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青少年造谣要负法律责任吗

青少年造谣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2-04-05 06:27:12

㈠ 朋友圈广泛传播的谣言要负法律责任

法不责众也别当真

别光说科普呀,也得说说普法。维护权益是好事情,但如果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别管多少人肯定都会被法律制裁的。

这话尤其要说给那些自己不懂的维权,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平常老实巴交的,一加入某个群去了某个现场就情绪激昂,俨然换了一个人,冲在最前面被人利用。

法律虽然不健全,但维权的路径还是够的,要说这类事情有个特点,就是咋呼最厉害呼声最高的人经常不出面,所以被处理的大多都是那些抱有这种侥幸心理的人,我们国家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别自己找不痛快。

类似的还有不知者无罪,都偏离了法律存在的基本意义,如果你能这么想,那其他违法犯罪是不是也不用打击了?不可能的!

㈡ 造谣要负刑事责任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人格,情节严重的,将依法接受相关处罚。

㈢ 诬陷、造谣需要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这属于侵权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回;
(三)消除危险答;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请参阅:《民法通(总)则)》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应规定。

㈣ 网络造谣诽谤是否要负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网络造谣诽谤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要负刑事责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发表言论。由于网络造谣的成本比较低的,并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对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发表言论。由于网络造谣的成本比较低的,并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对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网络制造谣言的,公民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也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公安机关举报,如果谣言是诽谤行为的,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㈤ 网络谣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在网络上造谣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违反治安管理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侮辱、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㈥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传播谣言要负什么责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也就是说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软件上传播诽谤他人的消息,当点击量与转发次数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被认定为诽谤罪。根据我国《刑法》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资料:

光凭法条的原文想必不少人还是对此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以下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这条新增法条的主要内容 。

例:某网民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众号的点击量,故意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并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传播,造成该地区人们出现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该网民为了谋取个人利益,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条中所述“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然后其又在微信上大肆传播,满足“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这两个行为已经具有构成犯罪的主观条件,再加之其传播的消息造成了该地区人们的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满足“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该网民已经构成了犯罪,将受到相关的处罚。

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谣言行为的同时,警方希望广大网民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增强自律意识、法律意识,规范网络言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清朗的网络环境。

㈦ 网络造谣传谣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这要看你造谣来的主体是自个人名誉还是社会危害。
1、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3、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侮辱罪、诽谤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㈧ 网络造谣要承担什么刑事责任

网络造谣构成民事侵权,需要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也构成行政违法,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㈨ 造谣行为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 侵权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

造谣肯定要承担法律责任,没造成严重后果者,可能侵害他人名誉权,承担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者,则涉嫌构成侮辱、诽谤罪。侵权行为是违法行为。

㈩ 以后造谣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以前、现在、以后,造谣都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追究治安责任或刑事责任。

热点内容
法律硕士非法学考试题 发布:2025-05-01 22:53:49 浏览:197
没有及时发薪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1 22:33:26 浏览:605
经济法的地位及与民法的区别 发布:2025-05-01 22:26:39 浏览:36
安全生产法规定承担 发布:2025-05-01 22:12:56 浏览:726
崇明法院院长 发布:2025-05-01 22:10:03 浏览:516
土地出让司法解释 发布:2025-05-01 22:07:25 浏览:558
2021山东省法院系统招考公务员 发布:2025-05-01 21:50:08 浏览:63
淄通法院 发布:2025-05-01 21:46:49 浏览:880
上海法律律师 发布:2025-05-01 21:43:46 浏览:740
非诉法官 发布:2025-05-01 21:18:19 浏览: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