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银行存款消失案法律责任

银行存款消失案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3-18 05:49:34

⑴ 村委共管账户中3500万存款消失,银行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村委共管账户中3,500万存款消失,这么大一笔钱的消失,银行当然是要承担责任,被判了40%的赔付责任,这也是银行的工作失误。

三、银行需要赔付

而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银行在这方面的管控不严格,所以才导致了3,500万元的消失。并且在之后去联系取钱的人,就发现那个人已经去向不明了。而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村委会也把银行给告上了,法庭银行因此也被判承担40%罚款的责任。

⑵ 对银行存款“失踪”索赔难的法律无为我能说一句吗

存款人将存款存入银行后,存款人与银行之间自动形成一种债权债务关系,银行属于债务人,存款人属于债权人,存款人将存款存入银行后,存款人将这笔存款的所有权、占有权转移给了银行,这笔钱发生怎样变动,到期银行支付全款和利息就行,因此,银行应对存款“失踪”承担责任,存款人无需对存款丢失承担责任,只需到期取钱和利息就行。但对于银行关于这笔存款的去向调查时,存款人应给予配合。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满意我的答案,不妨给个赞~

⑶ 存款消失案里的银行真的无责吗

2014年,一名储户在山东邹平农商行下属的一处营业网点办理了存款业务,并且当场拿到存单。一年之后的2015年,当该储户拿着到期的存单要求取钱时,银行方面却告知储户这张存单是假的,要求储户到警方报案。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单位工作人员因为执行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单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民法总则》也规定,法定代表人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由法人单位承担。受害人在公开的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公开的储蓄业务,资金也是首先进入银行账户,而后才被转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很难说自己在整个骗局中毫无责任。即便相关裁判已经将这起案件定性为由段某、杨某等人策划实施的犯罪行为,但银行方面的业务流程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犯罪分子所利用,相关监管没有产生丝毫防范作用,难道不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吗?

针对受害人的多次起诉,法院方面多次予以驳回,其理由是最高法就此已经有相关司法解释。的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规定,“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这个司法解释是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则性规定,其目的在于明确刑事诉讼中已经对相应财产保护作出安排,被害人无须另行提起关于此刑事诉讼的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对相关银行提起的民事诉讼,可以看做是刑事案件之外的另一起民事诉讼,而非针对被告人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既然银行方面已经把自己和段某、杨某划清界限,那么受害人自然也有权利撇开上述的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案件,只追究相关银行在“存款消失”一事中的民事责任。银行为此负责,不但对于受害人,而且对于整个公共利益而言,都是具有积极价值的。

来源:潇湘晨报

⑷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存款在银行无故失踪但银行没破产有赔偿吗由谁来赔

从法律规定的角度看:谁有过错,谁负责。

一、存款保险制度,只针对银行破产,与存款失踪的责任追究无关。

二、存款无故失踪,如何追责?原则上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谁有过错,谁承担责任。

三、在现实中,存款消失的原因大致有三种情况:

1、不法分子与银行“内鬼”合伙冒领。

2、储户遭遇“忽悠”销售,部分存款变“保单”;

3、银行系统有缺陷,信息泄露致存款被盗取。

四、涉及犯罪的,由犯罪分子承担赔偿责任。

存款丢失后,大家最关心的是能否索赔追回。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表示,“国家宪法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不受侵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目前出具的存单内容中,也有银行对存款的保管责任规定。但对存款冒领、丢失应如何处理均无具体规定。

原因就在于,存款丢失后,要确定是银行、储户还是员工个人的责任十分困难。有些银行声称,冒领人提供了储户姓名、开户时间、账号及住址等信息,所以存款被盗责任在于储户泄露了个人信息。但从因果关系来看,信息泄露不能说明储户一定存在过错,银行方面同样可能造成储户信息泄露致存款丢失。

另外,根据《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银行销售人员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套用“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但对于销售人员的违规行为,对机构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因此,储户想追也是无从下手,无处说理。

但现实中,存款丢失是越来越多了,一定程度上表明银行对违法违规的警惕意识低下,技术升级迟缓。从法律角度讲,储户与银行间构成的是储蓄合同关系。储户存在银行的钱,如果被犯罪分子通过系统漏洞冒领,除非储户参与其中,否则银行至少要承担部分责任。现实中,难也难在这个责任的划分。


⑸ 女子1千万银行存款不翼而飞一案,最后的判决结果是什么

而根据最近在网上出现的一份判决公决书,里面显示着一名80后的女子在,我们在中国建设银行执行的1,000万元的存款竟然不翼而飞的,法院最终的判决是们向这位受害人赔偿450万存款,以及相应期限内的活期存款利息。


受害人是住在辽宁沈阳市的大区里面,而在2016年4月28号的时候,受害人答应了正在光大证券工作的朋友的请求,将自己的1,000万元存入广州建行利亚港之行。而在法院书里面显示着,当时受害人向当时犯罪嫌疑人向受害人表示要存款业绩请求,并且要求受害人将存款支行中,而他们双方也是约好了期限是为半年,并且许诺我们受害人高额的利息。

随后我们的这名受害人也是将这个犯罪机构告上了法庭。而法庭最后的判决就是让这个执行给我们的受害人赔偿450万元,以及一些相应的活期存款利息。所以如果我们要存一些比较大额的钱的话,还是要去正规的银行进行存款,不要去听一些朋友的建议,然后进行存款。

⑹ 如果银行存款不翼而飞,储户可以要求银行赔偿吗

一直以来,在大家的印象中,都会认为将钱存在银行,是十分安全的。然而,近些年来,出现了多起“巨额存款失踪”事件,引发了社会关注和热议,那么个人存款没了,银行该赔偿吗?看完恍然大悟!



综上所述,储户将钱存在银行,当然银行有义务保护存款人权益,但也需要分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及赔偿。同时,随着各项监管机制趋严,也将更好的保障储户的利益,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储户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来保障自己的财产安全!

⑺ 储户存款不翼而飞银行负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1.民事责任。在民事法律上,即便储户无法证明本案银行方或经办工作人员存在高息揽存的欺诈行为,基于存款事实及记录,银行与储户之间也存在储蓄合同关系,银行方应尽谨慎管理义务,如果储户不存在过错或违约的情形下储户存款无故失踪,银行方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为本金加利息(包括约定利息,没有约定利息的,按法定利息计算)。2.刑事责任。如果经过警方调查后,银行方或银行经办工作人员存在高息揽存的欺诈行为,导致储户存款无法追回,严重侵害金融秩序及公民个人财产,那本案就可能涉嫌集资诈骗罪或金融凭证诈骗罪,如果涉案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作私用或据为己有,还有可能涉嫌挪用公款罪或贪污罪,相关人员都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经警方调查后,如果是社会人员冒充银行工作人员骗取储户存款且数额较大以上的,相关人员则涉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或金融凭证诈骗罪,根据其犯罪数额、犯罪情节等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3.行政责任。如果银行方涉案工作人员存在上述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话,根据相关行政法规、行政规定,作为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自然会被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⑻ 存款丢失破案快吗一般多久结案

多地发生银行存款凭空消失案 储户索赔几无可能?
多地频频出现银行储户存款“失踪”案件:浙江杭州42位银行储户发现,自己的数百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泸州老窖(000568,股吧)等知名企业存款也出现“异常”,近3个月就有存在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5亿元不知去向。存款怎么会丢失?能找回来吗?该由谁来负责?
2014年初,浙江杭州某城市商业银行的储户张先生查询账户时发现,自己户头上的200余万元存款竟然只剩几块钱。他随即向银行方面投诉,报案后,经杭州市西湖区警方查明,该案件共涉及多家商业银行的42位储户,总计9505万元存款“不翼而飞”。
据警方及银监部门通报,近期,类似的存款“失踪”案件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屡屡发生:2014年10月,上市酒企泸州老窖在中国农业银行长沙迎新支行的1.5亿元存款失踪;今年1月10日,泸州老窖又发布公告称,在工商银行河南南阳中州支行等处的3.5亿元存款出现“异常”。
记者调查发现,储户的存款往往被不法分子乃至银行内部人员通过各种手段盗取:
1.“存款大盗”与银行“内鬼”合伙冒领
据杭州市多位受害储户回忆,自己存钱时均曾遇到银行柜台人员推销,承诺可将资金以某种高利息的形式存入。“经调查,这就是犯罪团伙和银行内部人员勾结,打着高利息旗号骗取存款。”杭州西湖区警方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存款大盗”专门针对各大银行存款下手。银行内部人员被买通后,储户在柜台存钱时,资金被存入后立即被转到其他账户上。目前,案件嫌疑人邱某已被杭州警方抓获,另一嫌疑人何某也于今年1月4日在出逃期间被上海铁路警方抓获。
2.遭遇“忽悠”销售,部分存款变“保单”
据某国有银行知情人士透露,柜面人员以各种方式变相销售保险、基金等产品,也是存款“失踪”的原因之一。
“存钱回来才发现,拿到的不是存款单而是保险单。”安徽芜湖市民宋先生告诉记者,1月6日上午,从北京打工回乡的他将攒下的5万元存入邮储银行南陵支行某营业部,出具的“存单”却是中国人寿(601628,股吧)保险投保单,还标注为“银行、邮政代理专用”。
“保险或理财销售人员往往和银行柜台人员串通,"忽悠"销售产品以分享提成。”安徽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负责人透露,有些高息存款其实就是非法集资,即柜员违规将储户存款直接转账给缺钱的企业,从中赚取“中介费”。
3.系统缺陷、信息泄露,存款被盗取
存款丢失还与银行票证系统有缺陷,或存款人信息泄露有关。”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继承说。
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显示,1月8日,四川泸州市人民检察院对涉嫌骗取泸州老窖存款的四人批准逮捕。嫌疑人仅通过伪造的银行票证,就成功从银行骗取泸州老窖公司上亿元存款。
4.部分银行储户存款失踪与违规贴息有关
事实上,一些储户的存款不翼而飞,与“贴息存款”紧密相关。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贴息存款分为两种:一种是阳光贴息,在银行贷款额度不足的情况下,某些符合银行贷款资质要求的企业为获得贷款,贴息为银行拉存款,这种情况下,储户的钱还是在个人银行账户上;另一种是非阳光的贴息存款,即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的企业进行贴息拉存款,这时,贴息存款在存进银行后就会被转到企业账户上,如果到期企业还不出钱来,储户才会发现账户上的钱没了。
通过阳光贴息,大型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约为9.5%~10%,小微企业要高一些;而非阳光贴息的实际贷款利率在10%~15%之间。
多地发生银行存款凭空消失案 储户索赔几无可能?
问责难 索赔“几乎不可能”
“存款丢失后,大家最关心的是能否索赔追回。”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徐玉平说,现实情况是,“几乎不可能”。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表示,“国家宪法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不受侵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目前出具的存单内容中,也对银行对存款的保管责任有明文规定。但对存款冒领、丢失应如何处理均没有具体规定。
面对存款冒领、丢失等质疑,多数商业银行往往将责任推到员工个人甚至是“临时工”身上。“确定是银行、储户还是员工个人的责任十分困难。”刘继承说。安徽一些遭遇“存款变保单”的邮储银行储户向记者反映,误导销售多发生在偏远地区,柜台人员甚至折叠存单只露出签名栏,直接让警惕性不高的储户签名。
有些银行声称冒领人提供了储户姓名、开户时间、账号及住址等信息,因此责任在于储户泄露了个人信息。“但从因果关系来看,信息泄露不能说明储户一定存在过错,银行方面同样可能造成储户信息泄露,直接导致存款丢失。”徐玉平说。
例如,根据湖南省公安厅通报,2005年,湖南衡阳市民胡某将1500万元存入工行湖南衡阳市白沙洲支行,不久后却只剩下600元。经公安机关调查,该诈骗案件3名犯罪嫌疑人中包括该支行行长的弟弟,嫌疑人伪造了存款人留存在银行的公司印鉴,并在银行顺利掉包印鉴,取走上千万存款。
存款丢失后,获赔更是艰难,扯皮数年的情况司空见惯。2008年,储户张某将900万元存入工商银行江苏扬中支行。存款到期后,却发现已被银行营业部主任何卫华转走,用于偿还个人债务。经过6年诉讼后,2014年,二审法院认定银行无过失。
在湖南、浙江等地发生的存款丢失案件中,储户索赔同样经过多年也没有说法。一些“丢钱”的上市公司也屡屡与银行对簿公堂。例如,上市公司酒鬼酒(000799,股吧)2013年曾宣布在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1亿元存款被盗。事后尽管嫌疑人被捕、部分失款被追回,仍导致上市公司在当年亏损3668万元。这意味着大部分损失依然由股东承担。
多地发生银行存款凭空消失案 储户索赔几无可能?
“银行拿他们没办法”?
据杭州警方知情人士介绍,“存款大盗”往往在一地或一家银行得手后,才会展开大规模作案。以本次在杭州作案被抓获的团伙为例,他们不仅在浙江省内作案,还曾在邻近多省得手,涉及的银行包括国有大中银行和地方小型农信社。“尽管手法高度雷同,银行却拿他们没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郭华等专家表示,存款丢失越来越频繁,从中小银行到国有大行,一定程度上表明银行对违法违规的警惕意识低下,技术升级迟缓。理论上来说,除了系统显示错误外,丢钱现象完全能够杜绝。
根据《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银行销售人员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套用“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但是,对于销售人员的违规行为,对机构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张宗新认为,储户与银行间构成的是储蓄合同关系。储户存在银行的钱,如果被犯罪分子通过系统漏洞冒领,除非储户参与其中,否则银行至少要承担部分责任。
然而在实际中,商业银行却频频要求消费者自己取证,否则对“丢钱”不负责。“存钱时说国有大行最可靠,还有监测系统等"高科技"保护,丢了钱又来找储户要证据、要录音。”广东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总监表示,对类似案件应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由银行自证没有过失。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坦言,在没有书面证据和录音的情况下,销售人员往往不承认存在误导,因此也需要督促银行完善合同监管,建全可疑交易监测系统。“现在一些基层员工甚至私下和保险公司等第三方展开"合作",并享受提成,银行方面至少应当为监管不力承担责任。”

⑼ 银行巨额存款总是“凭空消失”,到底谁该负责呢

一直以来,在大家的印象中,都会认为将钱存在银行,是十分安全的。然而,近些年来,出现了多起“巨额存款失踪”事件,引发了社会关注和热议,那么个人存款没了,银行该赔偿吗?看完恍然大悟!

个人存款“失踪”,究竟由谁来负责?什么情况银行会赔偿?

综上所述,储户将钱存在银行,当然银行有义务保护存款人权益,但也需要分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及赔偿。同时,随着各项监管机制趋严,也将更好的保障储户的利益,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储户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来保障自己的财产安全!

⑽ 如果银行存款消失不见 谁来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表示,“国家宪法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不受侵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目前出具的存单内容中,也对银行对存款的保管责任有明文规定。但对存款冒领、丢失应如何处理均没有具体规定。

例如,根据湖南省公安厅通报,2005年,湖南衡阳市民胡某将1500万元存入工行湖南衡阳市白沙洲支行,不久后却只剩下600元。经公安机关调查,该诈骗案件3名犯罪嫌疑人中包括该支行行长的弟弟,嫌疑人伪造了存款人留存在银行的公司印鉴,并在银行顺利掉包印鉴,取走上千万存款。

存款丢失后,获赔更是艰难,扯皮数年的情况司空见惯。2008年,储户张某将900万元存入工商银行江苏扬中支行。存款到期后,却发现已被银行营业部主任何卫华转走,用于偿还个人债务。经过6年诉讼后,2014年,二审法院认定银行无过失。

在湖南、浙江等地发生的存款丢失案件中,储户索赔同样经过多年也没有说法。一些“丢钱”的上市公司也屡屡与银行对簿公堂。例如,上市公司酒鬼酒2013年曾宣布在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1亿元存款被盗。事后尽管嫌疑人被捕、部分失款被追回,仍导致上市公司在当年亏损3668万元。这意味着大部分损失依然由股东承担。

热点内容
现役军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2 08:52:05 浏览:238
法治的阶梯 发布:2025-05-12 08:50:57 浏览:503
山西司法厅电话 发布:2025-05-12 08:07:15 浏览:855
陆良法院法官 发布:2025-05-12 08:01:14 浏览:261
唐山市律师事务所电话 发布:2025-05-12 07:53:52 浏览:799
上海法官培训基地 发布:2025-05-12 07:49:39 浏览:146
民事诉讼法司法再审程序 发布:2025-05-12 07:48:47 浏览:709
省道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2 07:48:11 浏览:14
重庆劳动法病假扣工资标准 发布:2025-05-12 07:44:35 浏览:207
什么是社会调查法特征 发布:2025-05-12 07:43:08 浏览: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