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代收款处分权的法律责任

代收款处分权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4-03 00:21:42

Ⅰ 委托收款证明怎么写公司直接委托个人代收款合法吗

公司可以直接委托个人代收款,只要手续齐全,公司就可以委托个人代收货款的委托书。

委托收款证明,需要写明某公司由于业务繁忙,现委托个人代为公司向某公司收取款项。再写明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号码,然后公司与你在最下面签名盖章。

模板:

致:XXXX公司

我单位因业务需要,现委托××人作为我单位合法委托代理单位,授权其代表我单位进行XXXX票和代收款工作。该委托代理人的授权范围为:代表我单位与你单位进行XXXX票和代收款活动有关的事务。

在整个XXXX票和代收款过程中,该代理人的一切行为,均代表本单位,与本单位的行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单位将承担该代理人行为的全部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代理人无权转换代理权。

特此委托。

代理人名称:

身份证号:

委托单位法人(签章):

委托单位:

××公司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1)代收款处分权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委托收款适用范围:

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单位和个体经济户的商品交易‚公用事业单位向用户收取水电费、邮电费、煤气费、公房租金等劳务款项以及其他应收款项‚无论是在同城还是异地‚均可使用委托收款的结算方式。

可以使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的凭证有 已承兑商业汇票 债券 定期储蓄存款 定活两便储蓄存款 活期储蓄存款 .

Ⅱ 企业间代收款法律依据

“我是一小外资公司,今年准备上个"经济贸易咨询"项目.主要思考做国际间厂家和客户的贸易咨询.厂家和客户为了安全,有让我们保证货款的要求.这样问题就出来了:

操作流程及收费:
国外厂家发货前,国内客户先把钱存入我公司账号(客户为了安全,不想存入个人账号).
国内客人收到货,确认没有问题后,我们要把货款汇到外国公司(对国外公司付货款,不能以个人身份付出,只能是公司对国外公司) 我们只收取客户1%-3%的咨询费.

问题:
公司账上出现大量的账目进出.我应该怎么处理这税的问题?(我的咨询费可以交税,但我的代收的货款总不能交税吧!可是这些进去的账目,又怎么给税务部门解释呢?)”

因为本人不是做财务和税务工作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仅从法律的层面做一分析,有不对的地方请税务达人指正。

下面是我的分析:

《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 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 条例第五条所称价外费用,包括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罚息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该公司的进账金额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代收款,另一部分是咨询费。根据上述规定,咨询费属于应税劳务,代收款属于价外费用,均为“营业额”的组成部分,都应当缴纳营业税。对营业额征收的营业税,应当由提供“咨询服务”的“小外资公司”向税务机关缴纳。

这时,又遇到了第二个案例:

“一家培训企业,收取学生的费用里里包含代酒店收取的住宿费,请问这部分需要交纳营业税吗?如果要交纳的话,有什么办法解决办法吗?因为税务说只要是你的收入就必须全额交税,可是这部分是需要支付给酒店的,那不是重复交税了吗?另外财务如何做账,谢谢指点”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了营业额的扣除问题。《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对此也有规定:只有以下五种情况计算营业额的时候可以扣除相应营业额:

(一)纳税人将承揽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运输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二)纳税人从事旅游业务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三)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四)外汇、有价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五)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仔细看看,这家培训企业不属于这里面的任何一种。虽然它代收酒店的住宿费用,但是它本身不是“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因此对于代收款不得从营业额中扣除
最后,本文的结尾,我对这个问题仍有一个疑惑:
从代收企业手中接受代收款的企业,是否要再次缴纳营业税?
按照我的理解,代收企业收取的费用包含两部分:劳务费用和价外费用,其中价外费用扣除营业税后,给了接受代收款的企业,此时接受企业收到的钱实际上仍然是劳务费用,那么按照条例的规定,需要再次征收营业税。也就是形成了实际上的双重征税。

Ⅲ 代收款协议合法吗

风险大。公司是可以跟第三方签订一份委托合同,代为收取款项,但不是一份合同就能将风险控制住的。

Ⅳ 委托追债委托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一、委托人
法律概念:委托他人代表自己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委托人在行使权力时需出具委托人的法律文书。而委托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反悔委托事项。被委托人如果做出违背国家法律的任何权
益,委托人有权终止委托协议,在委托人的委托书上的合法权益内,被委托人行使的全
部职责和责任都将由委托人承担,被委托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委托人是指委托他人为自己办理事务的人。在证券经纪业务中,委托人是指依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证券买卖的自然人或法人。 是指委托公司拍卖其享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拍卖物品或财产权利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亦称卖家)。
信托的过程中,委托人的权利:
(1)要求选择信托管理人的权利;
(2)对信托财产给予强制执行,提出异议的权利;
(3)要求改变信托管理方式的权利;
(4)当受托人管理不当或违反信托契约时,对受托人要求补偿信托财产的损失以及复原的权利;
(5)要求法院就信托事务的处理进行检查的权利;
委托人
委托人
(6)对受托人的辞任予以承诺的权利;
(7)要求解任受托人的权利;
(8)信托结束而无信托行为规定的财产归属者时。取得信托财产的权利;
(9)当委托人享受全部信托利益(自益信托)时解除信托关系的权利。
在委托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第三人,委托人与第三人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合同法作了如下四点规定: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条);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对委托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第三人与受托人订立合同时如果知道该委托人就不会订立合同除外(《合同法》第四百零三条第一项);
受委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权;
委托人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托人主张其对受托人的抗辩。第三人选定委托人作为其相对人的,委托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张其对受托人的抗辩以及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抗辩。
二、委托追债委托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1)受托人只要是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实施的行为,应由委托人承担一切责任、享有一切权利。你作为受托人,不承担什么责任。
(2)只有受托人有实施委托行为时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时,委托人才可以向受托人追究责任。

Ⅳ 无权处分的法律后果

一般情况下,对财产的处分权是属于所有人的,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回产,是无效的答民事行为,并且很可能构成对他人财产的侵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在特殊情况下的无权处分行为,法律出于鼓励交易的考虑,规定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种处分行为所订合同有效。

Ⅵ 帮人代收款写明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可以吗

看借条内容写未收钱且能证明般院要归认定连带责任要承担责任

Ⅶ 公司委托个人收账,所发生的法律责任是个人负全责吗

原则上,员工个人(代理人)在公司委托的代理权限内的行为,其法律后果全部由公司(被代理人)承担;超越代理权限或无权代理的行为,即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代理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公司)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员工)负连带责任。另外,员工个人在处理委托事项时,属于职务行为,如果受到人身损害的,属于工伤。

一、〈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

1、第六十三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2、第六十五条: 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书面委托代理的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间,并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

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3、第六十六条: 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代理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二、〈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 患职业病的;

(五)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Ⅷ 合同法无权处分债权利益的法律后果

无权处分的法律后果:所有权人有权追回被处分的财产,但受让人符合善意取得的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而原所有权人可以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Ⅸ 在所有权保留买卖中标的物的处分权有何限制

导读:本文提供 方面的法律知识,并对合同效力、合同违约责任、合同纠纷等相关专题进行解读,欢迎浏览。合同纠纷,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释、履行、变更、终止等行为而引起的合同当事人的所有争议。合同纠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争议主体对于导致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法律事实以及法律关系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在工作生活过程中,合同纠纷的范围涵盖了一项合同的从成立到终止的整个过程,如果您遇到合同纠纷方面的问题可以进行律师在线咨询。九问律师网将为大家介绍合同纠纷方面的知识,并对本文进行点评,欢迎阅读。 点击进入免费在线咨询>> 出卖人和买受人对标的物的处分权因所有权保留条款而受到限制。从出卖人方面看,标的物交付以后,尽管出卖人仍保留着所有权,但买受人依照合同享有占有、使用权,故出卖人在所有权保留期间无权处分标的物。若出卖人将标的物出卖与第三人,第三人亦无权以债权对抗买受人,因为买受人已合法占有标的物,享有对其使用收益之权利,并且对标的物享有取得所有权之期待。买受人对标的物的使用收益权具有物权性质,可以对抗第三人的债权。出卖人在标的物所有权保留期间出卖同一标的物的行为构成重复出卖,应当对第三人承担违约赔偿责任。若标的物为不动产或者其转让须办理登记的动产,因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以登记为惟一标准,此时若出卖人向第三人转让标的物并已办理转移登记,则第三人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现行法律没有为买受人提供足够强大的抗辩权以对抗所有权的转移,买受人只能向出卖人要求违约损害赔偿。 从买受人方面看,因未取得标的物所有权,买受人只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之权,无权擅自处分标的物,如不得转让标的物,不得以标的物设定抵押担保。买受人为处分行为的,应认定其处分行为系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出卖人事后追认或者买受人事后履行全部义务的,处分始为有效。在标的物为必须办理转移登记之财产的情形,因买受人无法履行交付义务,构成履行不能,买受人应承担违约责任。在标的物为毋需办理转移登记之动产的情形,若第三人善意取得标的物,则第三人取得有效,出卖人可选择追究买受人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 此文档已经帮助77 人

热点内容
法治带头人 发布:2025-05-03 23:05:35 浏览:763
劳动合同法试用期购买保险 发布:2025-05-03 23:02:57 浏览:997
合同法公章司法解释 发布:2025-05-03 23:01:56 浏览:388
新行政诉讼法测试题 发布:2025-05-03 23:01:50 浏览:215
条例共几章几条 发布:2025-05-03 22:54:54 浏览:399
合同法的结构分为 发布:2025-05-03 22:43:02 浏览:253
山大在职法学硕士 发布:2025-05-03 22:42:25 浏览:116
司法仲裁公司 发布:2025-05-03 22:28:38 浏览:234
民事诉讼法对申诉时间的规定 发布:2025-05-03 22:28:37 浏览:124
国家劳动法中工作超时怎么补偿 发布:2025-05-03 22:27:33 浏览: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