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规划的法律效力
『壹』 谈谈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性质与目标的作用
风景名胜区规划旨在满足旅游需求,保护与合理利用风景资源。中国政府规定,所有风景名胜区必须制定规划,并获得指定上级部门的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用作保护、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950年代末,中国开始对部分区域进行风景名胜规划,1978年全国范围内启动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1979年,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准了关于加强风景名胜保护管理工作的报告,明确提出了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体制建设、保护措施、有计划的开发和建设等任务。
规划指导思想强调综合协调,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保护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发掘风景资源的特点与价值,合理利用现有景观,突出自然环境的作用,提供自然与文化美的享受。
风景名胜资源调查和评价是规划的基础,包括自然与人文景观、环境质量、游览条件和规模发展条件。评价依据包括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环境优劣,游览服务条件等。
中国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三级,由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和市、县人民政府分别审定。分级目的是统一政策、标准和做法。
风景名胜区规划分大纲和总体规划两阶段进行。规划大纲内容包括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开发利用指导思想论证、管辖范围建议、专项规划意见等。总体规划则包括历史现状资料、环境质量评价、风景及环境保护规划、景点开辟和游览线路规划等。
地方政府组织专家、群众和专业部门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讨论、评议和审查,形成技术鉴定报告,据此修改规划,最终由指定政府部门批准执行。
『贰』 项目环评报告的法律效力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由由环境保护部门出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法律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七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公布。
『叁』 什么是环境标准环境标准具有什么特性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特点:
环境标准是对某些环境要素所作的统一的、法定的和技术的规定。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环境标准用来规定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考核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效果。
环境标准是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制订的。环境标准的制订还要参考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标准过于严格,不符合实际,将会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于宽松,又铅陪唯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造成人体危害和生态破坏。
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也是进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和城市建设的依据。
作用
环境标准是保护社会物乱茄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槐培,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是执行各项环境法律的基本依据。
环境标准是监督管理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行使管理职能和执法的依据。也就是处理环境纠纷和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是衡量排污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尺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环境标准
『肆』 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
个人理解,环评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主要区别有四点:1、性质不同内,效力不同。环评法容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属于法律层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由国务院作出的,属行政法规。法律效力大于行政法规,如发生冲突,法律优先执行。2、意义不同,目的不同。环评法意义在于重在预测,预防污染,促进协调发展,重在预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主旨是保障环评的实施,防治建设项目的实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重在执行。3、范围不同,内容不同。环评法所说的环评含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则指针对建设项目,无规划环评的执行要求。4、时段不同,侧重点不同。环评法要求的环评发生在项目建设前,主要讲为什么要环评、怎么环评、谁来写环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的内容可以是项目建设前、中、后期,谁审批、如何审批、审批期限、如何公示等,以及环评中提及的措施如何执行、谁来实施,它涵盖环评、审批、三同时等。总之,环评法是基础法律,明确基本方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是落实环评法要求,保障法律实施而编制的具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