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楼着火法律责任
『壹』 楼道起火如何认定责任相关法律有哪些
您好:
一、楼道起火如何认定责任
火灾鉴定一般都参照消防部门的结论,除非能举证证明消防鉴定结论存在错误。
消防部门对火灾的结论一般来说都是客观公正的,最先起火点和其他燃烧点是不同的,这点消防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因此,一般根据消防鉴定认定。
二、相关法律
根据《民法通则》《物业管理条例》等规定,公共楼道是楼房的公共部位,属于全体业主共有,业主无权擅自堆放杂物。若因楼道堆放杂物引发火灾,应当由直接责任人、擅自堆放杂物者和物业公司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如果擅自占用消防通道,消防部门还可以对占用者处以警告或罚款的行政处罚。如果经消防部门通知仍拒不改正,并因擅自占用消防通道导致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还有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楼道着火如何逃生
1、保持清醒头脑,扑灭初期火灾
火灾发生时,一定要冷静地面对。假如火灾初起时就被发现,可趁火势很小之际,用灭火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在第一时间去扑救,同时还应呼喊周围人员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有多人灭火,应进行分工,一部分人负责灭火,另一部分人清除火焰周围的可燃物,防止、减缓火势蔓延。
2、针对不同火情,寻求逃生良策
逃生开门前应先触摸门锁。若门锁温度很高,则说明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应关闭房内所有门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同时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向外报警。
若门锁温度正常或门缝没有浓烟进来,说明大火离自己尚有一段距离,此时可开门观察外面通道的情况。开门时要用一只脚抵住门的下框,以防热气浪将门冲开。在确信大火并未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应尽快逃出火场。
3、遇有浓烟湿毛巾捂鼻,弯腰低头迅速撤离
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墙角、桌子底下、大衣柜里等。
逃生勿入电梯,楼梯可以救急。电梯往往容易断电而造成电梯“卡壳”,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天气的干燥或者杂物的堆放问题,还有居民乱扔烟头等易燃物品的不良习惯,这都是楼道起火频繁的原因。而着手于楼道起火责任认定怎样进行的问题,法治社会还是按照法治来,一般都交由消防部门判定,涉及到人命的有时候还要公安介入。具体的责任摊到谁头上还是要看最后认定道是谁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最后再划分责任及赔偿。
『贰』 房屋着火怎么赔偿
如果火灾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政府对灾民会进行相应的赔偿,如果火灾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由责任人对受害人赔偿。
相关法律规定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 必要时,地方各级财政、民政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可按规定程序逐级向上申请补助资金。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省级财政、民政部门可向财政部、民政部申请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其中:
灾害应急救助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一次灾害过程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人数、死亡(失踪)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一次灾害过程造成倒塌和严重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一般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灾后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过渡性生活救助,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一次灾害过程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户数和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过渡性生活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一次灾害过程农作物受旱面积、绝收面积,因旱造成群众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因灾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叁』 居民楼着火了 怎么赔偿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个侵权人,也就是导致房屋着火的人或单位。
其次内,我们可以确认这属于容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要承担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犯他人的权益的行为,对受害人承担的民事责任。
按照《侵权责任法》规定要以以下方式承担责任: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肆』 居民楼没消火栓,灭火器,造成火灾,村委应付什么责任
1、请消防部门出具火灾认定书吧,分清责任和原因,这样就好追究了 2、一般来说,消火栓没水是物业的责任,物业要承担一些责任的 3、另一方面,要弄...
『伍』 房子着火了谁来管
所有的火灾都是由小火引发的,消防的关键在于自房自救,自房自救的关键是第专一时间灭掉属小火,火变大时立刻报警。
消防队灭火是免费的。
房子着火了,要分清责任,如果是自家造成的,自己负责,如果伤害到邻居,还要进行赔偿。如果是别人的责任,应该及时理赔。
自房自救灭火法
1.戴好自房自救呼吸器(6秒/10分钟)。
2.切断电源。
3.马上灭火。
4.闭门关窗。
5.清理火源附近易燃品。
6.火变大时,立即报警。
所有火灾都是由小火引发的,消防的关键在于灭掉小火,自房自救呼吸器助你灭掉小火。
『陆』 居民楼因为一户人家着火把整栋楼烧塌了责任怎么算
居民楼因为一户人家着火把整栋楼烧塌了责任得由这个业主承担的
所以说最好找律师来判的
『柒』 武汉一居民楼起火,楼道中的消防栓却没有水,形同虚设,物业对此有何回应
武汉一居民楼突然起火,楼道里的消防栓却没有水的痕迹,就好像是形同虚设,但是物业对于这件事情却有着很令人惊讶的回复,还要追究业主损害公物。相信这样的物业真的是很可怕的,现在有不少小区物业收费特别的昂贵,但是服务真的很差劲。每小区的安全还是一定要做到位的,这是自己的职责。本身在这个社会上水火无情,一旦着火之后没有立即消灭,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公共设施
对此小区的物业还表示要追究这位男子的责任,物业也表示,因为他们是因个人的情况才导致消防栓没水,同时在紧急情况下才不可以使用。事情到底是谁的不对,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业主进入到小区从来没有拖欠物业费用,但是物业的工作还是要做好应尽的职责,才能共建这美好的小区,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
『捌』 居民楼着火了谁负责
居民楼着火了是肇事者负责。
居民楼着火首先找到或确定肇事人,其次还要有能力赔,否则就无法挽回损失。如果有购买保险,保险公司会赔偿。如果没有保险可以等待政府救助,但政府救助仅限于生活必需品和临时居住地。房管或物业会对房屋进行修缮,需要业主承担一定费用。如果因居民楼其他住户发生火灾而导致自己的家里被烧毁,之后也应该要积极的想办法去维权。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组织,该组织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是侵权人已经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玖』 如果居民楼起火,整幢楼都烧毁了,那么居民该向谁索赔还能有房住吗
要向事故责任方索赔
『拾』 当居民楼发生火灾时怎么办
您好!
1、初始发生火灾时,应借助应急灯和逃生标志寻找安全出口离开燃烧区,切忌在过道上你推我嚷,互相挤压,堵塞通道。
2、火灾中产生的烟雾含有多种有毒气体,是火灾死亡的头号杀手,在被烟雾围困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蒙住鼻孔,减少因呼吸遭受烟毒的危害。
3、冲过火场,为避免衣服、头发被烧着,要设法用水淋湿衣服和头发。
4、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狂奔乱跑,在无人帮助时,应把衣服脱掉或撕下扔掉;来不及时可边脱边躺在地上打滚,把火苗压熄;或跳到水塘、水池、水龙头等有水的地方灭火。如有人相助,可用湿麻袋、湿毯子包裹起来,或用水浇向着火者。切忌用灭火器直接向人喷射。
5、被困在楼上时,如火势不大,可用湿棉被、湿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出;如火势猛烈或楼梯被烧断,可利用窗口、阳台、落水管、竹竿、软绳等逃生。
6、如各种逃生之路被切断时,应退回房间内,关闭门窗,有条件时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的漫延;同时,向屋外面投掷物件,或拨打电话以及其它求救信号求救。
7、当火势逼近,生命受到威胁时,可用布类、绳类、铁线或封箱胶带编成绳索,固定在门窗柱上,然后沿着绳索下滑落到安全地带。
8、在被逼跳楼时,应先向地面抛下厚软物品,增加缓冲,然后手扶门窗下滑,以缩小跳落高度,并保证双脚先落地。
9、非专业救火人员,一旦离开火场,不管火势情形如何,绝不可再回到火场,以免影响救火工作。
如有疑问,欢迎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