程和实施过程具有重大影响,常为行政程序法所规范,违法的可导致与其相关的行政行为的撤销;

后者不依附于某一行政行为,如对相对人的监督检査行为,也受行政法的规定,在其违法时可能发生行政主体或行政工作人员的责任问题,如赔偿责任,惩戒责任等。

3、执行行为不同

法律事实是依法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前提。

对于事实行为,行政机关在管理中,除作出具有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外,其活动大部分属于事实行为,如做出决定前的材料准备行为,作出决定后的实际执行行为等。

只有当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如结婚产生夫妻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结婚即为法律事实;死亡引起婚姻法律关系的消亡、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死亡即为法律事实。

⑹ 事实行为、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区别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是上述两者的本质区别所在。
(1)前者法律直接规定其行为后果,后者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引起法律后果;
(2)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发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统属于行为范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行为是否包含意思表示,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是民事行为,否则,就是事实行为。

⑺ 请教:事实行为是合法行为吗

事实行为根据分析就是合法的行为,且不一定行为人有发生变更消灭正常法律关系的意思,根据法律规定,直接赋予合法的法律效力。而不合法行为中的侵权行为根据分析不属于事实行为,因此特殊的侵权行为尽管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不一定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意思表示,仍不算事实行为,法律直接规定其法律效力为不合法,承担侵权责任。这是本人的见解。

⑻ 什么是事实行为什么是民事行为什么是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⑼ 法律事实,法律行为,事件,事实行为的区别与关系

这是法理学的内容哦,弄清楚即可,切记不要钻牛角尖!

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行为,其中行为还包括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事件和行为的根本区别是当事人有没有意志、意思表示的内容)

1、事件:简单的说,就是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支配的一种事实,跟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关(注意:是当事人的意志)。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认为事件。

(1)自然事件:与人的意志完全无关。如打雷刮风下雨、地震海啸

(2)人为事件:与人的意志有关系,但是当事人控制不了。如战争、罢工、动乱。(战争是人挑起来的,但是当事人无法控制,比如今天签了一份合同,但是明天战争了,那么合同当事人都控制不了战争,合同约定的事项无法实现,那么这是法律事件,当事人不承担违约责任)

2、行为:包括表意行为(法律行为)和非表意行为(事实行为)。

(1)法律行为(表意行为):简单的说,就是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所进行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做某事之前事先进行思考。表意行为包括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

(2)事实行为(不表意行为):这样理解,你做某事之前没有经过事先的思考,但是你做的事情能够产生法律效果,如你捡到100万元,你事先根本没有思考,但是你捡到100万,就与失主构成了返还财产的法律关系。你就记住法律上事实行为包括这些就行了: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捡到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先占、创作等。

切记,不要钻牛角尖,否则会很麻烦,我钻过,有体验!

若不明白可以hi我

热点内容
工人陪款的劳动法 发布:2025-05-18 02:43:40 浏览:492
我国的立法主体有 发布:2025-05-18 02:38:38 浏览:468
劳动法关于企业改制职工补偿规定 发布:2025-05-18 02:37:17 浏览:557
民法典修改对照的书 发布:2025-05-18 02:22:13 浏览:463
劳动法第三十八条每周休一天 发布:2025-05-18 02:22:13 浏览:654
段波民法如何 发布:2025-05-18 02:13:32 浏览:94
交通事故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18 02:04:17 浏览:31
usc法学院 发布:2025-05-18 01:56:21 浏览:549
婚姻法女方有外遇 发布:2025-05-18 01:55:58 浏览:857
婚姻法打医学生理名词 发布:2025-05-18 01:48:01 浏览: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