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统计行政法律责任包括

统计行政法律责任包括

发布时间: 2020-12-28 20:07:52

㈠ 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A.罚款 B.警告 c.没收违法所得 D.责令停产停业

选择A、B、C三项,即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分为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三种。

统计行政处罚是指各级统计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处罚。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统计行政机关。不同的统计行政违法行为,由不同层次的统计行政机关处理,其它行政机关不能行使处罚权。

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行政法法规的行为,统计行政处罚行为的作出是以相对人的行政违法行为为前提的。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只适用于统计违法,不适用于民事违法和犯罪,不同于民事处罚和刑事处罚。被处罚的行为只是一般统计行政违法行为,也就是说,这些行为都是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1)统计行政法律责任包括扩展阅读:

违法所得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非法财物”与“违法所得”的区别。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解释,“非法财物”是指违法行为人所占有的违禁品和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物品,不包括加工、生产的产品和经营的商品。这些财物可能原本属于违法行为人的合法财产,因违法行为而转化为非法财产。如未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在无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机械、工具、原料、掺杂掺假的物品等等。所以我们在实施“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时要注意与“非法财物”的区分,否则会造成违法行政。

“违法所得”与供违法行为使用的“自有财物”之间的区别。供违法行为使用的自有财物是指用于违法行为的资金、运输工具及其他财物,虽然也具有证据价值的特性,但是不具有取得手段的违法性质。例如用来无证运输的交通工具,可以视为物证,但是不属于违法所得。供违法行为使用的自有财物是行为人违法的工具或手段,而违法所得是行为人违法犯罪所要获取的目的所在。

违法所得的调查取证:

计算违法所得时,不能凭主观印象,必须查证属实。违法所得的调查取证应当坚持“全面调查、客观公正”的原则。要全面收集与违法所得相关的一切证据,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陈述,忠于事实真相,排除个人情感和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于收集到的各类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测记录和现场记录都必须经过查证核实。在实际工作中特别要注意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的制作和原始材料收集保存。

㈡ 55、对哪些统计违法行为人可以给予统计行政处分

统计行政处分,是指主管行政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对实施统计违法行为的有关行政领导或者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制裁措施。统计行政处分是统计法律责任中一种主要的行政制裁方式,在整个统计法律责任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统计行政处分可以适用于:①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②参与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统计人员;③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尚未构成犯罪的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④对情节较重的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⑤对泄露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直接责任的统计机构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⑥不依法使用国家统计调查证的统计调查人员;⑦在履行职责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非法泄露有关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的涉外社会调查活动主管机关的工作人员。

㈢ 行政统计调查有哪些

人口普查

㈣ 统计法律法规有那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于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6年5月15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九次会议修正,2009年6月27日再次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3号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决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3、《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修订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是很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而且有利于保障国家核心秘密统计资料的安全。今后凡是绝密、机密、秘密统计资料,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发表。

各报刊、杂志发表未公布过的统计数字,事先一定要送统计部门或有关业务部门核对,并办理审批手续,以免造成混乱。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7年5月28日发布,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5、《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保障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贯彻实施,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定。

(4)统计行政法律责任包括扩展阅读

统计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1、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方面的行为规范。

2、统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地方统计法规和统计规章。

3、地方统计法规:是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

4、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统计的规范性文件。

㈤ 能够提起统计行政诉讼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不包括

《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专提起的诉讼:
(一)国属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㈥ 什么是统计行政处罚有哪些种类

统计行政处罚是指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

1、警告

《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有《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2、罚款

《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个体工商户有《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

《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统计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所列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6)统计行政法律责任包括扩展阅读:

统计行政处罚的特点:

1、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

2、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

3、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只适用于统计行政违法,不适用于民事违法和统计犯罪,不同于民事处罚和刑事处罚;

4、被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违法行为人。

㈦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属于统计行政规章还是统计行政法规

是统计行政法规。
法规和规章的区别是颁布机关所决定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是由国务院颁布的。《立法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因此,这个文件属于统计行政法规。

㈧ 统计法律,统计法规,统计规章的区别

其实都是有关统计的法,不过效力高低不同。法律、法规、规章的主要区别:版

  1. 法律是由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效力仅次于宪法。

  2. 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效力仅次于法律。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对本行政区划有效,效力更低一些。

  3. 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央人民银行、审计署和直属机构制定,效力低于行政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是由省级和较大市政府制定,对本行政区划有效,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4. 如果规章之间有冲突,由国务院裁决;如果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有冲突,由国务院给出意见:认为适用地方性法规的,直接适用;认为适用规章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㈨ 确认违反统计法律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  )

正确答案:错
解析:确认违反统计法律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热点内容
上海条例自由贸易试验区 发布:2025-05-05 13:28:33 浏览:496
刑法法则 发布:2025-05-05 13:22:18 浏览:804
松原律师咨询 发布:2025-05-05 13:19:16 浏览:818
请法律顾问可以免费做哪些 发布:2025-05-05 13:18:05 浏览:158
行政法主体多元化趋势 发布:2025-05-05 13:07:04 浏览:58
法院多少号 发布:2025-05-05 12:59:42 浏览:626
交通责任认定适用法律错误 发布:2025-05-05 12:59:07 浏览:518
私下口头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05 12:58:28 浏览:997
婚姻法对于子女抚养费的规定 发布:2025-05-05 12:58:09 浏览:935
关于法治社会法当为首的作文 发布:2025-05-05 12:52:36 浏览:732