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法律责任分析案例
1. CPA经济法合伙企业案例
1.符合规定.出资人可以以实物出资,需要评估的可以与其他合伙 人商议或交由有回评估答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作假,以劳务出资的可以应与其他合伙人商议作价.
2.不违法.利润的分配和债务的承担按合伙协议履行,根据规定,协议不得约定把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让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债务.
3.不能.根据规定,该行为无效.
4.有效合同.根据规定,企业内部的约定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5.应当承担.根据规定,无限合伙人对退火以前产生的债务负无限责任.
6.不成立.根据规定,新加如的无限合伙人对以前的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7.通过合伙人的一直同意可以成为合伙人,如果不能同意,其继承人只能拿回自己的继承份额.
2.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按照应该承担责任的内容不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三种责任可以同时追究,也可以单独追究。
注册会计师在承办业务的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出于故意未按专业标准出具合格报告,致使审计报告使用者遭受损失,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从法律的角度上讲,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是以其有违法行为为前提条件的。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须同时具备四个构成要件:
1、违法行为的主体为注册会计师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2、注册会计师在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心态;
3、注册会计师在客观上违反《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结果侵害了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实质性的侵害;
4、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审计报告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为的一种结果,评价其真实性、探究其偏颇的原因,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绝不能简单地以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这样的标准来判别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因此,目前一些执法部门仅凭审计报告真伪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判决,是不公正的。只有同时具备以上四个条件时,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才成为现实。
(2)cpa法律责任分析案例扩展阅读:
(一)注册会计师过错归责原则
1、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也应承担民事责任。
执行这一原则主要不是根据责任人的过错,而是根据损害的客观存在、行为人的活动以及行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的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特点是不管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只要其他侵权条件成立就必须承担民事责任。
2、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
在过错责任原则下,无过错即无责任,即使造成了事实上的侵权行为,只要当事人没有过错就不必承担民事责任。过错责任原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般的过错责任原则,另一种是过错推定原则。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举证责任的不同:在一般的过错原则下,举证责任在原告一方,奉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过错推定原则下,举证责任倒置给被告,若被告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被法律推定其有过错。
(二)过错推定原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的理由
1、有利于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生存空间。从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和现代侵权法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过错责任仅在环境污染、高危作业、产品责任等少数几个领域之中,而且背后通常有着强大的责任保险来做支撑,即透过保险制度将责任分散到大众之中。
尽管注册会计师责任保险和执业风险基金在我国已经出现,但其发展时间较短、制度又未完善,如果贸然对注册会计师适用无过错责任,势必将会导致该行业成为“高危行业”,
大量的业界人才纷纷逃离,造成行业萎缩,而留下来的少量注册会计师出于竞争减少和审计风险的考虑,自然会大幅提高审计费用,这样将变相增加上市公司乃至整个社会的成本负担,因此无过错责任不可取。
2、对审计制度体现出真正的尊重。那种认为审计实际上提供了一种“保证”或者“保险”的观点,实际上是对审计的本质缺乏了解。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遵照审计准则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了应有的职业谨慎,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能够发现审计报表中存在的不实陈述,但只能是合理地保证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合法性、公允性。
如果上市公司管理层故障隐瞒以及企业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仍然不足以提供绝对的保证,让注册会计师承担无过错责任有失公允。
3、尊重和维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尽管注册会计师对于委托人来讲处于信息弱势,但相对于证券市场上广大的投资者,注册会计师作为财务信息的直接审计者仍处于主导或者优势地位。
如果采取一般过错的归责原则,则必须证明注册会计师存在过错,而采用过错推定原则,让注册会计师来承担已履行举证责任是比较合理的,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3. 会计问题
两万零伍拾元三角七分
4. 分析银广夏时间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及成因
以前读书研究过,现在记不太清楚了。
cpa的客户出了事,cpa要证明自己的清白,需要举证自版己所做的事情没有权过错。
核心:如果cpa严格按照职业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工作(提供底稿供查阅),而且保持了必要的职业谨慎,那么就算客户财务资料存在虚假,也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具体的免责条款你可以查阅审计资料(职业道德部分)。因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审计时,如果客户造假流程非常严密,是很难发现的。
5. 如何研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与审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 可供参考文献 1 。阎达五、阎金镕《改革中的会计审计论文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张建军《审计概念体系研究》,1997年。 3。毛岩亮《民间审计责任研究》,1999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李若山、周勤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理论与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
5.文光伟《注册会计师都法律责任》,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
6.阎金镕《审计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1993年 7.阎至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读本》,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
8.李君《论审计的独立性》,度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9.谢荣、李树华、王建春《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10.陈汉文《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难则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 ‘
1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案例与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王立彦、崔谨、徐惠玲《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责任——理论、规范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刘力云《审计风险与控制稠;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
14.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周志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中国海峡两岸案例比较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17.阿尔文·A·阿伦斯等著,张龙平等译《审计与保证服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18.王德升《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几个问题》,注册会计师通讯,1997;年第(6)’期。
19.胡继荣《论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审计研究,2000年第(1)期。
20.黎仁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研究》,财经科学1:2001年第(2)期。
21.陈宋生《浅论受托经济责任及其产生》,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年第(9)期。
22.陈水利《重塑注会形象重建会计信用4—从银广夏事件谈起》,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
23.温天理《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透视银广夏》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年第(11)期。 、 24.刘振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研究队财会月刊,2001年第(6)‘期。
6. CPA经济法现在案例分析题有四大题了,感觉要写很多,时间来不及,有没有答题技巧啊
回答问题首先要记住答题位置。
然后各个小题的标号一定要对。
可以直接判内断容。
标准答案就是判断+法律原文给的。
所以最好的情况就是准确判断+法律原文。
用三段式的原因是怕你法律原文的关键点(采分点)没到,所以补上的。
最重要的就是在看题的时候记住先看问题。
带着问题直接在题目中找答案。
7. 有没有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循审计程序,但由于审计失败被第三方起诉且被判罚的案例
有啊,最有名的国内是银广夏,国外是安然。
银广夏所有的原始单据全有,合同、报关单、通关凭证、发票、缴税凭证,每一项都是“货真价实”的假货。注册会计师遵循了审计准则,也获取了充分的审计证据,还是好几年没查出来。但是作假就是作假,越作越大,收不了场,最终大爆发。德隆系的财务造假也是如出一辙。美国安然也是,底稿、资料都是全的,人家是造假专业户,你CPA要什么资料它比你自己还清楚,所以一般CPA根本查不出来啥,事后说啥都晚了。
国内的话,从08年起中注协在严查证券所的业务质量,每年证券所几乎全要查一圈;今年的业务质量报告还没出来,前年比较有名的是紫鑫药业审计案,罚了几个大所公开惩戒了10来个注册会计师,不过事务所不怕罚,互相之间一交叉持股换个招牌(联合所)继续干,而且比原来规模更大。
补充:
所谓“注册会计师有问题”都是监管部门事后诸葛亮,责任都推卸在个别注册会计师身上,不能坏了行业的声誉。但真实的情况是,它的底稿、审计证据都是齐的,如果不出事皆大欢喜,点背出事了就要背黑锅,根子还是在你审计准则本身就是有漏洞的,被审计单位利用了你的漏洞,根据你准则对症下药,根本就不完全是CPA的责任。
你要非较真儿说“严格遵守”,“严格”本身其实是有问题的,我们现在是风险导向审计,不可能每一笔业务、每一个环节都查一遍,因此准则也没要求我们面面俱到,即便严格遵守也有抽样风险和舞弊风险。所以,我们注册会计师有免责条款和抗辩事由,就是“严格遵循了审计准则,但仍审计失败”,法律规定这是可以用于抗辩免责或减责的事由。就实务而言,尚没有一起严格遵循准则而被判罚的案例。原因在于,你是否“严格遵循”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而是注协的意见,法院也是以注协的意见为重要依据,而注协不可能承认准则的漏洞砸了行业的信誉,它只会“事后诸葛亮”埋怨CPA不够尽责而不会雪中送炭护着娘家人的。
8. 关于CPA的案例问题
【案例20答案】
(1)A、B企业的买卖合同成立。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在本案中,由于最近3年B企业一直通过郭某与A企业签定买卖合同,而且4.50元的单价属于正常的市场价格,因此可以推定B企业为善意相对人,而且B企业有理由相信行为人郭某(有A企业的书面授权)有代理权,因此郭某的代理行为有效,郭某以A企业的名义与B企业的买卖合同成立。
(2)B企业拒绝付款的理由不成立。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在买卖合同中,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的,买方应在检验期间内将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卖方,买方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在本案中,双方约定的检验期间为7月6日-15日。但B企业未在该检验期间内将部分货物的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况及时通知A企业,则视为货物的数量和质量符合约定,因此B企业拒绝付款的理由不成立。
(3)A企业提起代位权诉讼,应符合以下条件(略,见教材)。
(4)人民法院的裁定符合规定。根据《合同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在本案中,债权人A向次债务人D提起的代位权诉讼应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人民法院裁定“由D企业向A企业履行清偿义务,同时A与B、B与D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符合法律规定。
(5)2万元的诉讼费用由D企业承担。根据《合同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在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胜诉的,诉讼费由次债务人负担。在本案中,人民法院裁定债权人A向次债务人D提起的代位权诉讼应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A企业胜诉,因此诉讼费应由D企业承担。(6)C企业的主张不成立。根据《合同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其债权就代位权行使的结果有优先受偿权利。在本案中,债权人A的代位权诉讼成立,因此其债权就其代位权行使的结果(200万元)有优先受偿权,因此C企业的主张不成立。
9. [CPA经济法 合同法总则]关于要约与要约邀请的案例
1.不是取决于法官。要约,有自己的构成要件。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回意思答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被告的函电中称:“我公司急需标号为150型号的水泥100吨,贵厂有货,请速来函电,我公司愿派人前往购买。”这里只有标的物,其价款和数量都不确定,即内容不确定,所以不构成要约,只是要约邀请。是希望看到函电的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
2.如果这题中没有说\"将派人前往购买\",也仍旧是要约邀请,不是要约。因为被告的函电中称:“我公司急需标号为150型号的水泥100吨,贵厂有货,请速来函电。”这里只有标的物,其价款和数量都不确定,所以不构成要约,只是要约邀请。
10. cpa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业务的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回,或者未能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出于故意未按专业标准出具合格报告,致使审计报告使用者遭受损失,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按照应该承担责任的内容不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三种责任可以同时追究,也可以单独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