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务员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是

公务员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是

发布时间: 2022-08-10 10:57:03

A. 公务员纪律的违反公务员纪律的责任

(一)承担纪律责任的条件
公务员承担违纪责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公务员承担违纪责任的条件是:
1.要有违纪行为
这种行为,既可以是积极的作为,如对抗上级决议和命令的行为;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如玩忽职守;贻误工作。不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都必须表现为外在的行动,只有违纪的思想或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纪行为。
2.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
或虽构成犯罪,但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违反纪律的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就构成犯罪。构成犯罪,就必须按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两种情况下,虽构成犯罪,但不追究刑事责任。一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案件时,对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虽然构成犯罪,但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免予起诉。对于隋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或不起诉。二是人民法院对于虽构成犯罪但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以刑事处分,但可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
3.主观上有过错
即违纪行为是出于故意或过失。故意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违纪的后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一般说来,只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公务员就必须承担违纪责任。
(二)公务员应当受到惩戒的基本违纪行为
《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了公务员应当受到惩戒的行为共16项,这是常见的、基本的违法违纪行为,它主要覆盖四个方面:一是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规定公务员不得参加旨在反对国家和危害国家安全及社会秩序的各类行为。二是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明确规定公务员玩忽职守、拒绝命令、压制批评、弄虚作假、滥用职权、泄露秘密、旷工或请假逾期不归等行为应当受到处分。三是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规定公务员不得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产。四是违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行为,规定公务员不得参与或者支持黄、赌、毒及迷信活动,尤其对公务员参与经营性活动作出了严格的规范,规定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不得兼任一切营利性组织的职务。
(三)惩戒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惩戒公务员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公务员确有违纪行为才能给予处分,而不能凭主观臆断,想当然地惩戒公务员。处理违纪公务员案件,一定要认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这是惩戒公务员的前提。
2.定性准确原则
将公务员违纪事实查清后,还要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具体规定,正确认定公务员违纪行为的性质。例如,究竟是贪污公款还是挪用公款;属于失职还是渎职;属有意泄密还是过失泄密;等等。只有对违纪性质认定准确,才能给予公务员适当的惩戒,防止畸轻畸重。
3.区别对待原则
做到了违纪行为的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后,还应当根据公务员违纪的情节、危害和后果,并参照本人的一贯表现和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区别对待。因违纪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一定损失的,可分别给予警告、记过处分;因违纪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的,可分别给予记大过、降级处分;因严重违纪不适合继续担任现职务的,可给予撤职处分;因严重违纪不适合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可给予开除处分。
4.手续完备原则
为做到对违纪公务员处分得当,一定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审批权限,做到手续完备。例如,县级以下行政机关给予公务员开除处分,必须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如果未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就是手续不完备。又如,受处分公务员未在处分决定草案上阅签意见,也视为手续不完备。
5.及时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在发现所属公务员有违纪行为时,应及时立案,及时调查,一般应从发现错误之日起半年内给予处分。如果情节复杂,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也不能将处分的时限拖延过长。
6.教育与惩戒结合原则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应当认识到,惩戒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教育公务员的手段。当公务员违纪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对错误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就应该免予处分。当公务员违纪行为较重,只有给予惩戒才能达到教育受处分本人、又使广大公务员受到教育时,就给予必要的处分。同时要帮助犯错误公务员找出犯错误的原因,总结教训,提出今后的改正措施。处分期满的,要及时解除处分。总之,要把惩戒和教育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治病求人”,而不是为惩戒而惩戒。
(四)承担违纪责任的形式
将公务员的纪律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后,违反纪律的责任就是一种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有四种形式: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经济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很显然,违纪责任是一种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有两种承担方式: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是由特定国家行政机关对一般行政管理对象所实施的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则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本机关所属公务员所进行的行政制裁。可见,行政处分是承担违纪责任的方式。行政处分的种类有6种:主要是:警告,三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开除。对公务员的处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事实清楚,即公务员违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必须清楚;证据确凿,即对公务员处分的证据必须能够充分证明其违纪行为的存在及性质和程度,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充分、不确凿,不能认定违纪,证据充分确凿,即使犯错误本人拒不承认,也可以认定违纪;定性准确,即对违纪人员所犯错误事实性质的认定确实无误;处理恰当,即对违纪行为人的处理轻重适度,不枉不纵;程序合法,即调查处理违纪案件的整个过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程序,案件受理、初步核实、立案、调查、审理,都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手续完备,即案件查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书面材料,要完整、全面和准确。
公务员受处分后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指:受警告处分的,在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但可晋升工资档次。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而且也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应当降低职务层次重新确定职务,并按新任职务确定相应的级别。
(五)给予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机关
任免机关就是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具有任免权的行政机关。任免机关承担对公务员的管理,自然拥有对公务员的处分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监察机关对于违反政纪的人员,可按管辖权限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所以,任免机关和监察机关是公务员的处分机关。
开除是最严厉的行政惩戒,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县(市)以上国家行政机关开除公务员,即使其任免机关达不到县一级的政府,也要报县(市)政府批准,县(市)以下的行政机关无权开除公务员。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也有一定的惩戒权,可以直接给予监察范围内的公务员以“撤职”以下处分。
行政处分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惩戒决定要同本人见面,由本人签署意见,并由被处分人保存一份,有关材料要立案保存。
(六)行政处分的程序和要求
1.行政处分的程序
惩处国家公务员是一件政策性很强、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不按法定程序作出的惩处决定无效。公务员行政处分的程序一般是:立案、调查、公布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审核、审批机关批准。
(1)立案
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发现或者受理检举公务员有违法失职行为需要查处时,按公务员管理权限和案件的管辖范围,履行立案手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发现公务员有违法行为时,可立案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j监察机关按照其管辖范围,对于需要查处的事项,应当进行初步审查。认为有违法违纪行为,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应予立案”。
(2)调查
即对公务员违纪的事实进行调查、取证、核实、审查、判断。调查要坚持实事求是、严肃慎重的科学态度,运用合法的手段和方法,全面搜集证据,查清违纪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后果、违纪的原因等。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经调查认定违纪事实不存在,或者不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应予撤销。
(3)公布调查结果
调查工作结束时,应在一定会议上公布调查结果。公布调查结果时,应通知本人到会,允许本人申诉,也允许别人为其辩护。
(4)提出处分意见
行政机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违纪公务员的处分意见。监察机关认为应给违纪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则提出监察建议。
(5)作出处分决定
任免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处分意见进行审核,作出处分决定;任免机关对监察机关的监察建议应当采纳;监察机关根据调查结果,可直接作出监察决定,给违纪公务员以行政处分。公务员如对处分不服,可在接到处分决定后一定时间内向任免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任免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提出申诉。但在复议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对公务员处分的执行。
为了防止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保证行政工作的效率,依法保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必须对办案时限加以必要跟定。一般说,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对违纪公务员的处理,应在立案后6个月内结案,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办案期限的,至迟不得超过1年。
2.审理违纪案件的要求
(1)事实清楚
违纪事实是定案的基础,只有查清违纪事实,才能正确地运用纪律手段,惩处违纪公务员。在查处违纪案件时,必须对公务员违纪的时间、地点、情节、后果、本人应负的责任以及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等,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查证清楚。
(2)证据确凿
证据是判断事实的依据。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在调查案件时,应全面搜集证据,听取犯错误人的陈述和辩解。只有犯错误人的陈述,没有证据,不能定案;证据充分确凿即便犯错误人拒不承认,也可定案。
(3)定性准确
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按照法律规定,对具体案件作具体分析,确定问题的性质。对一时难以确定的案件,可以采取写实的办法作出结论。
(4)处理恰当
对违纪公务员的处理,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其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程度、责任大小,参照本人一贯表现及对错误的认识程度,区别对待。对于违反纪律、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一定损失的公务员,可分别给予警告、记过处分;对于违反纪律,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的公务员,可分别给予记大过、降级处分;对于严重违反纪律,不适合继续担任现职务的公务员,可给予撤职处分;对于严重违反纪律,不适合继续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公务员,可给予开除处分。
(5)手续完备
违纪公务员行政处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手续办事。报送案件,材料要齐全。
(七)解除处分
解除处分是指公务员在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后,在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经过法定时间的考验后,原处分机关解除其所受处分的一种行政行为。解除处分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受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行政处分的,才可能解除处分
受开除行政处分的,不存在解除处分问题。
2.解除降级、撤职处分时不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而是根据公务员自身的素质、实际表现和职位空缺情况,按照任用程序重新任命新职务和确定新级别。
3.解除处分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公务员在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二是法定的考验期限届满。所谓有悔改表现,是指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对所犯错误有深刻认识,从中吸取了教训,没有重犯过去的错误,只有这样才可以解除处分,否则,不能解除处分。所谓法定的考验期限,是指法律规定可以解除处分的时间界限,它因处分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受警告处分的,半年后可以解除处分;受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的,经过一年可以解除处分;受撤职处分的,经过两年可以解除处分。
4.公务员在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
所谓特殊贡献,是指公务员做出了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杰出行为,比如有重大发明创造,挽救或防止重大事故有功,同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规定提前解除处分,有利于调动受处分公务员悔过自新的积极性,既坚持了原则性,又体现了灵活性。
5.公务员解除行政处分后
其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等,不再受原行政处分的影响。
6.解除处分要做到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先由公务员本人写出解除处分的书面申请,再经所在机关通过,报原处分机关批准,并将解除处分的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存入本人档案。
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之前,我国公务员惩戒法规中没有解除处分的规定。1954年2月14日政务院《关于撤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政处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撤职以下行政处分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应予撤销处分:受行政处分后,在工作中有显著成绩者;受警告、记过或记大过行政处分后,经过半年至一年工作或学习的考验,证明确已改正错误者;受降职或撤职行政处分后;经过一年至两年工作或学习的考验,证明确已改正错误者。这个规定的基本精神是好的,但“撤销处分”的提法不准确,如果处分是正确的,就不存在撤销的问题;如果处分是错误的,就应该纠正。正因为“撤销处分”容易引起误解,所以1957年的规定取消了“撤销处分”的条文。《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公务员法》总结过去的经验,同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作出了解除处分的规定。这对于完善惩戒制度,维护被惩戒公务员的权益,意义重大。

B. 最为严厉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最严厉的就是 判处死刑 立即执行!

C. 公务员有哪些法律责任

公务员所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法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行政权力客观上存在易腐性、扩张性以及与个人权利的不对等性,因而必须对其加以监督和制约。

在各类监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督就是行政法监督。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权力的范围、行使方式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可以达到有效监督行政主体、防止行政权力违法或滥用的目的。

行政法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赋予行政机关合法权限并监督其行使,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各项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实现;二是通过赋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权,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参与权,特别是对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提起复议权、诉讼权和要求赔偿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公务员与法的关系有两种:一是公务员是法的执行者;二是法对公务员有着特定的要求与规范。

行政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公务员是执行法律者,公务员的这种执法者身份暗含着他本身更要严格地遵守法的规范。法律对公务员更加严格规范与要求,其目的就在于使公务员做到更公正有效地执行法律。公务员与法律的这两种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公务员职业的法律属性决定了公务员必须承担特定的法律责任。

对法律负责意味着公共行政组织和公务员行为都要在法律的管制范围内进行。当然,基本的法律责任是拥护宪法和遵守与宪法相一致的相关的部门法等。

在我国,规定公共行政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法和以国家公务员制度为核心的行政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是我国公务员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

行政合法,意味着政府和公务员的一切行政行为和行政程序都必须符合行政法的规定和要求,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避免行政权力越位、错位和缺位等现象。

D. 国家公务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违法失职所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对的,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也是最严格的。一般的违法行为,只承担民事责任,因为是公务员执行公务过程中,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只有严重到构成犯罪,才能直接追究刑事责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E. 公务员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

公务员处分的种类有六种:

1、警告(6月)

2、记过(12月)

3、记大过(18月)

4、降级(24月)

5、撤职(24月)

6、开除。

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处分期不得晋升职务级别,不得涨工资(警告除外)。撤职应降低级别待遇,已经退休被撤职的只减待遇。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级别、职务不再受影响,但解除降级、撤职不得恢复原级别职务。

公务员处分是指具有法定权限的机关对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公务员实施的一种制裁措施。

(5)公务员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是扩展阅读

被处分的行为:

1、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包养情人的;参与赌博;经营娱乐场所的、参与经营小煤窑。

2、同时,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而且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也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3、有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如公车私用专机接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4、参与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F. 公务员最严重的行政处分是什么

根据《公务员来法》规定:(1)警告自。对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主体提出告诫,使之认识应负的行政责任,以便加以警惕,使其注意并改正错误,不再犯此类错误。这种处分适用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轻微的人员。
(2)记过。记载或者登记过错,以示惩处之意。这种处分,适用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比较轻微的人员。
(3)记大过。记载或登记较大或较严重的过错,以示严重惩处的意思。这种处分,适用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比较严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一定损失的人员。
(4)降级。降低其工资等级。这种处分,适用于违反行政纪律,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一定损失,但仍然可以继续担任现任职务的人员。
(5)撤职。撤销现任职务。这种处分适用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严重,已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的人员。
(6)开除。取消其公职。这种处分适用于犯有严重错误已丧失国家工作人员基本条件的人员。
公务员受行政处分,有处分期限的规定:(一)警告,6个月;
(二)记过,12个月;
(三)记大过,18个月;
(四)降级、撤职,24个月。
公务员受处分期间不得晋职、晋级;受警告以外行政处分的,并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开除处分的,不得被行政机关重新录用或聘用。

G. 公务人员违纪违法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根据责任引起的原因,分为行政违法责任、行政不当责任、行政侵权责任。
行政违法责任是行政公务人员违法行政所应承担的责任。依据行为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将行政违法划分为实体行政违法和程序行政违法。实体行政违法是指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不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实质要件,表现为行政失职、越权行使职权、滥用职权、行政行为的内容违背法律规定等。程序行政违法是指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不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形式要件,表现为行政行为的作出和实施违反法律规定的步骤和时限,以及表现形式不符合法律规范等。 行政不当责任是行政公务人员不当行政所应承担的责任。行政不当或行政失当,是指行政公务人员作出的自由裁量行为虽然合法但不合理。如果说行政违法的确定标准是客观的法律规范,那么,行政不当的确定标准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一般来讲,判断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否合理,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行政行为的作出是否符合行政目的;二是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价值、客观规律和生活常理;三是是否考虑了正当的因素。行政不当与行政违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侵犯的是行政关系的合理性,后者侵犯的是行政关系的合法性。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违法,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而行政不当并不必然导致法律责任。也就是说,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行政公务人员才承担因行政不当而引起的法律责任,而且一般是补救性法律责任。
行政侵权责任是行政公务人员因其违法失职行为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行政相对人人身、财产或精神上的损害所应承担的责任。其责任形式主要是损害赔偿,其他责任形式还有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行政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行政公务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侵权行为;行政相对人在人身、财产或精神方面受到损害的事实;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行政侵权责任虽然以违法为前提,但它不同于一般的行政违法责任。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行政违法责任的主要构成是行为违法,至于该行为是否对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并不影响责任的成立;而行政侵权责任的主要构成是侵权,不仅要有违法行为,还要有损害结果。如果没有损害结果的发生或者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行政侵权责任就不能成立。
法律责任包括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法律责任。在不同的法律责任中,其归责原则和承担责任的具体形式都不相同。
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公务人员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损害行政法保护的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或国家社会公益所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行政公务人员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是行政处分,其具体形式有三类:一是精神处分,包括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训诫、记过、记大过等;二是职务处分,包括停职、降职、免职、撤职、调离、强制退休、开除或解雇等;三是薪俸处分,包括减薪、停薪、罚薪、停发补贴、减少退休金等。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政公务人员因实施民事违法行为而依照民法应承担的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民法通则》第121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刑事法律责任是行政公务人员因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是国家根据刑事法律对其犯罪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承担刑事法律责任的基本方式是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的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除刑罚之外,其辅助方式还有训诫、责令具结悔过、保安处分等不同形式。
违宪法律责任是指行政公务人员因其行为与宪法的原则或内容相抵触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规范分为两大类:一类规范明确、具体,可以直接约束有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另一类规范则具有原则性、概括性,只对国家机关、公民、法人具有间接约束力。也就是说,后一种宪法规范一般不能直接适用,需要将其精神具体化为部门法的法律规范,依据具体法律进行处理。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公务人员的违宪法律责任与行政法律责任多是在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出现的,大都可以依据部门法进行追究和惩戒。
根据引起责任的法律事实与责任人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连带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行政公务人员对自己实施的违法或不当行为以及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的责任形态。其最大特点是自己对自己实施的行为承担责任。因此,直接责任就是行政公务人员“自己的责任”,是责任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H. 公务员的撤职与开除有什么区别

公务员的撤职是指行政人事上的安排,取消某人的某个职务。(可能另有其他职务分配。)开除一般就是指开除公职了,辞退就相当于解雇,比如机构精简,或是试用期不合格被辞退。相对来说,开除比撤职要严重得多。

公务员处分是指具有法定权限的机关对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公务员实施的一种制裁措施。公务员的处分具有以下特点:

(1)公务员处分是由法定权限的机关作出的行为,是一种内部行为。

(2)公务员处分的对象是违反公务员义务和纪律的公务员,是公务员因违法违纪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公务员处分是一种制裁,是国家对有违反公务员义务和纪律行为的公务员实施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惩罚,目的是对公务员进行教育、监督、约束。

(4)公务员处分具有特定的形式,即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六种。

(5)公务员处分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作出。

拓展资料:公务员处分的条件

1.实施了违纪行为,作为或不作为。《公务员法》第53规定了公务员必须遵守的16条纪律。公务员实施了违纪行为,是指公务员出于故意或过失违反了公务员16条纪律规定的某项条款的行为。

2.违纪行为尚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程度。公务员违反纪律的行为是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或者虽然构成了犯罪,但尚为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程度。如果公务员的行为构成犯罪并依法达到了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程度,就构成了犯罪。构成犯罪的,就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存在主观过错,故意或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违纪的后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过失就是因为疏忽大意或行为不慎,以致发生了违纪行为。

I. 公务员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公务员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一条 对有下列违反本法规定情形的,由县级以上领导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编制限额、职数或者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聘任和晋升的;
(二)不按规定条件进行公务员奖惩、回避和办理退休的;
(三)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聘任、晋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以及考核、奖惩的;
(四)违反国家规定,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待遇标准的;
(五)在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中发生泄露试题、违反考场纪律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开、公正的;
(六)不按规定受理和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的;
(七)违反本法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一百零二条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有违反前款规定行为的,由其原所在机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该人员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责令接收单位将该人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零三条 机关因错误的具体人事处理对公务员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一百零四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
希望帮到你!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J. 法律责任最严厉的 民事 行政 刑事还是 违宪

刑事责任必须最严,限制人生自由甚至剥夺人的生命,连生命都不存在了别的还能专咋的。
民事责任属主要是经济赔偿,这个是最轻的
行政责任一般是权力机关承担的,普通个人不适用
违宪责任法理上说是最不能容许的,可是中国没有违宪审查机制,所以、、、

热点内容
香港国安立法确立 发布:2024-04-27 03:30:28 浏览:270
古代对女子的惩罚都有哪些刑法 发布:2024-04-27 01:29:11 浏览:920
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 发布:2024-04-27 01:27:44 浏览:533
山水法院 发布:2024-04-27 01:18:50 浏览:538
凉山州法院院长 发布:2024-04-27 01:18:45 浏览:270
立法民主问题 发布:2024-04-27 00:16:59 浏览:796
自学考试海商法历年试题 发布:2024-04-27 00:10:59 浏览:443
道德法制网站 发布:2024-04-26 21:02:51 浏览:162
高雪林法官 发布:2024-04-26 20:17:48 浏览:87
道德与法治2017观后感 发布:2024-04-26 15:57:30 浏览: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