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统计局开展法律知识

统计局开展法律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3-27 19:12:19

A. 统计局法规科的职责

行业违规处罚(行政)

行政法规制定和研究

相关法律研究

法律法规教育和推广

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

B. 统计局是否有行政执法权

当然有,因为有统计法呀,你还想了解什么,还可追问。

C. 如何有效提升统计法治宣传效果

如何有效提升统计法治宣传效果
统计法治宣传是提高统计工作成效、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保障。新常态下,面对统计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统计法治宣传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四川省德阳市统计局为例,介绍该局在统计法治宣传工作中的先进做法,谈谈如何有效提升统计法治宣传效果。
领导重视 上下齐心 提供保障
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就统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明确指出加强统计法治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事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特别是2017年4月12日,国务院第168次常务会议通过《统计法实施条例》,决定自8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统计法治环境的巨大变化,要求统计法治宣传应该有新的举措。德阳市统计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加强统计法治宣传的重要性,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专题谋划统计法治宣传工作。局领导对全年的普法宣传作了布置安排。决定建立统计宣传中心,配备3名专职工作人员,与法规科联合负责全市统计法治宣传工作组织、管理,承担全局中心工作宣传、新闻发布会等专题宣传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负责主流媒体宣传平台的搭建、沟通和新闻发布等工作。在日常统计工作中,局党组坚持做到宪法法律至上,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头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统计工作。涉及统计法治宣传工作,在人员、设备、资金、车辆上,均全力予以保障。
围绕主题 夯实基础 深化改革
强力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全省的部署安排,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深化统计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德阳的统计法治建设作出安排部署。明确将德阳市统计执法支队更名为德阳市统计执法监督局,级别为正科级,单独设置,增加科级领导职数和行政编制,用于开展专职统计执法监督。6县(市、区)统计局成立独立的统计执法监督机构,级别为副科级,新增行政编制。
全面完善统计法治相关制度。按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制定了《行政应诉工作规定》,成立了行政应诉委员会;调整了行政复议委员会,保证依法行权,行权规范;调整补充推进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原来的6人扩充至12人。涉及统计法治工作的重大部署、重点任务,均通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集体研究决定。至2017年9月,领导小组已经召开了3次专题会议,在民主基础上,广泛听取意见,依法对统计法治工作的重大事项和立案查处案件作出了会议决定。
深入开展统计法治调查研究。每一季度,局领导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深入县(市、区)统计部门、经济部门和报表单位开展专题调研,了解依法统计情况,宣传统计法律法规,查找统计法治宣传存在的问题,记录其对统计法治宣传的需求。与此同时,加强横向的学习借鉴,吸取先进地区经验。
创新思维 多管齐下 做好宣传
统计工作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决定了统计法治宣传对象十分广泛。只有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让统计法治宣传因人而异,形式多样,亲民近民,通俗易懂,才能达到统计法治宣传目的,取得宣传实效。
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开办“统计课堂”、开展各类培训进行宣传。6月,德阳局举办“依法行政与行政诉讼”法治专题讲座。另外,将《统计法实施条例》的学习,纳入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与测试内容。工业、能源、投资、房地产等统计专业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均将《统计法实施条例》的学习作为首要内容,提前讲、重点讲、全面讲。
通过联动机制宣传。发挥统计资源优势,强化对主流媒体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优化服务,与四川日报、德阳日报等6个协作单位开展宣传合作,构建了全面协作、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统计法治宣传平台。坚持半年及年度举办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每季度举办新闻通气会,不定期组织召开媒体座谈会,跟踪经济运行热点,以新闻专访、专家解读、记者提问等多种发布解读方式,结合文字、图案、视频、动漫等多样表现手法,增强效果,提升水平。
通过集中时间段,多层次、多角度宣传。一般情况,每年统计法治宣传活动集中在“12·4”“12·8”两个时间节点。今年,结合《统计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国家统计局与省统计局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安排以及德阳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局党组打破常规,在给予充足经费保障的前提下,7月到9月,在德阳主流媒体和各类社交媒体开展集中的统计法治宣传活动。还在德阳统计微博、统计内外网开辟栏目进行宣传。与此同时,还针对年轻人群,利用时下流行的微信、QQ群、钉钉等“微平台”方式进行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营造贯彻执行《统计法实施条例》的良好氛围。

D. 为了普及法律知识达到“法在心中”的目的,邯郸市法制办组织了普法知识竞赛.统计局调查队随机抽取了甲、

(1)制

.

E. 如何在统计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思路创新 国家统计局颁布实施的《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八条,统计执法检查机构有五方面的主要职责,第一款是宣传、贯彻统计法;第二款是组织、指导、监督、管理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第三款是受理统计违法举报,查办、转办、督办统计违法案件;第四款是办理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事项;第五款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其他职责。由此可见,统计执法并非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只是单纯的常规稽查、重点稽查、执法大检查,而是涉及到全方位的统计法制工作。因此,我们在考虑统计执法工作时,必须拓展思路、创新思路,突出“六为六重”。 1、以普法为基础,重在提高全民法制素质 要按照“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要求,大力开展统计普法,重点是抓好对政府统计干部普法,提高统计人员自身的法制水平。同时,要抓住5月浙江省法治宣传月、“12.4”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全国统计法制宣传旬等机遇,面向全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制宣传活动,把学习、宣传统计法活动不断推向高潮。通过普法,提高全民法制素质,为统计执法夯实基础。 2、以执法为手段,重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要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实施统计执法检查、统计稽查、统计巡查。加强对基层统计法制工作考核。统计执法工作要逐步实现二个转变:一是从原来集中时间执法检查向集中与经常性执法检查转变;二是从原来市(县)局一级实施统计执法检查向上下联动实施统计执法与统计监督检查转变,发挥乡镇街道部门统计机构的统计监督作用,促进统计数据质量不断优化。 3、以稽查为重点,重在提高统计服务意识 要认真制定年度统计稽查计划,明确重点。统计稽查要突出“三条主线”:一是“细水长流”,开展经常性统计稽查;二是“有的放矢”,开展重点统计稽查;三是“联合行动”,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同时,要强化统计服务意识,执法与普法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努力提高统计单位的统计业务水平。 4、以办案为抓手,重在提高统计监督效果 要围绕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的热点、难点,特别是要针对一些地方、单位存在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结合普查等统计调查工作,加大查办统计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对统计违法行为,一经查证属实,都要依法追究责任,认真予以落实。对屡查屡犯的,一定要严肃查处,切实提高案件查办效果。要建立统计监管信息库,为政府建立信用考核提供依据。配合绍兴市统计局下查一级工作,并通过统计信息、外网等媒体,敢于曝光统计违法案件查办情况,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统计为荣、统计违法为耻的统计法治良好氛围。 5、以培训为纽带,重在提高统计法制意识 要抓住统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统计人员继续教育,结合普查、统计专业培训、统计年报会等工作机会,扎实开展对基层统计有关人员的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教育。积极组织统计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与统计业务相关知识,使一线统计人员提高统计业务的同时,切实提高统计法制意识,为确保源头数据准确奠定基础。 6、以考核为动力,重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要加大统计法制考核力度,在完善局级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的同时,从基层抓起,建立完善《乡镇(街道)统计法制工作考核责任制》,以形成统计法制工作激励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统计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按照统计执法职责、权限、责任,实施统计行政执法,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二、制度创新 2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统计工作上升到法律的范畴,统计执法有了法律的依托。历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统计法律法规,使统计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统计法规的原则上,各地又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需不断深化、细化,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统计工作和统计执法。因此,制度创新成为必然。近年来,嵊州市统计局在统计法规的原则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建立了一套可操作性的统计执法(统计稽查)制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2006年,嵊州市统计局主动与纪委、监察局领导商量,建立了《统计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嵊州市监察局、嵊州市统计局联合发出了《关于明确统计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嵊统[2006]1号),对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组织机构、会议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新型的查办统计违法违纪案件工作的协调机制,提升了统计法制工作的领导层次。并在当年浙江省统计执法检查中发挥了实际作用;联席会议成员自始至终参加了执法检查,纪委、监察局领导多次过问统计执法,使统计执法更具严肃性、威摄力。 2、建立查处单位回访制 平时,我们在统计执法和统计稽查中,对案件查处往往是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为实际处罚最终程序,然后根据查处单位的书面反馈或缴清罚款予以结案。而对查处单位如何整改不是很清楚。 为此,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统计法律法规,如《浙江省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工作规定》第三章“程序”中,对“处理”、“结案”的规定不是很清楚。第十七条规定,决定对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的,统计行政机关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第二十条规定,案件处理决定得到完全执行后,案件调查组应当填写《结案呈批表》,报经统计行政机关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予以结案。如新的《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四章“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第二十五条规定,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一般程序为:立案、调查、处理、结案。这些规定对统计违法违纪问题如何整改都没有作具体的规定。为完善案件查处程序,我们制定了《嵊州市统计局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单位回访制》(嵊统[2006]34号)并付之实施。这一制度,明确了建立制度的依据和目的、实施对象和内容、方法和程序、结案处理等,主要是检查查处单位整改情况和指导单位统计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今年,我们对17家上年查处无证上岗单位进行回访检查,结果15家已整改好,同时检查组人员对这些单位的统计工作作了现场指导,《回访制》的实施得到了统计单位的好评。 3、建立统计稽查必查制 嵊州市统计局针对统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在全面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嵊州市统计局统计稽查必查制度》。 必查制度把日常统计工作中发现的八方面现象作为统计稽查的必查内容。一是统计报表质量差的单位必查;二是统计报表屡次迟报的单位必查;三是无故不参加统计会议和培训的单位必查;四是拒绝提供统计资料的单位必查;五是发现无证上岗的单位必查;六是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的单位必查;七是对存在问题整改措施不力的单位必查;八是群众有反映或举报的单位必查。 在实施中,嵊州市统计局注重舆论先导,在有关会议上“安民告示”预以通报,先起警示作用,然后在统计稽查中贯彻实施。建立《统计稽查必查制度》后,进一步完善了统计稽查制度,有效地促进了统计工作。 4、建立基层法制考核制 嵊州市统计局为确保全年统计法制工作目标任务完成,从基层抓起,加大统计法制考核力度,建立了《乡镇(街道)统计法制工作考核责任制细则》,初步形成统计法制工作激励机制。基层统计法制考核责任制细则分为四大块: 一是宣传教育。工作目标: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乡镇(街道)全年组织开展较大声势的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一次;:考核内容:参加或举办统计法制业务培训,开设广播专栏、黑板报专栏、挂横幅,上级部门、新闻单位刊发统计法制信息报道;考核办法:以提供书面依据考核,乡镇(街道)自评与统计局职能科室考评相结合。 二是自行检查。工作目标:乡镇(街道)自行制订统计检查计划4期(五大集镇、4个街道、市经济开发区每期10家,其他乡镇5家),自行组织检查4批次;考核内容:每期计划报统计局法规科得2分,组织检查2期以上得3分;考核办法:以提供检查记录为依据;乡镇(街道)自评与统计局职能科室考评相结合。 三是协助执法。工作目标:配合上级陪同执法检查,服从上级安排参与对口执法检查或统计检查;考核内容:陪同上级执法检查得3分,参与对口执法(检查)得2分;考核办法:以检查记录为依据;乡镇(街道)自评与统计局职能科室考评相结合。 四是持证上岗。工作目标:规上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从业资格人员名册,规上企业统计人员全部有从业资格;考核内容:建立从业资格人员名册得2分,规上企业统计人员都有从业资格得3分;考核内容:发现无证上岗的每家扣1分,扣分不封顶。考核办法:以检查记录为依据;乡镇(街道)自评与统计局职能科室考评相结合。 《乡镇(街道)统计法制工作考核责任制细则》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统计执法工作逐步实现“二个转变”, 乡镇(街道)统计法制工作的配合度、关切度得到有效加强。 三、方法创新 统计执法工作要真正得到全社会认可,统计单位的真心配合,可以说是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应该从策略上作新的思考,方式方法上付予新意。我觉得,策略上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创造一个良好的统计法制工作环境,营造一个好的法制工作氛围。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理论研讨、舆论先导、人性化执法三个方面。 1、理论研讨 在认真学习统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之余,善于思考,撰写理论文章,会收到较好效果。如在联合执法结束后,我们专题撰写了《源头统计数据质量不高应引起高度重视》的文章,送市政府《政务信息》(内参)刊发,引起市领导高度重视,市长专门作了批示。同时再撰写了《着力标本兼治,强化依法统计——嵊州市联合统计执法检查情况分析与思考》一文,在《嵊州统计》简报上全文刊发。这些文章,透过现象,剖析了统计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起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2、舆论先导 在历年的统计法制工作中,我们比较注重自我推介,运用舆论阵地,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做到行文在先,宣传舆论在先。特别是在宣传上舍得化本钱,增加经费投入,多次在新闻单位做广告,利用政府网刊登执法检查公告,自行印发统计执法检查公告,多次化钱由广告公司在主要街道、统计资格认定考试地点挂横幅,扩大统计影响。同时,加强统计法制信息工作,积极撰写信息,努力营造统计法制工作氛围。 3、人性化执法 在近几年统计法制工作中,我们围绕创造一个良好的统计法制工作环境的新思路,注重人性化执法是重要的工作措施。在统计执法、统计稽查全过程体现人性化。 稽查前,首先提出要单位领导到场,稽查组长阐述统计稽查的目的意义,宣传统计法规;检查中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考虑企业的实际问题;决定处罚预告在先,并实行谈话制;处罚预告书发出后,统计人员送陈述书时进行谈话,并明确要求单位负责人来局接受面对面谈话。谈话中灌输三层意思:一是让单位领导知道违法问题存在,要求予以改正,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二是告知违法案件查处的法律依据,提高对统计法律法规的认识;三是让单位领导陈述和申辩,并表明认识态度,为正式处罚接受心理准备,为结案打下基础。 注重人性化统计执法,近年来的处罚执行比较顺利,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案件和诉讼案件。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告诉我们,在各项统计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因此,统计执法机构和统计执法人员,要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统计执法,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在统计工作、特别是统计执法中,要以正确的法治理念为先导,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完善统计执法方法制度,促进统计法制工作上新的台阶。

F. 统计法律法规有那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于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6年5月15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九次会议修正,2009年6月27日再次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3号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决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3、《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修订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是很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而且有利于保障国家核心秘密统计资料的安全。今后凡是绝密、机密、秘密统计资料,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发表。

各报刊、杂志发表未公布过的统计数字,事先一定要送统计部门或有关业务部门核对,并办理审批手续,以免造成混乱。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7年5月28日发布,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5、《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保障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贯彻实施,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定。

(6)统计局开展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统计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1、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方面的行为规范。

2、统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地方统计法规和统计规章。

3、地方统计法规:是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

4、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统计的规范性文件。

G. 如何推进统计工作法制化改革进程

如果你是领导,就请教的智库。也可以向的大领导请教。

H. 统计局统计工作的流程,以及统计数据是如何分析的

具体化地说统计行政行为包括统计调查项目审批行为、统计调查行为、统计资料公布行为、统计确认行为(包括统计资料的认定、统计行政登记等)、统计行政许可行为(包括发放统计上岗资格证等)、统计行政处罚行为,等等。一般而言,政府统计行政机关业务处室所涉及到的行为只要与相对人发生关系的,都是统计行政行为,都要受统计法的调整和规范,都要依法行政,而不仅仅是统计行政处罚行为。只要统计行政行为不当,影响到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作出该项统计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机关就有可能当被告。譬如讲,统计局向某基层单位布置了一张调查表,这就是统计行政行为,基层单位认为这项调查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既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那么,统计局就是被告,就有出示作出这项调查的依据和具体审批程序等证据的义务。没有合法、合理的依据,法院可以判决撤销这项统计行政行为。如果因为调查给基层单位造成损害(人力、物力等),作出这项调查决定的统计行政主管部门还要作为赔偿义务机关进行国家赔偿,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追偿。
为何要强调统计行政程序的建设
在作出具体统计行政行为时,强调统计行政程序,有利于减少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克服撊酥螖的现象,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在统计行政法律关系中,统计行政机关作为统计行政主体,处于领导的地位,而相对人(统计调查对象等)则处于服从的地位。统计部门随意制发一张调查表就有可能给相对人带来较大的工作量�黾右欢ǖ娜肆Α⑽锪Α⒉屏Φ目�В�乇鹗遣豢蒲У耐臣浦副旮��畋ù�醇�蟮睦�眩��庑┦�只阕苌侠春螅�斓家膊患�镁褪呛苄枰��踔劣谕臣撇棵磐ü�钟械淖柿辖�斜匾�募庸ひ部梢曰竦谩R虼耍�庵衷谕臣乒ぷ髦械脓人治斚窒蟊匦胪ü�欢ǖ某绦蚣右钥刂啤<慈魏瓮臣频鞑槎急匦胍��辛⑾盥壑ぃ�范ㄓ形薇匾��凶�诺鞑椋�羧酚斜匾��械鞑椋�挂�缘鞑楸斫�猩蟛椋��逯副甑纳柚糜形薇匾��副晟柚檬欠窨蒲В�鞑槭奔涫欠窈侠恚�鞑榫�延形薇U希�鹊取T诖嘶�∩嫌捎泄亓斓冀�星┓ⅲ�谕臣频鞑榍盎挂��泄�娴取?br /> 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强调统计行政程序,有利于增强统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科学性,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
在日常的统计行政管理工作中,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对一系列的统计行政行为的程序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些都是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的,不履行这些程序上的义务,也就是违法。从另一方面来讲,讲究一定的程序,可使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是由于在一个良好的程序中,必然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予对行政行为论证这个环节,有的还要进行必要的听证环节,重要的事项还要通过有关的办公会议集体讨论拍板,经过这样的层层把关,统计行政行为的质量,也必然得到极大的提高。如在统计报送期限的问题上,过去不经过论证,给基层单位的上报期限规定得太紧,以至于到了基层必须25日前就要报整个月的数字,这样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如果在制定这样的决策前听取相对人的听意见,也不至于作出这样不近人情的行政行为来。由于时间紧,基层就采取统计加估计的办法来报数,不仅影响了统计数字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弱化了统计法制观念,为弄虚作假提供了温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统计数字上的不实事求是的现象,与调查组织者对待搜集资料的不实事求是的行为有着一定的联系。
在作出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中,强调统计行政程序,有利于加强统计执法,明确统计行政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从统计行政管理领域上来讲,在统计行政权(公权力)与统计调查对象的私权利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点。这种平衡,我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即除了要对统计行政管理权进行控制以外,在统计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要加强对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执法检查。由于统计行政行为未经过一定的程序造成相应的手续不完备,给监督检查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如在组织年定报统计工作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统计行政行为,首先必须要以统计行政机关的名义下发一个开展统计年定报工作的通知,明确开展统计调查依据、目的、意义、统计行政主体、统计调查对象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统计法律责任。最主要的是要对每张表要列出具体的表名、表号、填报单位、上报日期、上报给谁(受表单位),等等。如果上报日期推迟和提前都必须要有相应的正式书面通知。其次,开展年定报的通知和有关的统计指标解释,要采取适当的形式送达到统计调查对象手中,并留有送达的依据,如采取开年定会的形式进行工作布置的,则必须留存会议签到单,以便于查阅。对于一次性重大调查要在有关报刊上进行调查前的公告等等。通过上述程序,便于明确统计法律责任,有利于统计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对统计行政程序的探讨
统计行政行为是统计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这个表示一经作出就具有公定力、执行力、拘束力等法律效力。
统计行政行为意思的形成程序
我认为行政行为的意思可分为贯彻性意思、创设性意思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有不同的特点:
贯彻性意思的形成。所谓贯彻性意思是指统计行政机关为贯彻上级统计部门有关统计工作的总体布置所要进行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意思。如开展全市年定报工作就是贯彻全国、全省统一部署进行的。在这类意思的形成中,要吃透上级的文件精神,在满足上级要求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具体化。重点就是要明确本地基层单位如何上报、以及上报的时间、地域、对象等各种要求。一般由统计行政机关部门草拟文件,并对基层上报时间、上报方式进行合理论证后,由分管局长签发即可。
创设性的意思的形成。所谓创设性意思又可分为自身创设性意思、他人创设性意思两种。自身创设性意思,即根据当地党政领导的要求或根据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所要作出的各种具体行政行为的意思。这是要重点控制的。
首先,开展这项统计行政行为要合法、合理,不能违反法律。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程序上要遵循撋昵肓⑾颟、撎致迹(听证、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摪旃�嵫芯浚ɑ蚴壮陌澹?、撉┓�等基本过程。
申请立项。这是一般重大的统计行政行为的必经程序。立项必须要有立项的依据(法律依据)和实际的需求。一般还需要有可行性研究的报告。
讨论。这里的讨论指对立项需求(申请)的可行性问题的讨论。一般由一个参谋性(辅助性)的机构(组织)来实施。这个机构(组织)要吸收相关的专家或有关方面代表(最好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重大的涉及到相对人切身利益的应进行公开的听证。一般的也可沿用传统的召开座谈会、放发征求意见稿等形式。重点讨论项目需求(申请)的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科学性等内容,然后对实施内容、形式等要素进行讨论和优选,形成一个意见报决策层会议或交由首长拍板。在上述过程中,要注意听证与召开座谈会的区别。首先,听证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是靠众多法律原则支持的一种程序,具有严格的法律规则和意义,它不是泛泛的道德要求,也不是简单的工作作风,而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工作规则,一旦违反这些原则和规则,将影响某项决策或行政决定的效力。其次,听证的核心在于撎龟和撝�两方面。所谓撎龟就是撎��,如果只听摬蝗�,或撎龟而不撊�,则起不到撎��的作用。所谓撝�是指决策部门的决定必须建立在利害相关人提供的证据事实基础上,允许利害相关人就对方提供的证据加以质证、辩驳。换言之,决策部门不能偏听偏信,必须兼听各方意见,而且每次决策必须是建立在相关证据基础之上,特别是建立在有力证据基础上的意见。
办公会研究或首长拍板
对于重大的一般要经过办公会集体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举手表决。在表决程序上应规定不得投弃权票,即要么反对,要么赞成。各人表决情况记录在会议纪要中,这虽是集体决定,若出了问题,凡投赞成票的,要承担责任,投反对票的不负责任。但同时要建立一个约束机制,凡三次投反对票而该项行政行为却分别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领导集体成员,要受到相应的处分,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认定行政行为对与错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讲要坚持撊�鲇欣�跀的标准,具体可采用民意测验、跟踪调查、综合评价等方法来论证。
对于一般的行政行为的决策可在经过必要的程序后,依据领导分工由行政首长拍板决定。
述贯彻性意思和创设性意思是相对的,有些创设性意思经过决定后,对于具体的部门(如专业处)来说又变成了贯彻性意思。有些贯彻性意思,为了贴近各地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适当补充或修正又具有创设性意思了。而他人创设性意思,即他人为贯彻党政领导的需要或自身需要就统计方面的工作,向统计部门提出的利用统计行政权的申请的意思。如市机械局为了调查全市机械工业的情况,向统计部门提出要开展统计调查的创设性意思,若经统计部门依法审核同意就具有法定效力。属于部门统计调查,就受到统计法的保护。其具体的程序同自身创设性意思的程序。
统计行政行为的签发和公告的程序
统计行为一经确定下来,要经行政首长的签发,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使有关相对人知晓。其送达方式同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有委托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送达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在对不特定的相对人作出统计行政行为时,可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在报纸上公告的方式。这里的撘欢ǚ段�要与统计行政行为的实施范围相一致。如要在南京市开展全市范围的居民出行情况的调查,可在《南京日报》等全市性的报纸上进行调查公告。
统计行政程序实施中的在关问题
1、程序与效力的问题
行政活动有其多、杂、变化快等诸多特点,讲究一定的程序就必然要经历一定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而行政效力总是与一定的时间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必然要影响行政效力。为了解决这一对矛盾,在作为具体统计行政行为时,有必要把统计行政行为区分为重要的统计行政行为和一般的统计行政行为。对于重要的统计行政行为毫无疑问必然要严格适用上述的程序。面对于一般的行政行为,要有限度地适用简易程序。简易程序可将立项申请、讨论、办公会审议等过程有选择地压缩适用,但作为行政首长的签发是必经的程序,不可忽略。
对于时间紧迫的重大的统计行政行为的决策,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适用简易程序,但必须是十分慎重,且不宜多搞。
2、统计行政程序必须公示。
为对统计行政机关进行监督,各项统计行政行为的程序必须采取公示的原则,使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充分的了解,以避免摪迪洳僮鲾,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实践证明,公示的方法对于提高统计行政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经过法定审批程序的统计行政行为的客体要有法定的标志。
为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经过法定审批程序的行政行为的客体,要依照有关规定标注法定标志。如经过统计行政程序审批的统计调查项目在相配套的统计调查表上必须标明撝票砘�亍⑽暮拧⒈砗拧⑴�蓟虮赴富�财等法定标志,若无此标志的,任何统计调查对象均可以拒报。这实际上是赋予了统计调查对象的正当维护权,即对于不法的、加重其义务负担的行政机关的统计调查行政行为的抵制、拒绝,以达到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的目的。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对于其他行政机关、社团组织的无标志报表可拒绝填报,那么对于统计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没有法定标志的统计调查表能否拒报呢?我认为也一样可以拒报。因为统计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统计报表没有法定标志,意味着它的这项统计行政行为未经过法定程序审批,是一种程序违法,当然可拒报。凡没有法定标志的统计表可拒报,如有法定标志的统计表即使相对人有意见不愿报,也必须报,只能依法提起统计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复议或诉讼期间不停止填报统计报表的活动。
同样,在统计行政确认的行为中,如对全市工业企业的排名,必须要标志由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才有效。

I. 统计局的统计制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当然有法律效力,为此我国还专门制订了相关的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J. 统计局的职能是否有执法权

结论:统计局是依法实施国家统计项目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有义务向统计局提供统计资料,区统计局作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统计机构,有权对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作出10000元以下的罚款处罚,该局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客观地讲,这种情况减少企业损失的方法只能是以后按时提交,本次罚款及时缴纳,如不缴纳,政府可以就罚款部分收滞纳金,按照《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每天追加3%,一个月翻一倍,很厉害的,越收越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第七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第四十二条: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热点内容
劳动法退休补偿规定 发布:2025-05-07 02:02:24 浏览:537
2013年全省单位法律知识考试试卷e卷答案 发布:2025-05-07 01:54:11 浏览:110
有法律援助律师可以再请律师吗 发布:2025-05-07 01:49:21 浏览:976
法院执行编码 发布:2025-05-07 01:49:20 浏览:242
法院省管试点 发布:2025-05-07 01:48:00 浏览:177
广东财经大学法律硕士录取分数 发布:2025-05-07 01:33:47 浏览:851
中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形式 发布:2025-05-07 01:32:31 浏览:995
行政法制的作用 发布:2025-05-07 01:31:06 浏览:545
婚姻法夫妻共债是多少条 发布:2025-05-07 01:30:21 浏览:384
道德经全文的翻译 发布:2025-05-07 01:30:20 浏览: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