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标价具有法律效力吗
⑴ 口头承诺具有法律效力吗消费积分卡上标有最终解释权合理合法吗
商家的广告若存在欺骗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经营者必须提供真实信息,不得进行误导宣传。商家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的询问,应当给出真实明确的回答。商家提供的商品应明码标价。
根据第四十九条,如果商家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按照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双倍赔偿损失。消费者可以保存商家的广告资料作为证据,因为口头承诺容易被更改。商家的最终解释权同样无效,依据法律规定,最终解释权应属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进一步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格式合同、通知、声明或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也不能减轻或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若这些规定包含在格式合同、通知、声明或店堂告示中,则其内容无效。
因此,消费者不应听信商家的解释,而应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处理相关问题。
⑵ 合同要由双方签字画押就可以产生法律效力的 对于错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并非同义词,理解它们的差异对于法律事务至关重要。
首先,合同成立指的是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即存在"意思表示"。无论是否签署合同文本,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合同即成立。
其次,合同生效则意味着成立的合同符合法律要求,具备法律效力。这包括但不限于合同主体合格、内容合法且不违反公序良俗。举例而言,您在商店购买一件标价13000元的物品并支付了相应款项,此时合同成立。然而,若商品的真实价格为130000元,而店员误将数字误写为13000元,合同未必生效。在这样的情况下,您有权要求撤销合同。
总结而言,合同成立侧重于双方意愿的达成,而合同生效则要求成立的合同满足法律条件。因此,合同的效力不仅取决于双方的合意,还受法律框架的约束。
⑶ 消费纠纷找哪个部门
工商、质监、食药监、税务、发改委等。
首先,消费者应当尽量与经营者进行友好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果协商无效或者不满意,消费者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以达成调解协议。
如果调解失败或者不愿意接受调解,消费者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其依法进行处理和监督。 如果行政部门无权处理或者处理不公正,消费者可以根据与经营者签订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仲裁是一种快速、简便、低成本的争端解决方式,但是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不得上诉。
如果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不愿意仲裁,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判决。 诉讼是一种最终的争端解决方式,但是诉讼过程可能比较复杂、耗时、昂贵,并且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诉讼前,应当慎重考虑利弊得失。
拓展资料:消费纠纷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与经营者之间发生的关于商品质量、服务质量、价格、合同等方面的争议。 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