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的工作程序及法律责任
A. 电子签名人的电子签名人的法律责任
36 创设配对密钥 (1)如果登记人创设了一对配对密钥,而且其中的公共密钥于认证机构发布的证书内载明,并为登记人接收,则登记人应使用可靠系统创设密钥;
(2)本条规定不适用于认证机构的系统提供的配对密钥的情况。
37 获取证书
登记人为获取证书提供给授权机构的所有资料和陈述,包括登记人已知的信息和在证书中将要表明的信息,不论该陈述身份为认证机构确认与否,都应在其理解和信赖的范围内保证准确和完整。
38 接收证书
(1)登记人应视为已经收到证书,如果他
a 公布一项证书或授权公布证书;
i 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个人;
ii 向一个储存库。
或
b 在其他情况下,在知道或注意到证书内容时,宣告接收证书
(2)证书内载明的登记人接收自己户认证机构发布的证书,应向所有合理依赖证书内容的人证实:
a 登记人正确持有与证实内所列公共密钥相符的私密钥;
b 登记人向认证机构所作的全部陈述以及证实内包含的信息材料真实有效;并且
c 证书内有关登记人所应了解的信息证书有效。
39 私密钥的管理
(1)登记人通过认证机构发布的证书,并机构身份识别,就承担了合理谨慎的义务,以保持与证书内所列公共密钥相符的私密钥的控制,并防止其向未经授予创设登记人数码签署的权利其他人泄露。
(2)上述责任在证书的有效期内和证书中止期间一直存在。
40 中止或撤销证书的开始
如果在证书中与公共密钥配对的私密钥被泄露给第三人,则接受证书的登记人应尽快请求发证机构中止或撤销证书。
可以看到,对于义务的规定与我国是基本相同的,而仅仅就“以欺诈为目的的发布”和“虚假或未经授权的请求”本身进行处罚,至于此种行为可能给电子签名依赖方、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造成的损失,则并没有规定应负责任。这样就对电子签名人的法律责任给出了一个限度。而我国的规定相较起来更加严格。
电子签名依赖方的责任与义务《电子签名法》未作规定。这是较为被动的一方,它应以合理方式对电子签名进行验证。电子签名人与电子签名依赖方之间一般表现为商务合同关系,主要受《合同法》的调整,一般要求其作为善意的谨慎商人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即可。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处于整个数字签名认证法律关系的中心地位。数据电文和数字签名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都基于对电子签名的有效认证,其依据就是认证人颁发的电子签名认证证书。认证人的工作就是通过颁发证书用以证明证书上所载公钥与签名人之间的关系,并以其专业能力和执业资格使依赖方据以验证数字签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我国《电子签名法》规定其义务如下: 1、依法申请许可资格,遵守国务院信息产业部的管理规则,并接受信息产业部的监督。(第十八条、第二十四条)
2、公开其名称、许可证号、电子认证业务规则,包括责任范围、作业操作规范、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第十八条第三款、第十九条)
3、以合法的手段,审查签名人的身份及相关情况。(第二十条第二款)
4、保证认证证书内容在有效期内完整、准确,并保证依赖方能够证实或者了解认证证书所载内容及其他有关事项。(第二十二条)
5、妥善保存与认证相关的信息,至少为电子签名时效后五年。(第二十五条)
6、妥善解决认证人暂停或终止服务的后续工作。(第二十三条)
各国立法中对认证提供者的义务的规定都基本遵循了示范法的样本。而认证提供者到底应负怎样的法律责任呢?认证机构在从事签发电子凭证,证明电子签名正确性的业务活动中,承担着很大的法律责任的风险。例如,如果申请电子凭证的一方提供了虚假的身份信息,而安全认证机构没有通过仔细核查发现,没有及时告知接收电子签名文件的一方,就需要承担责任。又如,当某个电子凭证已经失效,认证机构又没有及时告知对方,也需人承担责任。在电子商务中,认证机构的地位类似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既重要又危机四伏,如果不对其法律责任的风险加以适当的限制,安认证机构就可能很难生存下去,认证市场也会萎缩、消亡,因此,各国电子商务立法基本都考虑到对安全认证机构的责任需要加以适当限定。例如欧共体电子签名指令规定,认证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主要是,签发权威性证书的认证机构,除非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应当对证书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签名生成数据持有人的身份、签名生成数据和签名验证数据的对应关系以及对因未及时撤销证书而造成的损失负责。不过,认证机构可以事先限制证书的使用范围和责任限额。英国电子签名条例也有类似规定。新加坡电子交易法规定:
44 标准依据限额
(1)授权认证机构向登记人发布证书时,可以在证书中载明一项供参考的标准依据限额。
(2)授权认证机构可以在不同的证书中止不同地点依据限额。
45 授权认证机构的责任限制
除非授权认证机构放弃适用本条规定,否则
a 如果授权认证机构遵守本法规定,依赖一项虚假陈述或伪造的数字签名而造成损失,该机构对损失不承担责任;
b 标准依据限额是由于下列原因造成扩大的费用,该机构不承担证书内载明的额外费用:
i 由于依赖证书中关于授权认证机构应当遵守的陈述错误而造成损失;
ii 未能遵守第29条和30条证书发布的规定。
虽然没有为安全认证机构规定一般的责任限制,但是规定经政府管理机构许可的安全认证机构可以在其签发的电子凭证中说明其承担责任的限额,因此被许可的安全认证机构的责任风险实际上受到了限制。此项规定,但却引起了新加坡商业界和法律界人士的强烈批评。还有学者认为,这种对认证机构特别保护的规定,还不如代之以利用合同或侵权的一般原则来解决这一问题。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之所以给予认证机构以赔偿金额限制,目的是使认证机构承担的风险相当于银行发行自动柜员机卡或信用卡所承担的风险而不是更大。在网络商务的起步阶段,为扶植认证机构的发展而给予其某些特别保护,也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在认证机构签发给当事人的证书被盗并被他人用以欺诈的情况下,如果欺诈是在当事人将证书被盗的情形通知认证机构之前发生的,则认证机构对当事人因欺诈而导致的损失不负责任。 与义务相对应,电子签名人应负有的法律责任是:
第二十七条:电子签名人知悉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已经失密或者可能已经失密未及时告知有关各方、并终止使用电子签名制作数据,未向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真实、完整和准确的信息,或者有其他过错,给电子签名依赖方、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B. 代签名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代签要看是否具有授权,没有的代签行为是违法行为,将承担被代签人不认可时专所带来的法律风险。被授权后的属代签行为是合法的,代签的话就会成立一种委托合同的关系。
根据《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条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如果能有证据证明他们双方都知道你是代签的就没事了。
(2)签名的工作程序及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刑法》224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C. 电子签名的法律要求
这是在总结了传统书面法律要求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方针。电子签名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已正式诞生,已经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法律规定,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双方使用电子签名时,往往需要由第三方对电子签名人的身份进行认证,向交易对方提供信誉保证,这个第三方一般称之为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从事相关业务,需要经过国家主管部门的许可。 法律规定,电子签名必须同时符合“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等几种条件,才能被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法律还规定,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 为保护电子签名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伪造、冒用、盗用他人的电子签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这部法律规定,电子签名人或者电子签名依赖方因依据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电子签名认证服务从事民事活动遭受损失,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的,承担赔偿责任。法律还规定,未经许可提供电子认证服务的,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十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电子签名法规定,涉及停止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公用事业服务的文书,如果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并不适用于这部法律的调整范围,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另外,“涉及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益转让的”,也不适用于这部法律的调整范围。随着这部法律的出台和实施,电子签名将获得与传统手写签名和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意味着在网上通行有了“身份证”。专家认为,这部法律将对我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也称作“数字签名”,是指用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来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它采用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化的方法,用于鉴定签名人的身份以及对一项数据电文内容信息的认可。 电子签名法主要内容 电子签名法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电子签名法》全文 电子签名法重点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二)规范了电子签名行为;(三)明确了认证机构的法律地位及认证程序;(四)规定了电子签名的安全保障措施;(五)明确了电子认证服务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信产部关于贯彻电子签名法四方面意见: 第一、要把贯彻实施《电子签名法》当作推进信息化和依法行政的一件大事来抓。 第二、充分认识《电子签名法》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三、加强和完善电子认证服务业管理,为《电子签名法》实施提供坚实保证。 第四、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履行管理职责。
采纳哦
D. 关于签名的法律责任
如果他是代表政府,打个比方,把一个项目签字给A了,结果后来又签字给B了,那是有责任滴。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E. 设计图纸签名终身都要负哪些法律责任
如果涉及有误出现安全事故要承担法律责任降职降薪严重的坐牢
F. 劳动合同,伪造签名,追求法律责任应该追求什么责任
伪造合同属刑事犯罪(伪证罪),如果真的要做笔迹鉴定估计就不是劳动仲裁能主持的了。
G. 承诺书有本人签名和手印具备法律责任吗
首先:关于人身安全的工作保障属不属于法律强制性的保障,属于的话你怎么承诺都没有用;
其次,如果以个人名义开具公司保障的承诺书,没有效,但是最后出现了问题,个人可能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前提不违背第一点)。
H. 工程项目经理签字后需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工程项目经理签字的法律责任,应当依据具体签署的文件内容和性质,以及经理是否取得授权分别判断:
(一)、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的情形。项目(经理)部一般仅是为实施特定项目施工而成 立的临时性及一次性内部组织机构, 多从事与项目施工有关的事务性工作, 包括收发文函及资料,一般不对外进行经营活动。
(二)、在授权委托权限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的情形。 在不是依法通过审批备案而是由企业或者其项目(经理)部自行刻制项目(经理)部印章的 情况下,关键看项目(经理)部的行为是否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明确授权。
(8)签名的工作程序及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授权的原则
授权的基本依据是目标责任,要根据责任者承担的目标责任的大小授予一定的权力。在授权时还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相近原则。这有两层意思:给下级直接授权,不要越级授权;应把权力授予最接近做出目标决策和执行的人员,使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做出反应。
2、授要原则。指授给下级的权力应该是下级在实现目标中最需要的、比较重要的权力,能够解决实质性问题。
3、明责授权。授权要以责任为前提,授权同时要明确其职责,使下级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和权限范围。
4、动态原则。针对下级的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的目标责任及不同的时间,应该授予不同的权力。贯彻动态原则体现了从实际需要出发授权,具体可采取:
1) 单项授权。即只授予决策或处理某一问题的 权力,问题解决后,权力即行收回;
2)条件授权。即只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授予下级某种权力,环境条件改变了,权限也应随之改变;
3) 定时授权,即授予下级的某种权力有一定的时间期限,到期权力应该收回。
折叠授权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授权对象。
被授权对象应该在品行方面信得过,有积极热情的态度,敢于付出,敢于承担责任,同时具备真才实学。不然就可能导致马谡失守街亭的悲剧。这就要求我们有识别人才的洞察力并健全招聘、培训和考核的机制。
2.明确授权的目标,一定不要模糊。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什么时限内完成,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切不可雾里看花。不然只会让你的下属唱“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无所适从,无法果断地处理事务。
3.按步骤授权。
犹如举重训练一样,要由轻到重地训练。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任务压上去,肯定会闪了下属的腰,挫败他的信心。因此必须给下属一个成长的过程,随着下属工作效能和经验增长,在合适的时机授权。
4.布置合理的授权内容。
不要授予下属不该授予的权力,大的权力还是要独揽,否则会导致失控。另外不要授予超越下属能力的权力。否则不仅会导致任务不能完成,还会导致下属本人的崩溃。
I. 伪造签字的法律责任
伪造签名要依据伪造签名的目的而确定法律责任。如果是用于诈骗的,可以按合同诈骗罪、诈骗罪等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9)签名的工作程序及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伪造他人签名的买卖合同的情况:
买卖合同双方还没确定达成交易,没正式跟另一方签字确认,但是其他人伪造签名导致合同成立,这将直接损害未明确签名的一方利益。那么,利益受有损害的一方是否可以维权,得看该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一、首先,订立合同时出现有以下情况的将导致合同无效:
1、一方用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买卖合同,并且已经损害国家利益的;
2、买卖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有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情况的;
3、买卖双方订立合同时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比如洗黑钱等;
4、订立买卖合同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其次,要成立买卖合同,首先得满足一个必须的条件,那就是必须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所以,他人伪造签名确定的买卖合同,其实不属于双方达成一致的合意,所以该买卖合同其实并未成立。
因此,根据合同成立的禁止性规定和必须满足的条件,那么因为伪造签名确立的买卖合同,首先不符合成立的法定条件,所以也不会发生法律效力。
如果受害的一方被要求履行合同,可以积极主张签名的违规。不过,如果想认这笔买卖的,那么也可以去追认,并且不同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追认时效,这里受害方可以随时追认合同。
三、最后,其实被他人伪造签名确定了买卖合同,不知情的一方往往很难知道具体情况,但是只要不想追认的话,对方还一再主张履行合同的,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积极去法院起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